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已有30多家外国航空公司关闭中国航线,背后原因揭晓

张先生说知识 2024-10-15 16:17:30

最近又有外国航空停飞了直飞中国的航线。

过去一年多,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0家航空公司,暂停了直飞中国的航线。

而这一次停飞的是北欧航空执飞的上海-哥本哈根航线。

为啥外国航空公司一个接一个的停飞中国航线,难道是中国航线不赚钱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俄乌冲突,让航空公司左右为难

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过去这一两年,停飞的直飞中国航线,大多数都是欧洲航空公司的航班。

为啥是欧洲,而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

原因很简单,因为从欧洲飞往中国,必须经过俄罗斯领空。

而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对北约国家关闭领空,这就导致欧洲国家的航空公司想要飞往中国,就必须绕行。

绕行不但增加了飞行距离和时间,最关键的是,飞行的成本大幅上升。

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直飞中国的航线,亏本运营,航空公司实在难以承受。

按理说在市场化的运行格局下,如果不赚钱,那么航空公司少打折,甚至合理提高价格,都是应对亏损的好办法。

但问题就出在,同样的航线,不同航空公司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都是北京飞往伦敦的航线,执飞的航空公司既有欧洲的航空公司,也有中国的航空公司。

受益于中俄关系的良好,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是可以借道俄罗斯领空直飞,这是距离最短,时间最短以及性价比最高的线路。

一般而言,航空公司的成本主要是两块内容构成了。

其一是燃油费用,这个很容易理解,飞行距离越远,燃油费越高,而这也是飞机运行中最高的成本。

比如波音747,每小时的耗油量大概为12000公斤到14000公斤。

按照现在航空燃油大概6000元左右一吨的价格计算,意味着波音747在天上飞行一个小时,就要花费72000元的人民币的成本。

而从北京飞往伦敦,因为国内航空公司可以从俄罗斯领空飞行,所以只需要1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伦敦,但是同样的航线,英国航空因为涉及绕行,就需要多飞2.5个小时。

也就意味着,飞一趟下来,英国航空要比国内航空多承担180000元的成本。

其二是机组人员工资,事实上,机组乘员的工资计算方式,大多数航空公司都是按照飞行时长来计算的,如果每一趟都多飞两个半小时,那么很显然机组人员工资也要多出不少。

以航空公司的常规配置来说。

一般的短途飞行,只需要两个飞行员就够了,即正副驾驶,但是如果飞行时长超过8小时,就需要额外增加一名飞行员,如果超过12小时就需要再增加一名飞行员。

而一名飞行员的工资大概在每小时200美元左右,国内航空公司11个小时左右的航程,配置三名飞行员就够了。

按照上述标准,飞行员的工资是6600美元,但英国航空的飞机要飞13.5个小时,就不得不配置4名飞行员,这个时候的飞行员工资就增加到了10800美元,足足多了4200美元,大致相当于30000元的成本。

而这还仅仅只是飞行员的薪资,还不包括安全员和服务人员的薪资。

而以上这些也仅仅只是粗略的计算,大致算下来,同样的航线,每执飞一次,欧洲航空公司的成本最少也要多花上二三十万元人民币。

而还是以波音747来举例,一般来说波音747全部坐满的情况下,可以坐500人,按照当前4000元左右的机票价格计算,每飞行一趟,航空公司大概能收入200万元人民币。

但是,燃油费这块,英国航空的飞机就要花费97万元的成本,再加上飞行员和机组其他成员的工资,降落机场所需要支付的维护费用和停靠费用;

飞机餐食,以及因飞机到达时间的问题,可能存在给机组人员安排住宿等的成本,这使得即使在坐满的情况下,单一航线的盈利能力也非常有限。

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单一航线的上座率能保持在80%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留意,航空公司就要亏钱了。

而同样的情况下,中国的航空公司因为成本更低,不但更有利于提高上座率,还有更大的概率赚钱。

竞争优势不再

如果说刚刚计算的是成本问题。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就要关注性价比的问题了。

事实上,当中国航司的成本明显低于欧洲的航空公司的时候,我们本身就可以以更低的票价招徕顾客。

毕竟作为跨大洲的超长距离航线,本身价格就相当昂贵,如果能在价格上有相对应的折扣,那毫无疑问会更加受欢迎。

以刚才的波音747为例,如果只有80%的上座率,就意味着哪怕机票的均价能达到4000元,最多也只有160万的收入。

但如果能把上座率提升到85%,就算机票均价降低到3800元,但总收入反而还多了15000元,别小看这15000元,一来一去就是30000元的利润,一年下来光是这块收入就能多上1095万元。

而如果中国航司降价,那就意味着同条件下,欧洲航司的上座率将面临下降的风险。

这个时候,无论是欧洲航司降价,还是维持同样的价格,都会进一步的降低收入。

所以,因为航线问题,欧洲航司的竞争力下降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这就意味着,执飞中国航线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欧洲航司成了削减执飞中国航线最多的地区。

如果不是仔细盘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原来一场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竟然成了压倒欧洲航空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可以说,欧洲国家支持战争的行为,本身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不是这场冲突,如果欧洲和俄罗斯还保持着正常的关系,那么欧洲航司就依旧可以执飞中国航线。

毕竟,中国的航空市场,是全球最主要的市场之一,放眼全球范围内,航线最多,密度最大的三个区域就是美国加拿大区域,欧洲区域和中日韩区域。

放弃庞大的中国市场,对于欧洲航司来说,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抉择,毕竟,放弃容易,想要再拿回这个市场,就困难重重了。

就算将来俄乌冲突结束,飞机的飞行能够回到正常的状态下。

可此时,相对应的航线资源早就被中国航司垄断,就算外国航空公司想要重新参与竞争,也势必会花费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金钱。

而对于中国航司来说,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机遇,毕竟,随着欧洲航司的退出,相关的航线资源将空出,但中欧双方的实际需求却还在。

这就意味着,中国航司不但可以顺利的抢占市场份额,甚至还可以推出更多的新航线来填补市场的空缺,让消费者更加方便。

当然,欧洲航司丢失掉竞争力的同时,也没有自我反省和寻求解决办法,反而是对中国公司进行了攻击,他们认为,是中国航司借助了不公平的竞争状态,才获取了这些市场份额。

进而,以此为由,要求中国航司遵守规则。

可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根源却并非是中国,这样的甩锅行为,也实在有些不堪,毕竟,如果不是欧美国家在俄乌问题上不断拱火,眼下的国际局势也不会变得如此动荡和危险。

不得不说,欧美国家的甩锅能力确实是一流的。

但打嘴炮归打嘴炮,欧洲航司的退出的确给大家的出行带去了相当多的不便,但相信很快,这些问题就会被中国航司自己解决,届时,即便是飞往国外,我们依旧可以享受到来自祖国的最好服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