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不直接称帝?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1-08 06:00:35



你以为多尔衮真的不想当皇帝?

错!

他之所以不当皇帝,是因为在皇太极死的那会儿,他根本没实力当皇帝。事实上,正是推举幼帝上位,才让他攫取了最高权力。

以多尔衮当时的实力和皇太极死后的政局,多尔衮无论如何也当不上皇帝。

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他生前未立嗣子。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

皇太极死时,他和他的大儿子豪格加起来有三个旗,分别是正黄、镶黄、正蓝,合计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

多尔衮三兄弟则有两个旗,正白和镶白旗,合计98个牛录。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铎领正黄旗,阿济格领镶黄旗,多尔衮连旗主都不是。

现在广为流传的努尔哈赤偏爱多尔衮,在史书上找不到任何证据。相反,努尔哈赤倒是非常喜欢多铎。

皇太极接班后,将自己所属的两白旗和阿济格两兄弟所领的两黄旗互换,即多铎为正白旗旗主,阿济格为镶白旗旗主。后来皇太极又看阿济格长大了,开始有点歪心思了,才废了阿济格,让多尔衮当旗主,也就是镶白旗旗主。这是八旗第二大势力。

老代善独领两红旗。本来岳托是镶红旗主,代善是正红旗主。因为他的儿子岳托刚刚死不长时间,所以由代善独领两红旗;算上当时的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一共就是三个旗96牛录,是八旗的第三力量。

此时,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皇太极的削弱。他本人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其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廉年轻时已过世,剩下硕讬也不为代善所喜,满达海初露头角,还没有什么发言权。

所以,代善处在中立立场。

但是,代善尴尬就尴尬在,不管是哪一方胜出,上来之后都会首先拿他开刀,因为他手里的两红旗并不是任何一方的嫡系,不管是豪格还是多尔衮,上台之后必然要削弱他的势力。

从利害关系而论,当时的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较高,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和硕贝勒,皇太极称帝之初晋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

所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多尔衮集团跟豪格集团争皇位,代善、济尔哈朗中立,但偏向豪格,这一点跟电视剧是一样的。

而跟电视剧不一样的是,多尔衮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多铎不仅不怎么服多尔衮有,而且跟豪格的关系很好,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有深仇大恨。

努尔哈赤非常非常喜欢多铎,他曾计划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而且努尔哈赤死后,正黄旗的接班人就是多铎。

在这种待遇下,人家多铎也想当皇帝。

在议政会议上,多铎首先推举多尔衮,多尔衮谦让,多铎立刻表示,多尔衮不接班,他自己可以接班。这表明,至少在当时,多铎是不大服多尔衮的。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多尔衮实力本来就不占优,两旗对人家三旗,98牛录对117牛录;内部还不团结,多铎这个不定时炸弹的存在;中立方代善跟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太密切的交集,反而明里暗里向着豪格。所以,多尔衮是无论如何也当不上皇帝的。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展现了他非常狡猾的一面,拥立满蒙和亲的福临为帝,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是科尔沁出身,蒙古八旗会支持;福临是皇子,两黄旗的很多人都会支持;福临年幼,登基后不会对老迈的代善动手,两红旗不会反对。

而多尔衮率先喊出了这个口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拥立功勋最大的人员,从而攫取了最高权力,在他实力并不占优的情况下。

所以,福临能够登基并不是多尔衮禅让有功,恰恰相反,他是趁机上位,攫取了最高权力。

多说一句,跟皇太极比起来,多尔衮才是彻头彻尾的魔头,残暴的统治者。

我最早听说这两位仁兄,是受电视剧《一代皇后大玉儿》的影响。

在片中,潘迎紫阿姨饰演大玉儿,尔冬升饰演多尔衮,刘青云饰演皇太极。

年轻时的潘迎紫真的美不胜收

与多尔衮合照

与皇太极合照

这部电视剧对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皇太极的不要脸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一把年纪了,还抢人家小鲜肉的老婆,还不让人家小鲜肉接班,简直是十恶不赦,无耻至极。

