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使出“吃奶力气”,把他一路供到博士,
就等着他以后能带着家人“吃香喝辣”,
然而他毕业后却回到家开始了“躺平生活”?
从“全村的希望”变成“全村的笑柄”,
从“风光学霸”变成“靠低保度日”的废人。
有如此高的学历,又怎么会沦落到此地步?
走出半生,归来竟连农民都不如?
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生来受宠的“天才学霸”1966年,湖南常德的一户人家终于喜添贵子,
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有4个女儿。
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快乐和希望。
父母为他取名为“张进生”,对他饱含期望。
这个家庭并不富裕,一家九口人全靠几亩地生活。
这样的条件,必然是支撑不起5个孩子上学,
就像我们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
懂事的姐姐们牺牲了自己,
把唯一的上学机会留给了弟弟。
当然,这个弟弟也很争气,
从小就脑瓜子灵活得很,十分聪明。
上学后的表现更是让老师们连连称赞,
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
无论学什么,几乎是听过一遍就学会了。
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奖状多得家里的墙上都贴不下了。
家人们也都感到十分欣慰,
为了让他能更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甚至什么家务活都不让他做。
他是全家的宝贝,也是全家的希望。
1984年,张进生不负众望,金榜题名。
他顺利考入了湖南医科大学,
老张家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一家人在村里瞬间就挺直了腰杆儿,别提多有面儿了。
在那个年代,考上好大学就意味着一辈子有了着落,
毕业后能分配工作,而且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街坊邻居们都羡慕的不得了,
以为老张家从此便要旧貌换新颜,
未来指定能沾儿子的光,奔向幸福生活。
任谁都没想到,考上大学的他竟还没农民过得好。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求职路上遭遇阻碍走出大山后,张进生才知道自己过去的目光多么短浅。
原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繁华和精彩,
他走在大街上,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店,
内心升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憧憬和向往。
他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在城市扎根。
整个大学期间,他从未松懈过,
平时没有课的时候也泡在图书馆读书学习,
成绩在班上一直是数一数二的,
老师同学们都认为他以后必能成大器,
会是这一届学生里最优秀的医生。
张进生自己心里也对未来信心满满。
然而大四时普普通通的一节实践课,
却让他瞬间像瘪了气的气球,沮丧不已。
顾名思义,实践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医治,
虽然病人是模拟道具,但其他用具都是真实的。
手术刀、血浆等等。
前面所有的操作都很丝滑完美,
然而当他看到血浆迸溅出的那一刻,
立马就生出一股强烈的不适感,头晕目眩。
怔怔地站了很久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晕血。
这意味着,他未来无法从事医生这个职业,
无论他理论知识学得有多好,
只要“晕血症”治不好,当医生就难如登天。
寒窗苦读十年,张进生当然不甘心,
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当地的一所医院实习,
他努力克服着自己的症状,装作正常的样子,
然而最终还是被细心的主任医师看出端倪。
自那以后,领导只安排他做一些辅助工作,
说难听点,其实就是“打杂”。
从小就是受人敬仰的学霸,
如今却要给那些成绩没自己好的人打下手,
张进生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儿,他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考虑了许久之后,他决定考研。
那时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拿到了更高的学历,
事情就会发生转机。
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农民在刻苦努力下,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
时隔多年后又回到了学校这个“舒适圈”,
张进生内心感到无比从容和自信。
读书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强项,
即使是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
他的成绩依然是名列前茅,年年拿奖学金。
读完硕士后,他又继续攻读了博士。
当时家里人对他的决定十分不理解,
为什么要选择一直读书,而不去工作呢?
全家人都指着他工作后能过上好日子,
却怎么也等不到他毕业。
由于晕血,读博期间他的模拟实践课总是不理想,
张进生担心自己拿不到学位证,整日郁郁寡欢,
得了抑郁症,申请休学半年调整状态。
然后他就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深渊,无法自救,
整整休学了一年仍未返校,
学校按照规定为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职场和学业的双重失意让他痛苦不堪,
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可作为全家的“希望”,
周围有那么多人等着看笑话,
他只能从黑暗中站起来,勇敢面对。
幸好有一所小医院愿意雇佣他,但并非是当医生,
依旧是打杂,做一些查房等零碎工作,工资微薄。
“北大博士生在医院当打杂工”,流言四起,
张进生受尽打击,抑郁症越来越严重,
甚至已经到了无法与人沟通的地步,
医院只好辞退了他。
自那以后他就一直回家躲着,看些闲书。
村里人都议论说:“这就是读书读傻了”。
从小到大都靠家人养活,
没想到博士毕业了,还是要靠家人接济才能生存。
他也曾想过要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不能再啃老,
可当他来到地里却发现,做农活竟这样艰难。
于是便又回到了整日发呆摆烂的生活。
好在国家政策好,他申请了低保补贴,
依靠着这笔钱,过着自己的后半辈子。
曾经村里最风光的人,最后竟混得谁都不如。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结语在张进生的求学历程中,他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家人的支持、出众的天赋、过人的智商。
即便是因为“晕血症”在工作中受到了阻碍,
但凭借他的学历和才能,依旧可以在别的领域闯出一番天地。
可因为他太过偏执,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才一步步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当然,这一切都跟父母的溺爱逃不开干系。
考研时应该及时转到预防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