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羡慕宝黛的温暖,仰慕林妹妹的才情,喜欢她的真性情。人到中年再看《红楼梦》,突然就读懂了宝钗的难和苦,果然是阅历有功,唯冷暖自知矣。
明明是青春烂漫的姑娘,偏要装作端庄老成;明明是沉静大气的白牡丹,却要去勾心斗角做些手段拙劣的事。
薛宝钗的身上有很多“明明”,她不想“明明”却又不得不“明明”。
01话说薛蟠纵容豪奴打死了人,为了暂避风头,不得不离开金陵。一来是为了薛宝钗待选之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二则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再则才是探亲。
宝钗已是将笄之年,万一落选了她的终身归宿在哪里?薛家入京,实际上是寻求庇护和后路。
既然丰年好大雪(薛),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自然最好的选择,而贾宝玉算是良人。
当薛家拿出杀手锏“金玉良缘”的传奇,不禁让人怀疑,宝钗的心里在做怎样的挣扎?不顾男女有别,脱下外衣拿出金锁共赏,还串通丫鬟莺儿演了一出好双簧。
一直强调朴素不喜欢佩戴首饰,沉甸甸的金锁却挂在脖子上,元春赐的手串也第一时间戴着。
宝钗是那个封建时代的“标准淑女”,真是太难为她了。
宝钗是羡慕嫉妒林黛玉的,但没有恨……如果有恨,也只是怨恨现实的残酷和她哥哥这块不成钢的铁,让她不得不把尊严放下,还得装作藏拙的模样。
想想我们为了生活不得不低头,甚至陪着笑脸求着顾客(上帝)。再想想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活成了一把伞,就怕家人受苦受累。
原来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薛宝钗。
面具戴得太久就会长在脸上,想要揭下来,势必会伤筋动骨,扒皮还是轻的。
02电视剧《知否》中,盛老太太多次在明兰跟前念叨着一句话:
你记着,你男人是你至少半辈子的依靠,你就是不喜欢他,也要拿住了他,别叫旁的女人得了空隙,不要摆什么清高的臭架子,便是男人没那花花肠子,也得你有能耐看住了。
现在想来,大概薛姨妈也是这样嘱咐宝钗的。
贾母是后宅中的强者,薛家的那点小心思,一眼就能看透。与其让宝玉娶一个端庄藏拙却不重情谊的姑娘,怎及娶重情义的亲外孙女,这样的孩子不会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去算计(晴雯为黛影,贾母所以看重)。
一来亲上加亲,两全其美;二来也是为了敲打儿子和儿媳妇;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老太太讨厌被算计,借机回击。
看宝钗有多难?贾母有多智慧,薛宝钗就有多难。
宝琴的出现对宝钗来说是重击,贾母明知宝琴有了人家却暗示要说亲。虽然没点明,但是凤姐很有默契地提起来,正好说明贾母从未把宝钗列入宝奶奶的人选。
为了家族利益,她总是清醒克制,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前途,自己和未来婆婆王夫人步步为营,面对的却是贾府最强的势力。
如果说林黛玉被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么薛宝钗就是如履薄冰地挺住,挺住意味着一切。
这是薛宝钗的人生,还是薛家的人生呢?一个人不能独立自主才是最可悲的。
03说到薛宝钗的“难”,不得不提一下她的能力。
论能力,她不及林黛玉。王熙凤生病时,宝钗帮忙管理大观园是什么个状况?每晚坐轿子巡视一遍。说什么藏拙,她可是未出阁的姑娘,那个时代的标准“淑女”,竟然不惜形象做出这等讨好贾府人的事。这时候的薛宝钗恐怕已经入魔了。
而她的嫂子夏金桂虐待香菱、欺负她母亲薛姨妈时,这个“扶哥魔”是怎么做的?真真让人大跌眼镜。
为了家族利益把自己豁出去的女子,竟然眼睁睁看着别人挟制自己的哥哥来欺负母亲?
别说什么礼数教条,宝玉挨打屁股受伤,宝钗第一时间冲去送药,哪里顾及礼数?
宝玉午睡,她坐在床边赶蚊子,还情不自禁绣起了鸳鸯肚兜。这是哪里的大家闺秀?即便是小家碧玉恐怕也不会如此出格。
只能说,薛宝钗开始是无奈接受“金玉良缘”,后来却是半推半就努力去撮合了。要不绣肚兜时哪里来的情不自禁?她已经把重心放在怎么嫁入贾府去了。
所以,宝钗眼看着夏金桂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也无心顾及,只让薛姨妈别管就是了。毕竟只有自己站稳了脚步方能更好地“照顾”娘家人。
结语:薛宝钗的确不容易,为了家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当宝玉挨打时,众人都以为是薛蟠说漏嘴,薛蟠对宝钗说的那番话最伤她的心,果然能伤透自己的都是最亲的人。
以至于后来,她“迫不及待”地想嫁出去,逃离原始家庭的氛围。
虽然读懂了薛宝钗,难归难,理解归理解,心里却很不屑于如此。
有点小高兴,为自己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