后来的一票清宫戏大都继承了这种观点,像《孝庄秘史》、《大清风云》等,甚至有所深化,像皇太极干掉了多尔衮的妈,抢了多尔衮的皇位,皇太极临终前想干掉多尔衮等等。

这里,我要负责任地告诉你,以上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历史上的皇太极是一个怀柔、内敛、老道的政治家,而历史上的多尔衮才是一个真正的恶魔。

先说说皇太极。

如果你仔细看过皇太极的生平,你就会发现,他这个人奇特就奇特在,你无论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君主,倒像是梁山泊的宋江,因为他毕生都在拉人,都在缓和民族矛盾。

先说说他拉人的清单。

天聪五年(1631),招降孔有德、耿仲明。孔有德一投降,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都元帅,隶汉军正红旗。崇德元年封恭顺王。

耿仲明投降后,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怀顺王。

天聪八年,皇太极收降尚可喜,皇太极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智顺王。

注意,跟这三个汉奸一同封王的还有皇太极的兄弟和儿子,而在这堆王爷中,只有这三个汉奸不姓爱新觉罗,可见这是多么高的待遇。

崇德五年,收降洪督师,一见面皇太极将身上的御衣解下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睁大眼睛感激地看着皇太极,感叹说:“真命世之主也!”

啊呸!

天聪五年,第一次收降祖大寿,还是老套路,见面脱衣服,披到祖大寿肩膀上,三个月后,祖大寿叛变;崇德七年,祖大寿再次被围,再次投降,皇太极二话没说,接受投降,仍授总兵官,隶汉军正黄旗。

这几个人在清军统一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就不多介绍了,而皇太极这种“拉人→给高位→用他们卖命”的流程,跟宋江在梁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很像呢?

总体而言,皇太极不像一个野蛮粗俗的少数民族头领,倒像是一个老道的汉族官僚。只要能为我所用,管你是什么族,放心用。相反,他对他的亲戚们倒是很不友好,四大贝勒他亲手干掉了两个,要不是代善装孙子装得好,弄不好也得被收拾。

除了拉人,他还很注意民族团结。

皇太极继位后颁布《满汉别居令》,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主张,宣布"满汉一体毋致异同",实行"编户为民"政策,下令将大多数汉民庄丁由庄田抽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这实际上是一个解放奴隶宣言,这是冒着得罪全体满人贵族的风险提出的,受益的是广大的辽东汉人。

当然,他在位期间,多次绕道蒙古入关,也做了很多破坏。

1636年,阿济格统兵南侵,掠夺人畜十八万;1638年,多尔衮、岳托率军南侵,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人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但是,这些杀戮很大程度上并非他的本意,他曾下令,"今后来降之人,若诸贝勒明知而杀者,罚民十户;贝勒不知而小民妄行劫杀者抵死,妻子为奴。"

而且对这些被掳掠回来的人口,大部分并没有被当做奴隶看待。针对这些人,皇太极多次命令臣下做好"养人"事宜,尤其是对新掠取或来降的满洲、蒙古、汉人做好安置。

他的原话例如:"有擅取庄民(指汉人)牛、羊、鸡、豚者,罪之";"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今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

当然他也提出了"首崇满洲"的政策,但是他也没办法啊,他执政后期,很多他的亲属就开始抱怨说:"太祖时诛戮汉人,而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者矣,而满洲宗室却有为官,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

这种情况下,人家一个满族人,不想着点自己民族的利益,谁支持他呢?

至于他迎娶大玉儿,那也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的当然是利益。

明末清初,漠南蒙古(今天的内蒙古)四分五裂,其中比较大的部族有察哈尔和科尔沁。

当时明王朝和后金政权正处在对峙状态,双方均对蒙古各部实行笼络政策,以图利用蒙古族的力量抵御或推翻对方。

而明王朝拉拢地处漠南中心的察哈尔部,而后金则极力笼络与其相邻的嫩江流域以南的科尔沁等部 。

虽说都是拉拢,但是拉拢的方式很不一样。明王朝是给钱、给粮食,让林丹汗去打后金;而后金这边自己都穷的发慌,哪还有钱给别人呢?

