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大力支持!并购重组迎来新时代?

犀牛北交之星 2024-10-29 17:04:42

本周一,重组概念股继续大涨,沪深京相关个股再迎多股涨停。雅运股份、松发股份、华东重机、华西股份、青岛双星、华立股份、大唐电信等涨停。其中,华立股份已连续12个交易日涨停,松发股份、大唐电信分别斩获8连板和4连板。

自2023年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监管层频繁出台并购重组相关政策,随着新“国九条”等政策文件出台,过去一直从严把控的并购板块景气度逐步提升,叠加漫长的IPO收紧周期,更为并购重组板块加上一把火。

特别是在当下,A股在因为政策大涨后,市场开始出现分化炒作,热点题材开始呈现快速轮动,除了有政策预期的光伏+锂电池板块外,政策上持续发力的并购重组概念,是延续性最佳的方向之一。

并购的底层炒作逻辑是什么?本轮并购重组概念的炒作持续性如何?

回溯:上一轮并购潮VS本轮并购潮

并购重组主要分为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但在现实情况中,两者往往交互发生。并购侧重于股权、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而资产重组侧重于资产关系的变化,资产重组后,企业所占有的资产形态和数量往往会发生改变。

回溯过往,上一次的并购重组在市场中热度推的这么高,已经是11年前。当时A股IPO窗口在财务核查等机制下出现了长达1 年多的暂停。在长达14个月的空窗期下,拟IPO项目背后的机构股东退出“无望”,并购重组由此兴起。

历史总是周而复始的发生,本轮并购行情也同样由去年开始的IPO节奏放缓启动,到今年开始简政放权,4.12新国九条、6.19科创板八条、9.24并购六条的发布、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才使得重组并购进入了新一轮高潮期。

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适时推动的并购重组对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其实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并购重组可以加速市场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并购重组可以推动公司间资源整合,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重组提高资产质量,快速获取先进技术,扩充市场份额,提高对外竞争力。

在上一轮并购潮最早兴起的时段内,市场非常乐意为并购重组概念股买单,彼时20亿元以下市值的上市公司成为资本围猎的对象,二级市场内只要企业发布并购交易的公告,基本都会猛涨。

但从后来的表现来看,多数公司都只在并购最初阶段迸发出行情火花,随后业绩和股价就进入贤者时间。

而这与当时的跨界并购成为市场主流有直接关系。

上交所有一份研究报告,选择的是2014年比较有代表性的42起跨界并购案作为样本分析。发现大部分并购买方处于传统行业,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主业发展受限,经营面临压力;而标的企业集中于新兴行业,共同特征是符合经济转型的方向,且普遍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跨界并购的估值之高也不断刷新纪录。据统计,42起跨界并购平均溢价为9.7倍,超过10倍的高溢价并购有14起,溢价率最高的是爱使股份收购游久时代(重组后更名游久游戏),溢价率高达41倍。

公司大部分都是以业绩“续命”为目的,但是却忽略了部分企业难以兑现业绩承诺,几年后,商誉累累的A股,经历了一轮沉痛的商誉贬值,股价也开始经历长久的下行走势。

数据显示,2017年,A股共有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1127个被并购标的业绩完成情况,其中358个标的未能完成业绩承诺,725个标的完成业绩承诺,44个标的业绩承诺为累积口径,承诺期尚未届满,未完成业绩承诺的比例为33.06%。

而与过去不同,本轮的并购重组公司变化中,不少公司自发布公告日迄今,虽然很多公司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甚至连续多日涨停,但并不是普涨的情形。

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初至10月25日,A股首次披露重大重组事件的90家上市公司中,70%左右的个股在首次披露日后1个交易日上涨;首次披露日后5个交易日、10个交易日、15个交易日实现上涨的个股占比,则仅剩57%、54%、53%,约为一半左右。

本轮并购潮中,跨行业的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仍受到严监管,监管层对于跨界并购的行业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多数公司“跨界”并购还是采取自掏腰包的形式,如今年9月,鞋企哈森股份本计划发行股份收购消费电子企业,但最终还是将交易方案改成现金收购。

