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为购置300双棉鞋,被伪军出卖,师长事后作检讨

陈海青沧桑史 2024-11-14 15:34:52

引言:

1936年的东北,寒风凛冽。在这片白雪覆盖的土地上,抗联战士们正与严寒和敌人进行着双重斗争。为了让战士们能够继续战斗,李荆璞师长决定购买300双棉鞋。这看似简单的采购行动,却因一场意外的背叛,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战斗。42名抗联战士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6人负伤。当李荆璞向周保中请罪时,说出了"军长,枪毙我吧,我该杀!"这样的话。为何一场采购棉鞋的行动会演变成如此惨烈的战斗?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背后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战前准备

1936年2月初,东北的寒潮一波接着一波。抗联第5军1师接到命令,要从当前驻地转移到苇河地区开展游击战。这个命令来得很急,但李荆璞师长心里清楚,要穿过张广才岭,没有足够的棉鞋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

当时1师的情况很困难。年前的一场遭遇战中,不少战士的棉鞋在泥泞的战场上报废了。由于日军对军用物资的严格管控,补给渠道几乎断绝。战士们只能用草绳捆扎着烂掉的棉鞋,有些甚至直接用布条包裹着双脚行军。

2月10日,李荆璞召集各营连长开会。会上,3连长王德山报告说,昨天夜里巡逻时发现两名战士的脚趾已经出现冻伤症状。4连指导员张明山也提出,再这样下去,很多战士可能会失去战斗力。

经过研究,李荆璞决定先把部队带到镜泊湖北部的吊水楼西北地区休整。这里距离宁安县城只有30华里,而且地势隐蔽,适合暂时驻扎。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关系可靠的联络点。

2月12日,部队到达莲花泡。这里的甲长赵灵武虽然挂着伪政权的职务,但一直在暗中支持抗联工作。李荆璞立即派通讯员联系上了赵灵武。

赵灵武听说要购买棉鞋的事情,当即表示愿意帮忙。他分析说,虽然日伪当局对棉鞋等军需物资管制严格,但他通过做生意的关系,认识几个在城里开皮货铺子的商人,应该能想办法购买到。

李荆璞拿出400大洋交给赵灵武。这笔钱是1师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军费,本来是要购买弹药的。但现在,棉鞋比子弹更重要。

为了避免引起日伪军的注意,赵灵武建议分批购买,先买200双,等安全送到后再买剩下的100双。李荆璞同意了这个建议。他还特别叮嘱赵灵武,一定要买质量好的棉靴,宁可少买几双,也要确保经得起长途跋涉。

就这样,赵灵武带着钱,在2月13日天还没亮的时候,悄悄出发了。临走前,他还特意安排了几个可靠的村民,负责给驻扎在村里的抗联战士送饭。

二、隐藏的危机

2月16日傍晚,赵灵武终于从城里回来了。他向李荆璞汇报说,通过多方周旋,已经在城里买到了300双棉鞋,但因为日军检查太严,暂时无法运出城去。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个叫张德华的伪军小队长身上。这个张德华是赵灵武的远房亲戚,在城门岗哨任职。张德华表示,只要给够钱,他可以想办法放行。他开出的价码是50大洋,其中分给三个哨兵每人10大洋,自己留20大洋。

2月17日一大早,赵灵武带着钱再次进城。当天下午,第一批200双棉靴顺利运到。但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张德华在分钱时出尔反尔,自己独吞了35大洋,只给三个哨兵每人5大洋。

这三个哨兵都是东北本地人,平日里就对张德华的作风不满。这次钱分配不公,其中一个姓王的哨兵当晚就去了日军宪兵队。他不仅告发了张德华贪污的事,还透露了有可疑人员在城里大量购买军需物资的情报。

2月18日上午,日军宪兵队立即展开调查。他们审讯了几个皮货商,很快就查到了赵灵武的头上。恰好当天有个伪满警察认出赵灵武就是前几天在城里活动的可疑人员。日军立即派出了侦察兵,沿着赵灵武来时的方向追查。

