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切糕“后遗症”到底有多严重

枫林晚照 2024-09-27 18:40:19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做生意的人而言。名声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名声坏透了那么就无异于自砸招牌,就鲜有人问津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过切糕呢?这是新疆的特色美食,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新疆的果干非常出名。

尤其是新疆葡萄干,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所以当地人就把新鲜的葡萄干以及其他的水果果脯压缩成一大块美食,名字就叫做“切糕”。

切糕的历史那也是相当久远的,早在丝绸之路时期,切糕作为商人们旅途必备食物就深受人们喜爱。

种种现实条件和市场需求之下,切糕应运而生,不仅具有便于携带、不易变质的特点,更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满足了往返商道上的人们对于营养的需求。

主要原材料有葡萄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旦杏以及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颜色鲜艳,看上去非常有食欲,特别吸引人。

对于这类的小吃,中国人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按理来说切糕应该大受欢迎才对,为何却让人都谈之色变,甚至还有不少人调侃到:一刀马云流泪,二刀化腾心碎,三刀建林崩溃。

新疆切糕到底做了什么,让人们厌恶到如此程度了呢?事情还要从到新疆旅游的游客购买切糕说起。游客去往新疆后,很快就被造型独特原料丰富的切糕所吸引,在购买时会先询问价格,但是老板不实诚,恶意宰客。

因为商贩老板给出的价格是按“两”来计算的,顾客误以为是以“斤”为单位,于是毫不犹豫的就买了,结果价格直接翻了10倍。

如果上去问价,老板会和你说五块,基本上是不会直接和你说这只是一两的价格,这时候消费者多数认为只是一块小小的切糕,价格应该不会太贵,顶多二三十块钱。

然后顾客就会让老板切一块,较为谨慎的顾客会选择切很小一块,但是通常你会发现,老板越切越多。切到下面,切糕的厚度直接比顾客要的厚度多了不少,一上称,价格也直接翻了几倍,不是二三十块钱而是两三百块钱了。

当价格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范围,美食也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了。顾客想退也不允许,因为卖家说切多少要多少,切下来概不退换。

卖切糕的新疆人大多身材魁梧,再加上游客又是在当地,人不生地不熟,自己本来就是出门游玩的,所以也只能忍气吞声当了冤大头,硬着牙买下这块切糕。

开始切糕只在新疆才有,但后来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赚了不少的钱,于是便流向全国各地,面对切糕价格的“背刺”,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不要了,但是这时候很多老板都会说切下就不能退货,买家当然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协商不下来往往就会起了争执。

争吵理论到最后,多数结果都会是买家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坑”,但却也是满肚子的恼火,连带着对切糕也升不起喜爱的情绪了。最终买卖虽做成了,但也多成了“一次性”买卖,不仅如此,买切糕也常常被形容成:“一刀下去,倾家荡产”。

所以即便是后来切糕明码标价,也很有人再去购买切糕了,毕竟谁也不想当冤大头,谁也不想惹一身麻烦,而那些黑心商贩,也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彻底地毁了自己的前程。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