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江青借《水浒》攻击邓小平是宋江,穆青:我要向毛主席告她

帝哥说史 2024-10-12 22:58:35

1975年9月15日,国务院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此次会议是邓小平为了抓农业生产而提议召开的。邓小平在会议的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不仅军队要整顿,地方也要整顿,包括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艺政策等。邓小平说完以后,全场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邓小平

就在这个时候,江青非要上台讲几句,为了不使大家难堪,主持会议的华国锋只好应允。江青上台以后,却在这个抓农业生产的会上评起了《水浒》,她说:

不要简单地以为评《水浒》是文艺理论问题,它不是历史问题,对当代有现实意义。宋江上了梁山,篡夺了领导权。他上山后,马上就把晁盖架空了,把一些大官、大的将军、武官、文吏统统弄到梁山上去,都占据了领导岗位。在北京我和他们斗争了半年多!现在,中央就有人架空毛主席!

在场的人都明白,江青说的“宋江”,正是坐在主席台上的邓小平!

9月17日,江青又在大寨召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的100多人发表讲话,她说:“毛主席发表评《水浒》的讲话,就是有所指的。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架空主席呢?我看是有的。”

江青

当天晚上,新华社的记者给在北京的副社长穆青打电话,如实汇报了江青在大寨说的话。穆青听后大惊,他知道江青的矛头正是指向周恩来和邓小平!

穆青马上组织新华社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开会,他在会上说:“此事重大,得向中央反映。”

大家一致同意穆青的意见,但向谁反映呢?向邓小平反映显然不合适,因为江青是冲着他来的,这样会让邓小平为难。

穆青经过思考后问大家:“要不要向毛主席报告?以新华社党的核心小组的名义?”

新华社社长朱穆之对此表示反对:“这不好以组织的名义向主席反映,我并不是怕承担责任,而是怕授人以柄,集体反映问题太招眼,不合适。”

朱穆之

此时总编室副主任李琴脱口而出:“以个人名义反映呢?”

朱穆之点点头说:“个人当然可以,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权利。”

这天穆青回到家后,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亲自给毛泽东上书,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伴续磊。续磊是爱国名将续范亭的女儿,她非常支持丈夫的想法,还鼓励穆青说:“写吧,你要是进了公安局,我给你送饭!”

为稳妥起见,穆青决定再找老领导吴冷西商量一下,他找到吴冷西说:“我手里有一份材料,是江青在大寨对一批新闻、文艺界人士的讲话。我觉得事情非常重要,必须马上报告中央,你看该怎么办才好?”

吴冷西说:“你先把材料交给我,然后在家里等我的电话。”

吴冷西

吴冷西看守这份材料后,认为事关重大,马上向邓小平进行了汇报。邓小平说:“必须马上报告主席,但不能经过我,你们另想办法,要赶紧办。”

随后吴冷西打电话把穆青叫了过来,并向他转达了邓小平的指示。穆青问吴冷西:“那我该怎么做,才能把材料送到毛主席手里?”

吴冷西说:“你找一位新华社的外事记者,利用工作之便,在采访主席接见外宾时,通过外交部的王海容、唐闻生,直接把材料转到主席手里,这样中途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虽然这不是正式渠道,但准能办成,王海容对江青早有看法。”

穆青马上想到了李琴,李琴是原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的遗孀,她和王海容很熟,是传递材料的合适人选。穆青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琴后,李琴一口答应了下来。

穆青

不久以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外宾,李琴参加报道,他见到了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海容。王海容得知江青在大寨的事后,当即同意替穆青向毛泽东反映情况。

此后穆青抓紧时间整理材料,他还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在信的最后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朱穆之看了以后也签了名。

10月8日,穆青把信和材料交给了李琴,李琴看完信后,也毫不犹豫地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天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李琴把信交给了王海容。

但在不久以后,“反击右倾翻案风”越刮越紧,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被迫中断。11月的一天,王海容把信和材料退给了李琴,她说:“现在形势变了,不好再送。”

毛泽东和王海容

朱穆之见风声吃紧,就在办公室把信毁了,但把材料保存了下来,他后来回忆说:

这是实际的情况,即便追查起来,我有实际材料为证,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我们新华社有责任向中央反映情况,这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责任。

尽管穆青的信和材料没能送到毛泽东那里,但后来华国锋还是向毛泽东报告了江青在大寨的事,毛泽东听后非常生气地说:“放屁,文不对题!那是学农业,她搞评《水浒》。这个人不懂事,没有多少人信她的,上边没有多少人信她的。”

不过后来江青还是知道了穆青写信的事。1976年4月到9月,穆青、朱穆之和李琴被停职批斗,这就是当时震动中外新闻界的“朱穆李事件”,但穆青等人在检查中毫无畏惧,他们还勇敢地为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辩护。

穆青

“文章不为千金卖。”这是穆青的一句诗,也是他的座右铭,他曾说:“作为人民的记者,一要顶住‘千金’的诱惑,二要顶住‘千斤’的压力!”

2 阅读: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