与此同时,日军还从档案中调出了赵灵武的资料。他们发现这个甲长平时就很少配合日伪当局的工作,而他管辖的莲花泡地区,曾多次出现过抗联活动的踪迹。

到了2月19日,日军已经基本确定莲花泡地区有抗联部队活动。他们立即调动了驻扎在方圆百里的日伪军队,准备对莲花泡地区实施包围。

这些情报变化,都通过地下党的联络员及时传到了莲花泡。但李荆璞权衡再三,决定为了等待剩下的100双棉鞋,再坚持一天。他派出了两个侦察小组,分别监视东南和西北方向的敌情,同时让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2月20日深夜,侦察兵发现日军的大队人马正在向莲花泡集结。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日军不仅调来了骑兵,还带来了掷弹筒和轻机枪。伪军人数更是日军的三倍多,他们分散在各个方向,显然是想形成一个包围圈。

深夜里,赵灵武派人送来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日军已经查出棉鞋的来源,准备明早对村子进行搜查。伪军骑兵33团已经接到命令,天亮前必须到达指定位置。"

三、意外的转机

就在日伪军包围圈逐渐形成的紧急时刻,一个意外的转机出现了。2月21日凌晨,一位身穿普通农民衣服的中年人来到了抗联驻地。他自称是地下党员刘守信,是镜泊湖一带地下党组织的交通员。

刘守信带来了两个重要情报:第一,他已经联系到了当地的地下党员,他们可以利用运输木材的机会,帮助抗联转移一部分伤员;第二,他认识几个在这片区域打猎多年的老猎户,这些猎户熟悉周边的地形,可以带领部队从日伪军意想不到的路线突围。

与此同时,莲花泡的村民们也开始行动起来。赵灵武的儿子赵大勇带着几个年轻人,趁着夜色把村里的马车都准备好了。他们在马车上铺满了干草,这样既可以掩护伤员,又能让伤员躺得舒服些。

更令人意外的是,当地的一位老猎户王德顺主动找到了抗联。他说在镜泊湖西岸有一条土匪以前用过的秘密通道,这条路虽然崎岖难行,但正因为如此,日伪军一般不会去那里设防。

李荆璞立即召集各连队长开会。根据刘守信和王德顺提供的情报,他们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由王德顺带领一支30人的小分队,护送伤员从秘密通道撤离;主力部队则分成三路,从不同方向突围,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村民们也都纷纷行动起来。妇女们连夜为伤员缝补衣服,准备干粮;年轻人则四处放哨,及时报告敌人的动向;老人们则把自家储存的粮食都拿出来,塞给战士们。

就在这时,赵灵武又送来一个重要情报:日军在设置包围圈时,东北方向的一段因为地形太复杂,只派了一个伪军小队把守。而这个小队的队长恰好是赵灵武的一个老相识,可以想办法说通他。

2月21日拂晓前,一切准备就绪。16名伤员被安全转移到村民的马车上,掩盖在干草下面。王德顺带着向导小组,已经在秘密通道的入口处等候。

与此同时,地下党员们也开始行动。他们安排了几辆运送木材的马车,打着给日军送木材的幌子,实际上是要把一些重要物资和伤员运出去。

就在这些准备工作进行的同时,在莲花泡周围,日伪军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包围圈中已经出现了多个薄弱环节。抗联战士们借助这些环节,即将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

四、惨烈的战斗

2月21日上午8点,日军开始对莲花泡发起进攻。他们首先派出了两个小队的骑兵,从东南方向试探性地向村子推进。与此同时,西北方向的伪军也开始行动,企图形成钳形攻势。

抗联战士按照预定计划,没有立即还击。他们等待着日军逐渐靠近。当第一队骑兵进入射程时,埋伏在村外农舍里的抗联战士突然开火。这次伏击打死了4名日军骑兵,其余骑兵仓促后撤。

日军随即调整了战术,开始用掷弹筒轰击村子。但因为前一天夜里下了大雪,很多炮弹都陷在深雪里,爆炸效果大打折扣。趁着这个机会,由王德顺带领的小分队护送着伤员,开始向秘密通道移动。

