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无私天地宽

翠巧谈文化 2024-11-03 04:22:36

公生明,廉生威,只有身怀家国情怀,心胸无私天地宽,他的仗义直言,敢做敢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紧握双拳而来,平坦双手而去。正如春风拂面,轻轻地来,静静地去,不带走一丝的云彩。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我的叔父就是这样的人。我的叔父是我二爷的大儿子,离开人世已近五十年了,但常常被人念念不忘,是父辈的典型代表。说来话长,叔父生长大集体时代,一个多子之家,二爷的早逝,无异对五子之家更是雪上加霜。年幼的叔父十几岁就辍学回家,挑起生活的重担,当时他的所做所为,在今天看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的,当时唯有大叔和二叔成家立业,其余的三个叔父还在未成年,最小的叔父还嗷嗷待哺,大叔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仅仅是勤劳肯干,他的治家本领更是叫绝,二叔在轴承厂上班,却接规定每月给他缴纳一定量的资金,归大叔支配,他本人更是吃苦在先,带来全家在艰难中前行,大叔的手艺没说的,木匠,泥水匠,搞修理,凡是农村的活计,一看就会,无私自通,记得当年的他,做箱子,缠筋钗,盖房,赶毛驴走搞副业,历尽风霜之苦,可谓兄弟表率。做事雷厉风行,有常人不具备的思维能力,心系全家,把整个治理得井井有条。岂止是只顾小家,我们整个大家族,也是他顾虑的范围,俨然是封建大家长。父辈之中至今提到他还交口称赞,雨露均沾,均受到他的影响。心系全家不是所有人都做到的,舍小家,顾大家没有宽广的胸怀,哪能有此壮举?当时他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然而置小家于不顾,把心思用在三个兄弟之上,先后盖起两座大瓦房,又帮三叔,四叔先后成了家,在饥寒交迫年代,人人生活难以维系的岁月,大叔需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为了弟兄他几乎是倾其所有,自己一手盖成的新房却没有住上一天,全家人仍在茅草房内生活,那时年轻气盛,心里装的全是兄弟们饥渴冷暖,完全放弃自己的儿女,总以为来日方长,谁知天妒英才,无情的病魔向他袭来,渐渐地力不从心,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结束了年仅三十六岁的生命。留下一个烂摊子,就像当年二爷留给他的一个样。那时那景,如在眼前,儿子还能为他端老盆,女儿还需别人抱着为他送行。大婶年仅三十岁却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她悲痛欲绝地说:

′′都说我遇到精明能干的丈夫,而我得到是什么呢?徒有四壁,空空如也。''她的眼中满含泪花,她心中满腹愁怅。

家风代代传,没有丰厚的家产,只有无尽的遗憾,一家人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迎得新生,正是大叔无私的精神的感召结果。我们的家族生生不息,攻坚克难,大叔虽死犹生,也同样功不可没。

由此,我想到我的姑父,一个与大叔完全不同的一个人,透过他的人生轨迹看到则另一番景象。

与大叔截然不同的是姑父是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同样是家中的老大哥,也有弟兄三人,同样的勤劳肯干,但是不一样格局,决定看一样的选择。一事当先,考虑的首先是自己,成年累月地拼命干活,自然是衣食无忧,但也有潜在的危机,步入老年,脚腿疼痛,成了困扰的心头大患,不能干活使他痛不欲生。比腿疼更严重地是他的心病,不祥的欲感时过萦绕在心头,口中不断地念叨着:

′′我该何去何从,眼前的废人一个,不是生活的累赘吗?”面无表情的脸隐隐约约着不祥的预感。逢人便说,自己成了废人。自茧自缚,成了他的心头大患,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不归路,吊死在院内一棵大树上。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叔父心怀无能誉满乡里,人们念念不忘;而姑父的极端自私终成为笑柄,茶余饭后的谈资,视生命如草芥,他的死有何价值可言呢?他的轻生厌世,时刻警示我们,人应该怎样活,什么样人生更精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