还有一些陈年亏损公司借此机会的“再跨界”,如水泥巨头四川双马近16亿跨界收购处于GLP-1多肽原料药赛道的深圳健元,市场就用价格直接给出了待观望的答案。

所以总体而言,比起上一轮的并购重组行情,本轮并购重组行情虽也有短期的情绪刺激,但板块分化行情相对明显迅速,不瞎炒。

央企国企、半导体医药并购频发,但最妖的还是跨界收购

“新国九条”对于并购的鼓励范围仍然主要针对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整体来看更注重产业逻辑。

根据犀牛之星APP研究院统计,今年以来有约45家发布首度披露并购重组交易(尚未完成):

其中,央国企之间的并购成为本轮并购的焦点之一。

9月18日晚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完成重组。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合并后将诞生一个涵盖船舶制造、军民两用装备研发的巨型央企,不仅会进一步增强行业整合能力,也将推动中国在全球海军装备和船舶制造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10月9日晚间,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也披露了重磅重组计划。国泰君安拟以1:0.62的换股比例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作为两大头部券商的合并,市场反响热烈,两家公司的股票在复牌后双双涨停。

半导体、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科技领域也为并购高发点。

医疗行业尤其集中发生在创新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千金药业计划收购湖南千金湘江药业和千金协力药业的股权,进一步扩展其产品线,增强其在国内市场的覆盖度。

科源制药拟收购力诺集团的股份,借助这一交易,科源制药将获得更多创新资源,提升在药品研发及市场销售方面的竞争力。

在半导体领域,国内企业也加速整合,以应对全球供应链波动和技术提升的挑战。晶丰明源计划收购四川易冲科技的控制权,以进一步提升其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竞争力。

富乐德则收购江苏富乐华半导体科技100%的股权,期望通过整合,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向更高水平迈进。

至正股份则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方式取得先进封装材料国际有限公司99.97%的股权,着力布局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

在未来的国产替代趋势加速下,半导体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严格把控注入资产质量,可以降低收购风险,使得并购事件能真正达到长期提振经营效益的目的。但对于本就处于亏损或业绩连年下滑的上市公司来说,以并购拓宽业绩空间究竟是实现转型升级,还是只是借助并购实现“保壳”,仍处于难以界定的争议范围。

如其中双成药业、思林杰的跨界并购交易备受关注,就与这种争议有关。原因无他,最直接的就是两家企业的业绩均处于显著下滑状态。

特别是双成药业,2023年,双成药业的收入为2.36亿元,同期归母净亏损为0.72亿元。若双成药业今年业绩未能达标,则存在退市警示风险。

从在2024年上半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为0.95亿元、-0.17亿元,按原本的经营情况,不并购被退市警示的概率极高,也不难理解其为什么处于亏损窘境,仍计划跨界收购,对科创板IPO未果的宁波奥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收购要约。

奥拉股份旗下的时钟、电源管理、传感器三大类芯片均已经实现量产。2024年前7个月的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5.38亿元、3.07亿元。

若双成药业能够顺利并购,则有望同时实现,从医药向半导体行业的跨界转型和实现业绩扭亏为盈了。

历史上每一次牛市都是由并购重组带动上涨,所以并购重组也将是这次牛市逃不开的议题,股票市场生死角逐的刺激和疯狂,将在这轮浩浩荡荡的炒作中逐步浮现。

就像现在,在并购重组的公告发布后,部分上市公司已经斩获数个涨停板,股价泡沫化的风险似乎已经在累积。

这是否会给市场带来“效仿效应”,引发只争朝夕的并购暴涨梦?

另外,“新国九条”强调,进一步削减“壳”资源价值。

但一些业绩连年下滑的公司主业运营的不好,依靠并购保壳,长此以往的壳公司出清带来一定阻力?

市场的本质规律,并不是人为意志可以扭曲对抗的,更糟糕的是,市场总是不理性。

1 阅读: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