上午10点左右,日军主力开始全面进攻。他们这次投入了至少一个大队的兵力,配备了6挺轻机枪和4具掷弹筒。伪军则从其他方向包抄,企图切断抗联的退路。

战斗异常激烈。在村子东边,3连的战士们用两挺机枪压制住了日军的进攻,但4连阵地却遭到了猛烈的炮击。一发掷弹筒炮弹正好击中了4连的机枪阵地,3名战士当场牺牲。

正在这危急时刻,村民赵大勇带着几个青年突然从侧翼冲了出去。他们装扮成普通农民,推着几辆装满柴火的车子,故意在日军阵地前经过。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分散了注意力,火力出现了短暂的空档。抗联战士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对日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下午2点,战斗进入最激烈的阶段。日军调来了增援,开始对村子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日军小队发现了正在转移的伤员。王德顺立即带领警卫班与敌人展开近距离格斗。在这场遭遇战中,王德顺和5名战士壮烈牺牲,但他们为伤员争取到了宝贵的转移时间。

到了下午4点,战斗形势越发严峻。李荆璞命令部队分成三个突击队,准备突围。第一突击队由3连带领,负责正面突围,吸引敌人的主要火力;第二突击队由4连组成,从东北方向的薄弱环节突围;第三突击队则护送剩余的伤员和物资,走王德顺指引的秘密通道。

突围战开始后,3连战士们以排为单位,轮流向日军发起冲锋。他们的勇猛打法确实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但代价也极其惨重。仅在突围的前半个小时,3连就有23名战士壮烈牺牲。而4连虽然找到了突围的路线,却在途中遭遇了伪军的伏击,伤亡了14人。

五、最后的突围

2月21日傍晚5点30分,天色开始变暗。李荆璞下达了最后的突围命令。第三突击队在这时已经成功护送大部分伤员通过了秘密通道,正在向镜泊湖方向转移。第一、第二突击队则在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后,准备趁着夜色展开最后的突围。

就在这时,赵灵武的儿子赵大勇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他说村里的年轻人已经在东北方向的树林里点燃了十几堆篝火,还在火堆旁边竖起了一些人形木桩。这些假目标成功迷惑了日军,他们误以为抗联主力正在向那个方向转移。

6点整,突围战开始。第一突击队的战士们分成几个小组,携带着大量手榴弹,向日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在战斗中,他们故意制造出大量声响,以此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这个策略确实起到了效果,日军立即调动主力前去增援。

趁着这个机会,第二突击队立即开始行动。他们避开了主要火力点,从东北方向的薄弱环节突围。在这个过程中,赵灵武找到的那个伪军小队长果然履行了承诺,没有对突围的部队进行阻击。

晚上7点15分,天完全黑了下来。第一突击队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开始有序撤退。他们采用了跳跃式撤退的方式,每次留下几个战士断后,让其他人撤出一段距离后再追上。

8点30分,一场大雪开始下起来。这场及时的大雪为突围部队提供了天然的掩护。第二突击队已经完全突出了包围圈,正在向预定的集合地点转移。第一突击队也在战斗中逐渐脱离了敌人的追击。

9点45分,在镜泊湖西岸的一处隐蔽山谷里,幸存的抗联战士们陆续集合。经过清点,这次战斗中共有52名战士壮烈牺牲,31人负伤。但所有的伤员都安全转移出来了,重要的军事物资也基本保存下来。

第二天凌晨,当地下党的联络员找到他们时,带来了更多的消息:那些护送伤员的村民安全返回了村子,而日伪军在搜查村子时一无所获,因为村民们早就把所有可能暴露抗联行踪的痕迹都清理干净了。

2月23日,李荆璞带领部队到达了新的根据地。当天,他收到了地下党组织送来的最后一批棉鞋。这些棉鞋是在战斗打响前,被机智的村民们藏在了运送木材的车队里,最终通过地下党的联络网,辗转送到了抗联手中。

而在莲花泡,赵灵武一家虽然受到了日伪军的盘查,但因为之前就做好了准备,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危机。他们的屋子里,还保存着那天战斗时用过的几个弹药盒,这些东西后来被埋在了后院的杏树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见证。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