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跨越喜马拉雅山?给我狠狠打!”

咩咩爱历史 2024-10-16 15:32:57

乾隆老年朝服像 清 郎世宁 故宫博物院藏

00

楔子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乾隆皇帝像往常一样在养心殿批阅奏折。

一封来自拉萨的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

奏折是驻藏大臣庆林和雅满泰二人联名上奏的。

奏折中称,一个多月前的六月十六日,与西藏毗邻的廓尔喀王国突然出动三千军队,对大清不宣而战,大举侵入了西藏境内。

由于毫无准备,藏军连战失利,接连丢失济咙、聂拉木、宗喀等地,现请求朝廷赶快发大军救援。

乾隆看完勃然大怒!

此时大清虽然已经到了“康乾盛世”的尾声,但综合国力在亚洲依然是绝对的巅峰。

东亚的朝鲜、琉球,东南亚的安南、暹罗(泰国)、南掌(老挝)、缅甸、兰芳,中亚的爱乌罕(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拉、坎巨提、拉达克等,无不对大清称臣纳贡。

这廓尔喀是抽了什么风?不愿对大清称臣纳贡也就算了,竟然还敢来犯我大清?

01

神秘之国

“廓尔喀”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尼泊尔中部地区。

十六世纪中叶,一个名叫“月亮族”的民族在首领沙阿的率领下征服了这个地区,并建立起了廓尔喀王国。

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廓尔喀王国第十代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发动了统一战争,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奋战,在1768年一统尼泊尔,建立起了尼泊尔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沙阿王朝(一直持续到2008年)。

1768年形势图

王朝是建立起来了,但内部却是矛盾重重——

首先,沙阿家族所属的廓尔喀人在尼泊尔属于少数民族,他们完全依靠武力征服才实现了统一,其他各民族并不服他们,反抗不断发生;

其次,从1770年代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势力逐步侵入南亚次大陆,莫卧儿帝国老朽不堪,致使英国人的触角很快伸到了廓尔喀,廓尔喀王国面临着强大殖民势力的威胁;

第三,尼泊尔本身环境恶劣,生产落后,廓尔喀人又是穷兵黩武,治国无方,致使国库缺钱花,屁民没饭吃,日子过得苦哈哈。

为了压制其他民族反抗,就得维持强大军队,而维持强大军队,就得有大量的金钱。

钱!钱!钱!廓尔喀人简直想钱想疯了!

而就在这时候,一个人的出现,让他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02

祸起萧墙

这个人就是已经圆寂的六世班禅的弟弟沙玛尔巴。

六世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来到热河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祝寿,乾隆前前后后赏赐他海量的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

再加上沿途地区的蒙古王公奉献的财物,六世班禅这一趟东行,可以说是撑破了腰包。

六世班禅觐见乾隆

可惜,一路上走得实在太累太辛苦,这笔钱还没来得及享用,六世班禅就去世了。

六世班禅一死,陪他来热河的哥哥仲巴呼图克图近水楼台先得月,马上把老弟的遗产全部占为己有。

六世班禅的弟弟沙玛尔巴不服气,要求平分遗产,然而仲巴呼图克图既是扎什伦布寺的扛把子,手里又有了钱,根本不鸟沙玛尔巴。

沙玛尔巴气不过,向驻藏大臣告状。

但驻藏大臣表示,本官只负责西藏政务,遗产争端那是你们兄弟俩的家事,我管不着。

自己争不过,朝廷也不管,沙玛尔巴一气之下就奔了廓尔喀,把六世班禅遗产的事儿和廓尔喀的君臣这么一说,穷疯了的廓尔喀君臣上下马上决定发兵,夺之,来充实廓尔喀的国库。

但发兵也得有个借口。

于是廓尔喀王国在乾隆五十三年五月致信西藏地方政府,说我国目前已经铸造了新的银币,含银量比旧币高,我国要求:以后两国贸易,我国一个新银币等价于两个旧币来计算。同时,济咙、聂拉木这两个地方原本都属于我们廓尔喀,请立刻归还给我们。

如此无理要求,当然遭到驻藏大臣的坚决拒绝。

很好,廓尔喀人随即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藏的第一次侵略。

03

三大难题

乾隆下了决心要反击廓尔喀人,但有三大难题摆在面前——

1、

廓尔喀人彪悍尚武,其冷兵器搏斗能力尤为出色。

廓尔喀军队的特有武器——“廓尔喀弯刀”,曾经让尼泊尔各民族闻风丧胆,甚至让英国人都颇为忌惮。

后来英国征服整个南亚次大陆后,就大量招募廓尔喀雇佣兵作为精锐部队使用。

虽然全国人口不过六七十万,但由于穷兵黩武的体制,其军队数量达到了三万多人,战时经过动员还能增加一倍以上。

廓尔喀王国军队形象腰间别着的就是著名的廓尔喀弯刀

而西藏常年只能维持三千人左右兵力。

清政府虽然从康熙时期开始在西藏驻军,但由于路途太远,补给成本太高,因此驻军数量也有限,只有一千来人。

就这么一点兵力,要把守上千公里的国境线,驻守重要城市,维持四川和青海通向西藏的沿途驿站,其分散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两相对比,廓尔喀在军力上明显占有优势。

2、

廓尔喀紧挨着西藏,从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到两国边界只有三百多公里,因此调兵、补给以及信息往来都十分方便。

