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的规矩孩子总是不执行?试试这四点

艾玲知识 2024-09-14 16:08:04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约定好打20分钟游戏,过了时间孩子还要玩:“我再玩20分钟嘛!”孩子头也不抬跟妈妈谈条件。

妈妈开始时不允许,搁不住孩子不断在身边磨叽,纠缠。

“就20分钟,我不管!”孩子见妈妈快招架不住,态度愈加强硬。

“好吧好吧!”最终妈妈妥协,孩子获胜。

很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玩起来手机什么都忘了,作业拖到半夜写不完,第二天到老师给自己打电话让督促孩子。不是不管,真的是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

其实,不是孩子太难管,而是家长心太软。从一开始没有给孩子建立好的规则感。

孩子的天性是随心所欲的,做什么事都只是一时兴起,缺乏规则感,也不愿意受约束的。

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就是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等孩子走出家门,融入到学校这个小社会时,能跟同学老师和谐相处。缺乏规则的孩子到社会上依然我行我素,就容易碰壁,无法跟家人以外的人处好关系。

怎么给孩子定规则呢?这4条法则你可以试试。

第一,规则不是简单地禁止。

前几天在外面吃饭时,我遇到一件事。隔壁桌有个孩子,本来乖乖坐在座位上。

后来,觉得无聊就拿着叉子,一会儿敲敲桌子,一会儿敲敲杯子,一会儿敲敲面前的碗和碟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看着别人投来责备的眼神,爸爸就拦了一下,责骂了一句:“不可以敲碗筷!”

孩子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试探性地小力轻敲,然后越玩越兴奋。

从洗手间回来的妈妈见状,拿过两个孩子手上的叉子,妈妈看着孩子说:“餐具就是用来吃饭的,不是乐器,也不是玩具。弄出来的声音,吵到了别人,这是不对的。”

孩子点点头,乖乖认错。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错误的行为,只是因为无聊。

父母如果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要做,简单粗暴地阻止,孩子越是忍不住去做。

所以,跟孩子订规矩,要明确告诉孩子理由,让孩子明白对错。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愿意配合。

第二,订规则要一小步开始。

网上有一位妈妈,家有5岁的男孩。孩子总爱把玩具乱放,客厅、阳台、房间、厨房、浴室都放有他的玩具。每次她让儿子把玩具收拾好,儿子一概当成耳边风。打过,骂过,最后她只能独自收拾。

后来,她不要求儿子收拾全部玩具,只说:“你只需要收拾放在厨房的玩具,其他的妈妈来收拾。”

因为厨房儿子很少去玩,玩具也比较少,所以儿子开开心心去收拾了。收拾完了,妈妈非常隆重地表扬了他。

后来,妈妈给孩子增加了一点范围,说:“现在你负责厨房和客厅的吧,剩下的妈妈收拾。”

儿子没拒绝,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自己收拾好客厅和厨房的玩具。

渐渐地,孩子甚至不用妈妈提醒,就自己主动把玩具放回原位。

俗话说,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跟孩子订规则也是一样的,不要期待孩子一下子做到,要像登楼梯,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第三,定规则父母要同一个声音。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很会擦眼观色,快速捕捉到父母的心思。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专找利于自己的一方,规则就会被破坏。

朋友跟我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一次,七岁的女儿看动画片看得正开心,但是约定好看一个小时的时间已经到了。

妈妈去关电视,女儿就开始耍赖,想再看10分钟。

妈妈不同意,女儿就去找爸爸。可一向是女儿奴的爸爸,开口就说:“我听你妈的,妈妈说什么就什么。”

女儿只能老老实实接受现实。

所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只需要一种声音。

就像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他可以确定现在是几点。当他有两块手表,就很难确定准确时间,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第四,订规则必须惩罚到位。

很多妈妈之所以规则执行不力,跟“心太软”惩罚不力有关。

心理学有个“热炉效应”,无论是谁,只要接触它,都会被烫伤,而且却对不用任何人说,绝不会再去碰第二次。

惩罚就是让孩子知道规则不执行是承担后果的,而且让孩子对规则产生敬畏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