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莫迪政府一直想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换一句话,就是自己绝对不能被东大比下去,一句话概括,东大有的,我莫迪政府也一定要有,在这其中不乏航母,战斗机等等的对比,但是一说到基建,莫迪政府就感觉自己比东大矮一截,所以决定投入巨额预算投入修路,成为一个“基建狂魔”。
基础设施的“盛宴”:莫迪的经济战略
当然了,谈到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家或许会觉得有点儿陌生,但这可是一件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从交通到能源,再到数字基础设施,印度的基础设施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经济领域。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如何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源和便利?
其实,莫迪政府自2014年上台以来,似乎一直在努力破解这一难题。据说,他们已经投入了43.5万亿卢比(大约53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不止于此!未来两年内,还计划投入44.4万亿卢比,相当于过去11年所有基础设施投资的总和。你是不是觉得有点震惊?
不过,问题在于,这么庞大的投资,能否真如预期那样改变印度的经济局面呢?从理论上讲,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与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
你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印度不仅需要更好的交通网络,能源供应也得跟上,尤其是随着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印度也得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而莫迪政府的“基础设施革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目标就是通过建设“智能城市”、提升城市功能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是,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度“土地征收”这个难题。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觉得,修路、修高铁这样的项目,需要大量的土地,但印度在这方面的障碍可不小。
比如说,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项目,最早就构思于十年前,但因为土地问题,一直没有进展。即便今年政府宣布解决了土地问题,项目的完工日期还是遥遥无期。
而且,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问题,印度还面临一个巨大的隐形挑战,那就是物流成本。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3%,这比很多发达国家高得多。
你不禁要问,既然基础设施投资如此庞大,为什么物流成本还是那么高呢?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印度很难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制造业,也难以让这些投资产生实际效益。
当然了,莫迪并没有放弃这一战略。即将举行的大选中,莫迪再次承诺,印度人民党赢得第三个任期,他将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民调显示,印度人民党在接下来的选举中获胜。关键在于,这些承诺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毕竟,基础设施的改善虽然能短期推动经济增长,但长期来说,若不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经济增长恐怕就会停滞不前。
“数字化革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向
承接一下上文,基础建设同样涉及到数字革命,谈到数字化革命,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话题,尤其是在印度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莫迪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确实让人关注。
除了我们常说的道路、铁路和机场,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样重要。比如,像“Aadhar”计划和统一支付接口(UPI)这样的项目,迅速改变了人们的交易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许多传统的现金交易。
不过,听起来似乎一切都很美好,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不足依然是个大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对于那些在乡村地区生活的人来说,数字化的便利是不是就显得遥不可及呢?
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数据,2021年印度的互联网普及率约为45%,而在农村,这个比例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很多人连基本的互联网连接都享受不到,如何谈得上数字支付的便利呢?
说到这里,我们还得提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鸿沟。在一些大城市,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商家和消费者都乐于接受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然而,在许多乡村地区,很多人仍然依赖现金交易,甚至连基本的银行服务都难以获得。
那么,莫迪的数字化改革能否真正惠及每一个角落呢?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确保网络覆盖的普及。其次,提升数字素养也是非常关键的。很多农村居民对数字支付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有限,因此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空中楼阁”与现实的碰撞:基础设施的困境
在过去几年里,印度在基础设施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努力,但即便如此,现实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无法避免,尤其是高昂的物流成本和频繁的电力短缺。这些问题不仅让经济运转受阻,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你们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在印度,停电比你想象的还要频繁,特别是在气温飙升到45摄氏度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其实也能真实反映出印度基础设施的困境。虽然政府不断强调会改善基础设施,但现实中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比如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新高铁项目,从十年前就开始规划了,但由于土地征收等问题,项目进展缓慢。直到今年,政府才宣布获得所需土地,但批评者指出,像这样的项目耗时长,最终能否带来实际的改善也不确定。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3%左右,远高于美国和中国。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影响了外资的流入,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而电力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普通家庭的生活。印度电力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印度电力短缺达到了1.2%,在一些偏远地区,这个数字甚至高达15%。想象一下,炎热的夏天,停电对居民的影响会有多大。
面对这些困境,印度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承诺是否过于理想化?虽然有许多雄心勃勃的项目,比如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但它们在实现上却面临重重障碍。这些项目能否真正惠及普通民众,还是仅仅停留在“空中楼阁”的阶段呢?要想这些项目真正落实,政府需要加快推进速度,并且在政策上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确保项目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另外,民众的参与也至关重要。政府应当建立更加开放的沟通渠道,让民众能够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过程中,提供反馈和建议。只有这样,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符合公众需求,而不仅仅是满足少数人的利益。
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率,还是为了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我觉得,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才能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最终能带来实际的效益。
就目前而言,莫迪政府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基建狂魔”,路还很长,送他一句话,多做少说,等你做出来再说也是来得及的。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将巨额预算投入修路,外媒关注莫迪政府“押注”基建—环球网
文稿:观天下
编辑: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