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临终前给聂荣臻写信: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

牛辅饭前娱乐 2024-11-15 15:26:35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拨给我的离婚妻子一笔生活费,分期也可以,因为我一直愧对于她,但绝不是因为没钱抛弃她。”

“请组织代我向她转达,我对她十分抱歉,与此同时,与她相伴的日子里我是很快乐的!”

这段充满复杂情愫的遗言出自白求恩临终前留给聂荣臻的信也是遗书。

对于当时病情极为危急的白求恩而言,一字一句都是他最重要的未尽心愿与嘱托,这段话也足以看出他对于前妻的不舍、愧疚、牵挂。

或许一些朋友会疑问,既然已经解除婚约,白求恩为何会对前妻如此记挂?

事实上,这位有着精湛医术的卓越医者还有着一场刻骨铭心的婚姻,夫妻俩没能相守到最后实属遗憾,即便离婚,他们对彼此的爱从未减少。

寒门子弟与豪门贵女的相濡以沫

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

他的童年充满了对冒险的渴望,六岁时就曾独自前往多伦多,他的勇敢和冷静让人刮目相看,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家庭虽然温馨,但经济条件一般,白求恩从小就学会了承担责任。

他不仅要帮助家里做家务,还要在假期和业余时间去打工赚取学费。

1916年,白求恩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22年,他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这标志着他医学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23年,白求恩通过了严格的考试,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

这一年,他在英国爱丁堡遇到了弗朗西斯·坎贝尔·彭尼,一个美丽而温婉的英国豪门女孩。

两人的相遇如同命中注定,白求恩被弗朗西斯的美丽和善良深深吸引,而弗朗西斯也被白求恩的才华和热情所打动,随即步入婚姻殿堂。

事实上,为了这场婚姻,弗朗西斯一度与原生家庭决裂,夫妻俩情深似海也相濡以沫,无论日子过得拮据还是富足,他们都对彼此保持着深深的欣赏和尊重。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24年,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几乎等同于死刑。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白求恩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与弗朗西斯离婚。

理由很简单:在当时,肺结核是一种无法治愈且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他不愿意让年轻的弗朗西斯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更不愿意让她被自己的疾病所拖累。

作为一名医生,他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应该对弗朗西斯负责。

可想而知,弗朗西斯当时的心痛与不舍,可为了让白求恩放手一搏对抗肺结核,她也只能同意离婚。

从那之后,两个人的命运纷纷出现转折。

婚姻、事业难两全让他含泪抉择

在1924年的冬天,白求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面对着肺结核这一当时的不治之症,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弗朗西斯的深深思念。

病情严重,医生们对他的康复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然而,白求恩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试图找到治疗肺结核的方法。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白求恩终于发明了一种新的疗法——人工气胸疗法。

他冒险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地成功了。

这一发现不仅治愈了他的肺结核,也为医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此后的他在医学界声名鹊起,成为驰名欧美的胸外科专家。

1931年,白求恩病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弗朗西斯发电报:

“病愈,今日离开特鲁多,我对你的感情不曾发生改变。”

他急切地希望弗朗西斯能够回到他的身边,弗朗西斯接到电报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到了白求恩的身边。

两人的重逢充满了泪水和欢笑,再次证明了爱情的力量。

然而,好景不长,白求恩的事业心和对人道主义事业的执着,再次让他们的婚姻面临考验。

尤其在他被任命为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的外科医生后,不久又升为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工作越来越忙,对弗朗西斯的关心和陪伴也越来越少。

弗朗西斯感到被忽视和孤独,她开始怀疑白求恩是否真的爱她。

1933年,弗朗西斯再次提出离婚。

白求恩虽然痛苦,但他知道自己无法给予弗朗西斯应有的关爱和陪伴,索性同意了离婚,但内心深处始终深爱着弗朗西斯。

离婚后,白求恩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他的医术日益精湛,但个人生活却充满了孤独。

一往无前的特殊战士

1936年冬天,白求恩的身影出现在了西班牙战场,作为国际纵队的一员,他志愿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斗争。

在那里,他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白求恩在战地医院中忙碌,他的手术刀救活了许多伤员,但他也清楚,这些努力在战争的洪流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得知消息后,愤怒与同情交织在他的心头,他决定前往中国,为那里的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8年1月,白求恩带领医疗队从温哥华出发,经过漫长的航行,抵达了香港,在这里,他稍作停留,准备前往内陆。

白求恩终于抵达延安,这个被战火洗礼却依旧坚强的地方。

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白求恩被安排住在延安城中心的一个土窑洞里,尽管条件简陋,但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满足,很快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他首先对当地的医疗条件进行了考察,发现这里的医疗设施极其匮乏,药品和医疗器械都严重不足,随即决定从最基本的做起,带领医疗队成员,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医疗工具,用当地的资源解决了许多问题。

在晋察冀军区,白求恩见到了聂荣臻司令员。

他对聂荣臻说:

“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救治伤员,为了抗击法西斯,请让我到前线去,那里更需要我。”聂帅也被这位异国仁医的决心所感动。

当年,白求恩在前线的工作非常艰苦,他常常需要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下进行手术,双手在手术中无数次沾满了鲜血,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

他知道,每一次手术,都可能是一个生命得以延续的机会。

他的付出让战场高伤亡成为过去

当年,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建立了第一所模范医院,尽管条件艰苦,但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不懈努力,让这所医院成为了伤员救治的堡垒。

亲自参与手术、培训医护人员、编写医疗教材,他的工作强度之大难以想象,常常连续工作数小时,甚至整夜不合眼,他的身影成为了伤员们心中的守护神。

在白求恩的带领下,医院的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许多原本可能因伤势过重而牺牲的战士都在他的手下重获新生,他的医疗技术和救治经验极大地提升了八路军的医疗水平。

白求恩还创新性地提出了“流动手术队”的概念,将手术车开到前线,为伤员提供及时的救治,这一做法极大地减少了伤员的死亡率。

从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深入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战地救治。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行程750千米,进行了300余次手术,建立了13处手术室和包扎所,救治了大批伤员。

这些数据背后是白求恩和他的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

毫不夸张地讲,当年白求恩的医术就是他锻造的一把强悍的武器,在救死扶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开一场又一场恶战。

带着对妻子的思念、对伤员的仁心仁义,他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用特殊的方式给我军将士带去希望。

然后,如此卓越的医者勇士却在不久后迎来了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一纸遗言道不尽英年早逝的心酸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不幸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

本是一个小伤口,但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简陋,伤口迅速感染转为败血症。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聂荣臻的耳中,他立即下令,要求白求恩放下所有工作专心养伤。

白求恩被安置在唐县黄石口村的一间简陋的土房中,即便如此,他依然心系战场、心系伤员,时常对前来探望的同志说:

“我这点伤不算什么,让我回去吧,前线的伤员需要我。”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因伤势急剧恶化,医治无效逝世,享年49岁。

他的英年早逝让许多人陷入了悲痛之中,聂荣臻亲自主持追悼会。

在遗言中,白求恩首先表达了对聂荣臻和八路军同志们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在他病重期间的悉心照料,声称自己在晋察冀的这两年是一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

让人意想不到的十是,他还特别提到了自己的前妻弗朗西斯,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对其进行经济援助。

这封遗言信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的无私大爱不仅体现在对伤员的生命关怀,更体现在对前妻的深情厚谊,尽管他与弗朗西斯已经离婚,但心中始终装着对她的爱和责任。

结语

白求恩的一生,是为医学事业和人类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

他对前妻的深情,更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

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白求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