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可知,“车企逆袭”的常见策略是引入新技术。这些企业倾向于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自身的转型与提升。
从早期的涡轮增压技术,发展至现今的电驱混动系统,每项技术革新均成为车企寻求突破的关键途径。
谈及增程技术,老牌发动机厂商东安动力凭此在新能源市场脱颖而出,成为意想不到的黑马。
这家公司曾一度风雨飘摇,如今却重获,变得颇有意思。它成功找回了自己的存在感,实现了显著的转变。
这家曾遭市场忽视的企业,如何凭借“增程”技术再次获得市场需求?其重获的关键在于创新技术带来的竞争力。
提及“东安动力”这一名称,或许众多人士会感到不熟悉。
若你曾驾驶过旧款国产SUV或面包车,或许早已与该技术有所接触。
1984年成立的这家公司,拥有国企背景与合资起步的特色,作为老牌企业,它长期专注于发动机的生产。
早年,公司与三菱合作,引进日本技术,成功研发出4G15、4G63等型号发动机,实现了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与创新。
若对这些型号不熟悉,简而言之,它们曾是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支撑。
长城、哈弗及昌河等品牌,均曾依赖其公司产品,度过了一段辉煌的时期。
然而,时代变迁迅速。
国内车市竞争加剧导致技术更新速度分化,小排量发动机因技术迭代需求渐减。
国际品牌发动机涌入中国市场,东安动力地位遭逐步侵蚀,曾一度被视为“低端”的象征。
简而言之,老式发动机技术落后,动力不足且油耗高,已难以匹敌众多自主品牌,更无法与国际巨头竞争。
结果显而易见,销量与业绩均呈现下降趋势。
2018年,东安动力发动机销量达16.89万台,实现营业收入12.93亿元。
尽管表面上尚可,实际净利润仅为556.97万元,且较去年大幅下降86.97%。
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2019年遭遇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多年合作伙伴三菱因连续多年业绩不佳,决定退出,将其所持有的东安动力股份进行出售。
东安动力曾为主流供应商,现却遭市场边缘化,其发展历程令人感慨。
当众人以为东安动力将沉寂之际,它以实际行动向市场发起反击,打了一场漂亮的“回马枪”。
核心在于增程式汽车。它作为关键点,需被。通过增程式技术,汽车实现更高效能源利用,保持逻辑清晰且用词准确。
那一年,理想汽车决定专注增程车市场,恰逢东安动力技术契合需求,因此,这个老牌企业得以迅速崭露头角,受到广泛。
当然,不能否认他们的成功仅凭运气。其背后必然有相应的努力与实力支撑,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增程器与传统燃油车逻辑差异导致对发动机要求改变。
它需一个小而精的供电发动机,不追求马力,注重效率、高平顺性、低噪音,并要求严格控制成本。
东安动力长期积累的技术核心优势,正是体现在这些特质上。这些优势是其多年努力的成果,彰显了其在技术领域的深厚底蕴。
归根结底,尽管东安动力当时处境艰难,但在技术积淀方面依然较强。
多年合作赋予其研发实力,且增程式混动车有效规避了传统动力领域的激烈竞争,成为其发展优势。
例如,国际大厂致力于高性能发动机研发,而众多自主品牌仍在独立动力系统研发上遇到挑战。
东安面临的“技术夹缝”意外地成为了其转折点。
因此,东安动力实现全面走红。其业绩与声誉显著提升,成功扭转局势,保持了发展的稳健与持续。
零跑、哪吒及东风岚图等新势力品牌,均开始采用东安提供的增程器。
2022年,东安动力抓住市场机遇,全年整机销量达61.34万台,实现营业收入57.67亿元。
2023年,东安在独立汽油发动机企业及商用车市场的占有率跃居首位。
近日有消息称,鸿蒙智行高端车型尊界S800增程版将配备东安动力1.5T增程器。
此款车型定位高端,可与迈巴赫相提并论,彰显了其非凡的品质与地位。
东安发动机作为其核心配置,彰显了其当前的技术强大与市场领先地位。
然而,凭借当前的有利形势,东安会能否持续保持胜利姿态,尚存疑问。
随着增程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需求随之提升。
发电需稳定,且要求低震动、低噪音,同时具备强动力。
小鹏汽车即将推出的增程车宣称,发动机运行时噪音仅增加1dB(A),展示了其在降噪技术上的进步。
具备AI动力管理系统,可智能分析路况,精准调控发动机介入时机,以提升效能。
另外,原有重要客户理想汽车已中止合作,改选新晨动力的增程器作为供应方案。
市场趋势的转变,为东安动力带来了新的考验。
总体来看,增程技术助力东安动力重返核心位置,然而,这种并不会持久。
未来,这家公司将续写辉煌篇章,抑或重蹈覆辙,跌落至昔日神坛之下,尚待观察。
对此,我们唯有静候其变,观察后续发展,无法提前做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