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在一副挽联前停留,问道:这个人来了吗?

洋洋爱说史 2024-07-01 15:27:18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2年1月10日,中午刚过,所有午休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都不约而同的被电话铃声惊醒。

打来电话的人自称是奉了周总理的命令,要所有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立即赶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下午举办的陈毅陈老总的追悼会。

在当时,即便是像陈老总这样的开国元勋逝世,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也并非强制要求一定要全部到场的,直到大家急匆匆的赶到会场时,才明白了周总理急忙通知他们的用意,原来,是因为毛主席临时决定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一派哀伤的氛围中,身体已经不那么健康的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向着追悼会大厅缓缓走去,中途还不忘留意走道两侧摆放的花圈。

惊鸿一蹩之间,毛主席突然被其中的一个花圈吸引住,随即停下了脚步,情不自禁的开始念起了上面的挽联来,念过一遍之后,张口便向身边的人询问:“这个人来了吗?”

那么,写这幅挽联的人是谁?他有没有来到追悼会现场?

毛主席是突然决定要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的。

1972年1月10日这天中午,毛主席像平常一样的吃完了午饭,进入卧室午休,与此同时,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礼堂正在紧张的准备着陈毅元帅的追悼会,然而,却没人将一消息告诉毛主席。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政治局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就在1971年11月,毛主席突然重病昏迷,经医生的全力抢救之后方才脱离了危险。如今,大病尚未痊愈的毛主席正处于休养阶段,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健康考量,政治局便没有安排他参加追悼会。

而毛主席本人,原本也没有亲自出席追悼会的打算,直到这一天午饭过后,按照惯例午休的毛主席一反常态,突然就从床上起身,没头没尾的对刚走进来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句:“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说完,就毫不犹豫的朝着门外走去,工作人员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时,知道毛主席此时是下定了决心,于是,一边抱起大衣跟随其后,一边又赶紧让人打电话调车。

没一会儿,毛主席要去参加陈毅追悼会的事情就传到了周总理这里,周总理听说后,激动不已,连午饭也顾不上吃,立刻就打电话通知下去,让所有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部都来参加陈老总的追悼会,其余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人士,也是能来的全部要来。

在周总理的通知下,很快,所有在京的党政军高级干部都朝着八宝山汇聚而来,临近三点,毛主席赶到了八宝山,一下车,他就看到了憔悴不堪的陈毅夫人张茜。

张茜没想到毛主席竟然亲自前来,连忙迎上前去,叫了一声“毛主席”,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在周总理、张茜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朝着追悼会大厅走去,途中还特别留心了一番走道两侧的花圈。

这些花圈来源不一,有亲人,也有战友,有的是代表集体,有的则纯粹是个人。

看着看看,毛主席突然被角落里的一个不起眼的花圈吸引了,忍不住停下了脚步,只见两条不大的挽联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上联是“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下联为“挥戈挽日,契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署名是张伯驹。

念完之后,毛主席连连赞叹“写得好”!接着又问道:“这个人来了没有?”,意思是想见上一面。

可张茜却告诉毛主席,张伯驹并没有来,然后便向毛主席讲述了张伯驹因为在政治运动中被打成了反面人物,此时不仅身无分文,朝不保夕,还被拒绝参加追悼会的现状。

毛主席听完后,转身就向一旁的周总理交代道:“我看像张伯驹先生这样的人,还是要给出路的,起码要给人家一口饭吃,你是总理,给他安排一个工作吧。”

周总理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向毛主席保证:“主席放心,我们会按照主席的指示办”。

看到这一幕,张茜也不由得感到了一丝欣慰。

其实,张茜之所以要对毛主席诉说张伯驹的惨状,不仅仅是出于同情,也是为了替已经去世的陈毅完成遗憾。

张伯驹是党外知名的民主人士之一,以精通传统文化而闻名,尤其是在填词作诗上更是一绝,他与陈毅便是由此结识,并结下友谊的。

我们都知道,陈毅虽然是开国元帅,久经沙场,但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比如他所作的《梅岭三章》至今仍广为流传,被誉为绝唱。

1957年,张伯驹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了“右派”,在北京的日子十分不好过,陈毅得知后,特意找到了自己的老相识,时任吉林省委书记于毅夫,向他表示好友张伯驹目前处境不太好,请他帮帮忙。

于毅夫当即便同意了下来,回去研究之后,便邀请张伯驹到吉林省博物馆工作。

张伯驹知道此事定是陈毅在暗中相助,临走之前,便特意去拜访了陈毅,陈毅为他践行,还送了他一份礼物,特别叮嘱他要到了吉林才能看。

张伯驹忍不住,偷偷的拆开来看,发现里面是陈毅写的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署名陈毅。

张伯驹后来在吉林省博物馆工作了好几年,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可谁知道,随着十年政治运动的全面来临,张伯驹却再次遭殃,这一次,他不得不主动向陈毅求助,但陈毅此时也是自身难保了。

1972年1月4日,陈毅临终之前,跟夫人张茜提到了张伯驹,十分愧疚的说道:“真可惜,我们帮不了他,伯驹他们,日子一定过的很艰难……”

说完,又流着泪嘱咐张茜,将自己心爱的一副玉石围棋送给张伯驹,既是关怀,也是歉意。

张伯驹收到围棋时,陈毅已经逝世,悲痛不已的张伯驹想要去参加追悼会,但又因为身份原因不被允许,为了表达对陈毅的感情,他便用自己特有的“鸟羽体”写了一副挽联,托人带给了张茜。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幅情真意切又极具才情的挽联,引起了前来参加追悼会的毛主席的注意,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张伯驹很快进入了中央文史馆工作,境遇也大为好转。

想来,这样的结果也是陈毅元帅愿意看到的,假若他能够知晓,应当也会感到欣慰吧。

看完毛主席被张伯驹的挽联吸引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毛泽东强撑病体突然要求参加陈毅追悼会始末. 凤凰网 2010-01-06

陈毅临终前将心爱的围棋送给了谁?主席参加陈毅葬礼时在此人写的挽联前若有所思…… .文汇报 2020-01-03

张伯驹写陈毅挽联获毛主席夸赞 得以落户北京. 中国新闻网 2010-05-11

说不尽的张伯驹. 凤凰网 2017-11-02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