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清退令”,一边是没有养老金,2亿灵活就业人员该怎么办

张先生说知识 2024-12-04 19:08:59

外卖小哥风驰电掣,网约车司机忙碌穿梭。

小商贩拉着手推车,低头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他们没有固定的单位,没有稳定的收入。

灵活就业者,因其“自由”而广受关注,但这种自由背后,社保对灵活就业者而言,是一笔“奢侈品”。

社保自由?

以一名外卖员为例,缴纳社保的费用相当于几百单的送餐收入,这对于他们来说,负担并不小。

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将其寄回家补贴孩子的生活,在支付完房租、水电和交通等基本开销后,社保费用便成了他们最先舍弃的一项支出。

没有社保,便意味着没有养老金,等到年老体衰之时,生活很可能难以为继。

而且,灵活就业者的工作模式极不稳定,订单减少、市场变化、行业更替,甚至一场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让他们瞬间失去收入来源。

面对如此多的不确定性,他们不敢停下奔波的脚步,哪怕是生病了,也不敢奢求抽出时间去治疗。

与此同时,灵活就业者的高流动性,也使得保障的延续变得困难重重。

他们在城市之间不断迁徙,工作地点难以固定,短暂停留的城市无法成为长期缴纳社保的稳定基地。

即使有些人曾经努力加入社保体系,可一旦迁居,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他们缴纳的社保也可能会被搁浅。

两难处境

烈日高悬,建筑工地的打桩声一阵紧似一阵,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工人,这样的日子已然不多。

几年前,各地纷纷出台 “清退令”,规定特定年龄以上的工人不能从事建筑等高风险行业。

不只是建筑行业,“清退” 浪潮已蔓延至更多领域。

外卖平台和快递公司逐渐收紧雇佣年龄,就连保洁、保安等相对轻松的岗位,也开始以年龄为筛选标准,一旦 “超龄”,他们仿佛被贴上 “无法胜任” 的标签,不再被雇主考虑。

这些被清退的劳动者,他们大多没有养老金保障,生活全靠自己双手。

离开原工作后,只能选择低收入、不稳定的零工维持生计,从搬运工到街头卖菜,这些无保险、无保障的工作,成了他们晚年的唯一寄托。

可零工机会本就稀缺且竞争激烈。年轻求职者体力好、行动快,无形间压缩了年长者的生存空间。

一位六十岁的父亲,在劳务市场等了一天,却被小他二十岁的人抢走机会,只能空手而归。

对不少灵活就业者而言,这种尴尬境地并非未来的难题,而是当下的无奈选择,“清退令” 加速了这一切。

那些在劳动中耗尽体力的人,想停却不敢停,想继续工作又被挤出市场。

延续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 “铁饭碗” 保障,到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统筹,养老制度的每一次改革都承载着数亿人的期望,也伴随着深深的阵痛。

上世纪 80 年代,“铁饭碗” 被打破,社会养老保险顺势而生。单位不再包揽员工的养老,个人也需承担部分费用,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保障。

但这种以企业和劳动者双重缴纳为基础的模式,将那些没有固定单位依托的人拒之门外,灵活就业者的社保问题从那时起便成为制度的难点。

90 年代,中国确立了 “统账结合” 的养老模式,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融合。

理论上,这种模式理应实现全覆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财政压力的增大,个人账户的资金逐渐被用于当期养老金的发放,导致 “空账” 问题的出现。

这一模式延续至今,不仅未能缓解灵活就业者的困境,较高的缴费比例更是让收入不稳定的他们望而却步。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新兴职业形态的不断涌现,许多国家也在为灵活就业者的保障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德国推出 “灵活就业者专项养老金计划”,试图覆盖更多个体劳动者;新加坡则依靠政府主导的中央公积金体系,为全体劳动者提供基础保障。

相比之下,我国社保体系在针对灵活就业群体方面尚未找到合适的突破点,仍停留在传统的 “统筹化” 路径上。

如今,灵活就业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传统的小商贩,到新兴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员以及网络主播,这类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给原本就脆弱的养老制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现行政策不仅未能跟上就业形态的变化,因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还进一步加剧了保障的缺失。

比如,许多在外地打拼的灵活就业者,受户籍制度限制,难以实现跨地区参保和转移,这使得一部分人无奈放弃社保缴纳,选择依靠 “即时收入” 维持生活,却给晚年生活埋下了隐患。

一边是亟待改革的空账模式,一边是如何将庞大的灵活就业者纳入保障体系的难题。

而如何在制度设计、执行落实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找到一条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养老之路,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破解困局的可能性

要为他们找到出路,离不开政府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社会各方的合力支持。

现行社保体系对传统劳动关系依赖性强,使得灵活就业者游离在外,他们工作没固定雇主,收入不稳,工作地点还常换。

所以,政策设计得突破单位缴纳模式,允许他们以个体形式自由参保,还应降低缴费门槛,比如按收入比例分段缴费,让缴费与实际收入挂钩。

这样更人性化的方式,能减轻他们经济压力,提高参保积极性。

而且,户籍限制得打破,很多灵活就业者工作流动性大,跨城市、跨地区迁移。

可现行政策给他们的社保转移设了不少障碍,离开原工作地后往往无法续缴,缴费记录也难对接。

未来社保改革应实现全国统筹,打破地区壁垒,让他们无论在哪都能无缝享受保障,解除后顾之忧,让社保成为他们长久稳定的依靠。

针对他们的职业特点,提供更多专项保障很关键。

像外卖员、快递员这类工作,职业风险高,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屡见不鲜,却无法像普通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

可以推行灵活就业者专属职业伤害保险,让他们遭遇意外时能获得及时救助和补偿,专项补贴或保险优惠政策也能鼓励他们参保。

除了社保,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也该提上日程。灵活就业者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工作,容易被市场淘汰。

政府和企业可共同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他们学新技能、考证书,增加收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

灵活就业者是现代经济重要部分,支撑着城市运转,但过去常被忽略甚至轻视。

要加大宣传,让社会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推动企业和平台保障他们权益,只有全社会认同支持,改革才能走得更稳。

破解 2 亿灵活就业者的养老困局并非不可能,降低缴费门槛、推动全国统筹、实施专项保障和技能培训政策,加上社会观念转变和企业参与,这场改革既能缓解当下危机,也能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长远发展奠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