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新疆,也不是大庆,我国最大的油田在这里!

萌熊萌喵宝 2024-12-05 17:14:5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中国最大的油田是哪一座?对我国石油工业不甚了解的人,可能会脱口而出与铁人王进喜相关的“大庆油田”;而如果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略有所知,可能还会说出是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等。

但实际上,如今这些油田的规模都已在长期的开采中有所损耗,真要根据最新数据,说起现在中国最大的油田,那还得是“长庆油田”!它如今的累计探明油气储量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排行全球第十三。它的产量连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照这么下去,还够我国再用两百年!

长庆油田有多能“装”

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五大省区,勘探总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长庆油田自1970年开始开采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工业领域在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的油气田之一。

其实,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我国最大的油田就是大庆油田,这也没有错。自1960年大庆油田得到开发以来,几十年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原油产量,在2021年的油气当量为4322万吨左右。

但关键在于,石油和天然气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于其独特的产生方式,注定了它们只能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被人类所利用。也就是说,以前的大庆油田确实够大、够能“装”,但在这么几十年的开采过后,仿佛英雄迟暮一般,难免也出现了疲态。

根据2023年最新数据,长庆油田在当年的油气当量达到了6501.55万吨,已经超过大庆油田,创造了国内油气田年产油气的最高纪录。

并且,截止2024年,长庆油田的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已经突破了历史性的10亿吨。如果把这个数字全部化为原油,那么甚至足够填满80个西湖——中国第一大油气田,实至名归!

这还不止,长庆油田不仅产量高,连油气储量也十分可观。2022年,长庆油田又探明了4个10亿吨级和4个万亿立方米规模的油气区,这意味着,其石油总储量已经突破了85亿吨,而天然气储量更是突破了10万亿立方米。

累加起来,长庆油田的累计探明油气储量已经占到了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一。

根据这些数据,长庆油田已经能在全球油田中排行第13位。它已经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实现如此大规模油气产量的特大型油气田。从曾经的“贫油国”到如今的辉煌战绩,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呢?

长庆油田有重要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一直背负着“贫油国”的负面标签。当时全国从上到下百废待兴,亟需优先发展工业来增强国力。然而,全国上下的油田产量都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偌大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需求。没了这“工业的血液”的驱动,我国的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怎么办?赶紧在全国各地找油!怎么找?国土面积太大,用双脚踏遍土地不现实,关键还得靠大脑里地质学知识的武装。

于是,以李四光为代表的我国地质学家们齐心协力,在研究中华大地地质构造的时候提出了“陆相生油说”,才终于找到了突破的出口。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被相继发现,我国这才能摘掉“贫油”的重帽子,实现石油的基本自给。

长庆油田的勘探紧随其后。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石油工业部决定在陕甘宁盆地开辟重点石油探区,8000多名职工就这么携带着设备,轰轰烈烈地抵达陇东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和钻井作业。

1970年9月26日,一个值得全国人民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位于庆阳县马岭的庆1井喷出了工业油流,日产原油达到了30多吨。这是陇东地区钻获的第一口自喷油井,揭开了新中国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新篇章——也因此,这口井在后来被誉为长庆油田的功勋井。

自此,长庆油田正式进入了大规模勘探阶段,后来得到的结果,越来越令人欣喜。

在勘探的初期阶段,长庆油田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当地的油气储层非常硬,渗透率也低,工人们在这里开采石油,简直是“从钢板里头挤石油”。我们没有攻克这样的难题的技术,也缺乏经验积累,但看着“嗷嗷待哺”的各地工厂,长庆人还是咬着牙艰难攻关。

1973年,长庆油田发动了“压裂年”活动,在探索中最终确定了一套适合长庆油田“钢板”特点的压裂工艺,直接让当年的平均单井产量增长了5.49倍,为后来我国石油开采遇见类似问题累积了宝贵的经验。

后来,我国对长庆油田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新的勘探、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出,多个大型油气田相继被发现,逐步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直到今天,长庆油田成为全国第一大油气田,我们似乎能从它的发展历史中看见我国熠熠生辉的石油精神。

如今,长庆油田不仅是我国内陆第一大油气田,也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多个大中城市安全稳定供气的重要任务,都已经离不开长庆油田。

永不落幕的中国石油精神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曾经被称为“贫油国”的灰暗历史,却很少有人知道背后的故事。

20世纪初,国际地质学界普遍认为石油主要形成于海洋环境中的海相地层,根据这一点,也确实发现了不少世界大油田。而中国的广袤土地以陆相沉积为主,不符合上述共识,所有人都认为以中国的地质条件,绝对诞生不出大油田!

1914年,中美两国地质专家联合,对陕北地区进行了地质普查,并实施了钻探工作,只发现了少量油气,连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都没钻出来。

根据此结果,美孚石油公司的地质师阿世德在其撰写的《陕西地质调查最后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一口井的产量有工业价值。”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维尔德又对此发表论文表示:“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当时的中国千疮百孔,自然也无力反驳这些国际论调。再加上当时的地质学发展程度还比较有限,于是,“贫油国”的帽子,一戴就是好多年。

这对我国的石油工业从业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学家能在后来突破难关,为国家找到大面积石油,靠的是以坚韧不拔克服精神压力的决心,以及国家用油不再受外国掣肘的信念。

爱国情怀、艰苦创业、求真务实、为民奉献、创新发展……这些,都是我国石油工人,从血和泪的历史中,获得的石油精神。如今,这样的精神仍被传承,而我国的石油工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结论

石油精神不仅是过去岁月里石油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支持者,更是今天乃至未来中国石油工业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石油精神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国的新能源技术能发生历史性的突破,甚至连石油都不再成为一种工业发展的必需品。到那天,我国的工人和科学家,仍然会秉持着爱国为民、艰难攻坚的精神,探索出一条新的、光明的康庄大道!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