左三:张玉良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香港最低调,也是最无耻的百亿富豪家族——张玉良家族。
之所以说张家低调,是因为张家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家族内部因为财产纠纷,才让香港人知道了原来香港还有一个百亿的“地主”(指张家拥有香港多处物业)家族。
张家拥有多少财富呢?
当年“船王”包玉刚收购的会德丰洋行,张玉良家族就是大股东;而20世纪70年代香港地标性建筑——联邦大厦与国际大厦也都是张家的物业。
张玉良全家在20世纪80年代移民离开香港时,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张家带走的现金就超过100亿港元。
而之所以说张家也最无耻的百亿富豪家族,是因为他家的第一桶金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向大陆出售盘尼西林等志愿军急缺的西药。
看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说了,张家在抗美援朝战役时主动向大陆出售盘尼西林等志愿军急缺的西药,这不是爱国的表现吗?
可事实是,张家出售给大陆的西药里有许多都是假药、过期药。
盘尼西林
甚至可以说许多志愿军战士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死在了张家出售的假药、过期药上。
更何况张家出售给大陆的西药价格是其他爱国商人,比如霍英东先生的三到五倍。
换言之,张家根本不是什么爱国商人,而是大发国难财的黑心商人。
张家也正是因为靠出售给志愿军假药而挖到了第一桶金,之后才开始涉足香港房地产业的。
这也是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张玉良要带着全族移民的原因。
他深知像张家这样出售假药的黑心败类是绝没有好下场的。
接下来,兰台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张玉良家族。
广东地区编织草席
01、张玉良家族不是什么世家,张玉良的父亲张祝珊只是一名手艺不错的编织匠。
张家最初是靠张祝珊编织草席、藤席、竹席、菜篮、藤椅之类东西交给广州当地杂货行销售为生的。
根据后来张玉良回忆,当时他家堆满了材料和编织的竹席、菜篮,就连床上都堆满了,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会把这些东西从床上搬下来。
不过因为张祝珊编织的商品质量上乘,各个杂货行都爱从他家拿货,这让张祝珊积累了一笔资金,很快,他就在广州开了一家“张锦记”,专门经营藤器批发生意。
张祝珊的妻子叫郭庚,他和妻子生了四子两女,分别是长子张玉阶,二子张玉麒、长女张银爱、三子张玉麟、四子张玉良、次女张美好。
只不过他的两个女儿都未能活到成年。
1936年,张祝珊因为年轻时拼的太狠,积劳成疾去世了,年仅54岁。
张家四兄弟
在他去世两年后,因为日寇攻占广州,郭庚带着四个儿子逃到了香港以躲避战祸。
此时,张祝珊的四个儿子里,藤器批发生意由24岁的长子张玉阶以及三子张玉麟打理,老二张玉麒还在昆明读大学,而老幺张玉良则被送到了当时香港最好的私立学校——英皇书院读书。
张家真正从有点钱的小商人向有钱人转变的契机是张家开始涉足西药销售行业。
最开始,张家只是在香港和广州开了两家西药店,并不觉得能赚多少钱,只是觉得只要能赚钱的生意都可以做。
只是后来,张家老大张玉阶发现国人开始越来越接受西药,他觉得如果搞西药批发,肯定赚钱。
于是,他主动联系外商,经过一番并不算激烈的谈判,张家获得了英国加力子药品公司山杜莲西药在东亚的代理权。
山杜莲原本是驱虫药原材料,药厂及药行买回去制成府积散、花塔糖,在市面十分畅销。
张家从山杜莲上赚到钱后,立刻就紧锣密鼓的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药厂签订代理协议,获得了盘尼西林等西药的东亚独家代理权。
抗美援朝
0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时列强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使得原本就缺少西药的内地就更缺乏药品了。
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几十万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对消炎特效药盘尼西林的需求就更大了。
当时,内地唯一能获得盘尼西林的渠道就是香港。
而张家,则是盘尼西林在东亚地区的独家批发商。
张家利用志愿军急需盘尼西林的时机,不仅大肆提高盘尼西林的价格,还故意把过期药甚至不少假药混在真药里卖给内地;间接导致了不少志愿军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假药、过期药的手里。
但是由于当时志愿军急需盘尼西林,有关方面明知道张家出售的盘尼西林里有假药和过期药,也不得不向张家购买盘尼西林。
朝鲜战争打了三年,张家就发了三年的国难财。
等到朝鲜战争结束,张家已经从“有钱人”变成了香港的“巨富家族”。
张玉良大婚
张玉阶也开始带领张氏家族从西药批发转向了房地产业。
他不仅先后拿下了大量的铺面以及物业,还与日本人合作开办了大丸百货公司,张家占股49%。
1959年,45岁的张玉阶也不知道是不是报应,患癌症去世;而他的二弟张玉麒早在1952年就因在海上意外落水而死。
张玉阶死前,把家族生意交给了四弟张玉良。
张玉良也沿着自己大哥的规划,常年致力于深耕香港房地产业,但是张家也非常低调。
不管是买地还是合伙开公司,都从不主动出头。
比如大丸百货曾经是香港家喻户晓的百货公司,但是几乎没人知道这家百货公司张家占了49%的股份。
张家占股49%的香港大丸百货
同样的情况还有会德丰洋行,尽管张玉良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是会德丰洋行的大股东,但是他还是把会德丰洋行董事长以及总经理的职务让给了老牌英国商人家族出身的约翰·马登。
20世纪80年代,张玉良深知自家当年做的事情丧尽天良,于是早早就开始出售香港的资产和物业,比如他就把会德丰卖给了“船王”包玉刚。
出售了会德丰没多久,张玉良就带着全家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张玉良家族也是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移民海外的香港百亿富豪家族。
END
参考资料:
《香港豪门那些事儿》,央视网;
《豪门兴衰》,杜博奇,浙江大学出版社;
《亚洲教父 : 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美] 乔·史塔威尔,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