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一古墓,棺木重达14000斤,专家:此等重宝,禁止出境!

汉史钩沉 2021-04-10 11:05:06

1978年2月的一天,湖北省随州市的一个小山包上,工程兵正在修建着雷达站。精准的测量后,伴随着一声爆破式的轰鸣,四处飞溅的岩石下,一层褐色的土壤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要有古墓出土了!所有人心中都浮现出了这个念头。

这则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襄阳地区,于是数天后,一场针对随州古墓的发掘工作就有序进展了起来。在考古人员的探测,和施工队的不断发掘中,一个长21米、宽6.8米的墓坑,使得所有人惊喜万分。

众所周知,墓坑的大小与施工难度成正比,也与墓主人身份尊贵程度相关。形态巨大的墓坑,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墓葬价值可能更大。因此,这么一个比马王堆一号汉墓,还要庞大6倍的古墓,很快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但人们还没高兴多久,一个让人沮丧的消息,就从施工队中传了出来。墓葬表层有大量地下水渗出,且有一个0.5平方米的盗洞直通墓中。

于是,一场针对该不该继续发掘的争论,在随州古墓现场展开了。首先,庞大的墓坑,意味着墓主人身份高贵,极有可能出土价值极高的文物。但大量的地下水渗出,和0.5平方米的盗洞,又意味着发掘工作可能一无所获。

这个两难问题,最终在谭维四的拍板下得到了解决——立即推进施工进程,尽最大程度保护现存文物。当墓穴的残存旧土被清理完毕后,四十多块巨型石板出现了,一台台大型吊机一番忙碌。

石板之下厚度达到2.5米的夯实土层,又一次成为了墓葬的保护者。夯土下面一层30厘米左右的青石膏,包裹着6万公斤的干燥木炭。

木炭被清理完后,让人们叹为观止的一幕出现了——椁室,一个巨大的椁室出现了!椁室中有着大量积水,水面上零零散散漂浮着23个墓棺。打开这些墓棺,无一例外都是13——25岁年轻女子的尸骸。

23名少女陪葬,为墓主人的身份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进一步清理工作完成后,椁室的形象更加鲜明了: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上下深13米,由171个巨型木板组合而成,总体积高达380立方米。整体重达7吨,也就是14000斤!

巨大的体型,精美的雕刻,鲜亮的色彩,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椁室中,一个身高1.62米的成年男性,静静地侧躺在角落里。而主棺旁一个镂刻着“曾侯乙之寝戈”字样的长戈,诉说着墓主人的身份。战国时代曾国之主,单名为乙,这就是曾侯乙墓发掘的始末。

除了重达14000斤的外椁震撼了世人,并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名录的国宝级文物外。由65个 小钟组成的曾侯乙编钟,也在时隔两千多年后的1979年金秋,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奏响了《东方红》、《楚商》、《国际歌》等中外乐曲。

一曲歌罢《国际歌》,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人士,纷纷感叹:如此古老而巨大的乐器,竟然能在两千多年后,奏响多种古今中外乐曲。曾侯乙编钟惊艳了四方,也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不可忽视的瑰宝,曾侯乙墓又一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就此出现。

曾侯乙编钟乐章翩翩,大尊缶酒香亦是淳淳。这尊来自战国时代的酒器,高124.5厘米、直径69厘米、重327.5千克,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大的先秦酒器。各种精美的纹路,严实的密封后,时隔两千年出土的大尊缶仍有残存酒液,这些都彰显着荆楚之地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此外,曾侯乙墓中大量的先秦兵器、战车也是一绝,其中“殳”更是绝迹于古籍的失传兵器。 长长的竹木柄后,一端装一个呈三棱矛状的铜殳头,另一端装一个有尖刺的铜箍。交战之时,既可以刺杀也可以挥砍,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先秦利器。

曾侯乙墓合计出土各类文物一万五千多件,仅仅是青铜器就多达6239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先秦文化宝库。四龙曾徽、十六节龙凤玉佩、鹿角立鹤、青铜冰鉴、云纹金盏等等,一件件精美繁复的文物,巧夺天工的制作和淳朴厚重的岁月沉淀下,无不向人们诉说着昔日坐落于随州的随国故事。

15 阅读:690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