不要紧,没钱,咱有诚心啊,所谓诚心,就是联姻。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金钱更可靠,那就只有可能是血缘了。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十六岁的科尔沁公主博尔济吉特·名额尔德尼琪琪格(简称哲哲)远嫁二十二岁的皇太极为妻。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

婚后不久,皇太极就废掉了之前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立哲哲为大福晋。之后,皇太极又陆续迎娶了哲哲的两个外甥女布木布泰(大玉儿)和海兰珠。

这里再辟个谣,海兰珠不是林丹汗的老婆,皇太极确实抢了林丹汗的老婆,但并不是海兰珠。海兰珠是光明正大嫁给皇太极的。

他这么做的目的,除了让自己的大福晋有个亲人在身边好说说话,最主要的就是告诉科尔沁部,我一个人就娶了你们三个妹子,今后的接班人就是咱两家的后代,这能不铁吗?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很有效的。

崇祯二年,皇太极第一次绕道蒙古突袭关内,史称己巳之变,就是干掉袁崇焕的那次。明朝联系察哈尔部林丹汗,让他偷袭皇太极后方,林丹汗的答复是,你们今年给的钱比之前少,不干。

而崇祯五年,后金主皇太极要求蒙古各部一起发兵,进攻林丹汗,大家都很踊跃。林丹汗向明朝求救,明朝不管,就这样,林丹汗被干掉了。

而所谓的大玉儿和多尔衮的情愫,我翻遍史书也找不到。

你要知道,大玉儿嫁给皇太极那年只有12岁,多尔衮只有13岁,这个年龄可能都没到青春期,你告诉我他两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发誓今生要在一起,你觉得可能吗?

他两最有可能产生情愫的时间点是在皇太极登基后,多尔衮他妈被逼殉葬,年幼的多尔衮和多铎无人抚养,皇太极相当于收养了14岁的多尔衮。这个时间点他两产生情愫,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是从道义上讲,这属于婚内出轨。

而多尔衮干的事儿,我之前发过,都因为敏感被强制删除了,这里只能简单说说。

剃发令、圈地令、投充令,都是多尔衮发布的。

第一个都知道,不多说。

第二个说说。

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官民随同迁入关内,分布在北京周边。为了解决他们的生计,多尔衮下令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内城(又叫北城)的几十万汉民强迫迁往外城(南城),腾空内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汉人搬迁时虽然给一点搬家费,但根本不够买房或盖房。许多汉民倾家荡产,或流离失所。第二件事是在京畿地区跑马占地。清廷派出官员,骑在马上,拉开户部发给的绳索,纵马圈占百姓良田,俗称“跑马占地”。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分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官兵,实际上是把农民的大量土地无偿占有了。

后来这个政策又被鳌拜发扬光大,不仅局限于北京周边,一直发扬到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地区。

第三个知道的人不多,简单介绍下。

清朝那一堆王爷进北京后,不会也不愿意种地,就在圈占的田地上设立农庄。但是只有地没人种啊,怎么办呢?就开始实行“投充”的政策,“招募”失去土地的汉人种地。

一开始有很多汉人愿意种地,以为交租就可以了。但是等他们开始干了,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不是招收佃农,而是招收奴隶。

这些王爷们想杀就杀,看好妻子、女儿想占就占,让你干什么你必须干什么。

于是这些人又开始跑。

为了解决逃跑问题,多尔衮规定:凡是从这些地方逃出来的,即为“逃人”。抓获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

还有这个“屠”、那个“屠”,有兴趣可以查一下,现在都敏感了。

现在都在骂康熙文字狱,有兴趣也可以去查一下,康熙朝最大的文字狱“南山案”,只斩首了一个人。

在多尔衮执政后期,清朝各地反抗不断,那些痛恨清朝的人应该惋惜,要是多尔衮再活十年,满清可能就被推翻了。

综上,多尔衮绝不是什么善茬,是个十恶不赦的恶魔、罪人,他如果当了皇帝,清朝的历史轨迹可能就要改变了。

与他相比,其实与中国历史大部分皇帝相比也是同理,皇太极、顺治、康熙,是标准的明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