反观,从北京到拉萨足足有四千多公里,驻藏大臣写一封奏折给乾隆,用六百里加急的最快速度,也要半个月才能到北京,乾隆批示完再发回拉萨又是半个月。

至于调兵运粮就更为困难。

从相对比较近的成都调军入藏,起码也要两个多月才能走到拉萨。

而一百斤粮食从成都起运,有九十五斤可能都要消耗在沿途,只有五斤能运到拉萨。

这还只是到拉萨,拉萨到边界还有五六百公里。

真要大打,对财力物力的消耗将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数字。

3、

此时大清治理西藏的原则是“藏人治藏”,即以达赖喇嘛为首,下设四噶伦(即长官的意思)组成西藏地方政府,驻藏大臣只是作为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沟通的“联络员”,地位不高,对西藏的政务几乎没有决策权。

因此,乾隆很难完全掌控局势,其意志也很难得到贯彻。

这三个难题就决定了,即使是鼎盛的大清,要打廓尔喀也绝非易事。

04

和战之间

为了解决这三个难题,乾隆多管齐下:

1、

立刻下旨让四川方面出动三千绿营兵和五百八旗驻防兵,出打箭炉(今康定)奔赴西藏增援;

2、

要求西藏当地筹措粮食和牛羊,以方便援军的后勤补给;

3、

派出懂藏语、熟悉西藏形势的理藩院侍郎巴忠为钦差大臣,前往西藏前线作为监军,监督西藏方面的行动。

然而,乾隆没想到的是,巴忠还在路上的时候,西藏方面已经在和廓尔喀人秘密议和了。

达赖喇嘛深知,西藏羸弱的军力根本不足以抵挡彪悍的廓尔喀人。

一来,朝廷虽然可以派援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二来,朝廷大军的吃喝拉撒全得西藏地方来负担,自己还不得给吃穷了?

三来,朝廷大军不能长期呆在西藏看场子,一旦撤走,廓尔喀人随时能再打来,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

所以达赖想来想去:丫不就是图钱吗?咱给他就是了。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八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去的谈判代表和廓尔喀军队进行了接触。

廓尔喀人本也没想着占西藏土地,一看西藏人愿意给钱,廓尔喀军在九月初七全部撤回到了自己国内。

战事到这儿就算基本结束了,下面就是谈判签约了。

等巴忠到西藏的时候,发现已经没啥仗可打了。

离开北京之前,乾隆交代他要对廓尔喀人痛打一顿,打到他们低头认怂,保证以后再不敢来犯为止。

但巴忠很清楚,眼下西藏地方政府不想打,廓尔喀人又退回了国内,难道还上赶着翻过喜马拉雅山追到廓尔喀国内去打吗?

凭着当过御前侍卫的经历,巴忠对乾隆的喜好和心思太清楚了:皇上对这些蕞尔小邦,不在乎那一点蝇头小利,而在乎的是称臣纳贡、万国来朝的场面。换言之,打不打不重要,只要让廓尔喀人答应拜大清为大哥,遣使到北京朝贡皇上,那谈判的其他内容就无所谓了。

达赖想息事宁人,巴忠想投机取巧,两人最终殊途同归。

磨了八个月的嘴皮子之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五月十三日,西藏地方政府与廓尔喀王国签订了《济咙条约》。

条约规定:

廓尔喀与西藏恢复和平、贸易,西藏方面则须从本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向廓尔喀缴纳三百锭银元宝(相当于一万五千两白银),作为对廓尔喀本次战争所耗军费的赔偿。

当然,廓尔喀人也给了钦差大人面子。

当年十二月,廓尔喀使团到达北京朝见乾隆。

乾隆对这个从未臣服中国的国家能前来朝贡“天朝”感到十分兴奋,不但对使团好吃好喝地招待了四十五天,赏赐大量珍贵礼物,还给廓尔喀国王封了个亲王的爵位。

当然,促成此事的钦差巴忠大人也得到了乾隆的赞扬和赏赐。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05

狼烟再起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五月,按《济咙条约》规定,西藏政府派出使者,如约跑到济咙向廓尔喀使者交付三百锭银元宝。

这是最后一年交钱了。

没想到廓尔喀使者收了元宝之后却表示,明年西藏方面要继续缴纳三百锭银元宝。

并威胁说,你们如果不交,那我们就自己去拿!

达赖听到使者带回的消息后,慌得一批。

此时他既不敢向朝廷如实汇报,也不敢得罪廓尔喀人,但又不舍得再继续交这笔冤枉钱。

于是只好再次派出使者前往边境谈判,企图让廓尔喀人回心转意。

廓尔喀人可没兴趣跟你磨嘴皮子,马上将西藏使者押送都城阳布关押。

七月初六,廓尔喀军队再次发起对西藏的入侵。

这次,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投入了更多兵力,不但再次攻占济咙、聂拉木、宗咯等边境城镇,还进一步向内地深入,攻占了定日萨迦、日喀则。

日喀则是班禅驻地——扎什伦布寺所在地。

六世班禅的遗产都被仲巴呼图克图藏在了扎什伦布寺中。

廓尔喀人就是冲着传说中的班禅遗产才来的。

扎什伦布寺被抢了个底朝天,连清朝册封班禅的金册都给撸走了。

扎什伦布寺

九月二十日,乾隆得知消息。

保泰还在奏报中建议,现在全藏人心惶惶,不如先把班禅和达赖转移到青海,以防被廓尔喀人劫走。同时建议西藏地方政府也应立即转移到青海。

乾隆大怒,对保泰的建议只回复了十个字——“丧心病狂,竟是无用之物!”马上下旨将保泰革职查办。

在乾隆看来,廓尔喀反复无常,要是不把它打痛打怕,以后丫肯定不停地来骚扰西藏。

必须给我狠狠滴打!!

-未完待续-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