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拒绝下属的要求?领导者这样说话,还会使其对你感激涕零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2024-04-10 00:19:59

由于所处的高度不同,领导者与下属对于同一事件的见解可能存在巨大分歧。在工作上,面对下属诚挚而强烈的请求,如果领导者贸然予以拒绝,不但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还可能激化某些未知的组织矛盾。因此高明的领导者在拒绝下属请求上,格外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不会让下属心生芥蒂,反而令其感激涕零。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细读下面的案例,我们就能有所领悟。

【案例译文】殿前都指挥使都虞侯赵廷翰率领诸班卫士向皇上叩头,表示他们愿意在攻城战中充当先锋,冒死攀援进攻太原城池。皇上(即宋太祖赵匡胤)说道:“你们都是我亲自选拔和训练的勇士,作战时人人都能够以一当百,所以我才会把你们留在自己的身边,大家休戚与共。我宁愿再也得不到太原城,也不愿意驱使你们冒着刀锋箭雨,去闯那必死之地。”众人听了皇上的话,都感激涕零,于是宋军班师回朝。

【案例剖析】在职场之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利益和目标,而领导者则需要整合各个目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本案例中,以殿前都指挥使赵廷翰为代表的少壮派军人,迫切希望能够在太原之战中建功立业,以便于日后的仕途升迁和光耀门庭。而作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则希望统筹全局,稳扎稳打地统一天下,而不是死磕一城,因小失大。这两种目标上的分歧,看似不大,但危机四伏,毕竟兵变在五代十国是家常便饭,赵匡胤本人也是这么上位的,因此他绝不能草率应付。经过精心准备,赵匡胤拿出一套无懈可击的说辞,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思政工作。

1. 称赞能力。

古语有云:“请将不如激将。”越是在一线拼搏的员工,越是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尤其热爱自身的荣誉,发自内心渴求领导和他人的肯定。赵匡胤本人也在战斗一线打拼多年,深知此类人群的心理特点。于是,他首先称赞了赵廷翰为代表的少壮派军人的工作能力,点明他们都是自己亲自挑选和训练的勇士,其作战能力是以一当百的,任何艰巨的任务都能够胜任。听到领导这样的赞誉,无疑等同喝下一碗浓浓的“心灵鸡汤”,相信无论心中对领导的决策再怎么不满,也不好当面爆发。

2. 肯定关系。

如果领导者单单只称赞下属的能力,那么某些不够谦逊的人很容易变得飘飘然,甚至自视甚高,不服管理,就像没有带紧箍咒的孙猴子。怎么来预防这种不利倾向的产生呢?案例之中,赵匡胤紧接着祭出了第二招——“拉关系”,肯定了禁卫军将士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亲密关系。他着重强调,如果我不信任你们,不看重你们,怎么可能留你们在我身边担任警卫工作,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你们呢?这句话一说出,立即就缓和了上下级之间的对立情绪,将彼此之间的“雇佣关系”升级为“合伙关系”。

3. 表明态度。

做决策,是领导者独享之权,也是领导者应担之责。而任何决策,说到底无非都是“取舍”而已。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必须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而本案例中,赵匡胤明确向下属表态,与其得到太原这片土地,他更加看重手下士兵的生命。虽然他的这个说法并不完全禁得住推敲,但这番言辞依然可以让经历严酷战斗的心灵,得到些许的温暖。

古人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越是在关键位置上的人员,他的影响力越是巨大。倘若不能够谨言慎行,拿捏好处事的分寸,那么“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预言就会上演在他的身上。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 信 公 众 号 “谋略与兵法”,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