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战役有多惨烈?22万美军围歼2.3万日军,最后只有1千人投降

司空知山海 2024-10-17 05:58:4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45年2月19日,美军对硫磺岛展开持续轰炸。

他们计划利用自身在兵力与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快速占领硫磺岛。

然而,这场战争的残酷程度,却大大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5天内占领硫磺岛”的预想破灭

1945年2月,硫磺岛战役爆发。

这场被称为太平洋战场“绞肉机”的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残酷的登陆战之一。

美军原计划在5天内迅速占领硫磺岛,然而,战斗却持续了整整36天。

美军先后出动了22万兵力,遭到2万多名日军守军的殊死抵抗。

日军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与美军差距悬殊,但还是凭借坚固的防守工事,成功拖延了美军的进攻步伐。

战役结束后,美军的伤亡人数超过2.6万,舰艇损失33艘,飞机168架。

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美军这样的伤亡率极为惊人。

虽然最终美军取得了胜利,但这一胜利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阿尔•贝里回忆,在启程前往硫磺岛的那天,他见到了这座岛屿的模型。

在他看来,这场战斗似乎会相当顺利,毕竟硫磺岛面积不大,岛上也没有茂密的森林可供敌人藏匿。

指挥官甚至乐观地预计,两到三天内就能结束战斗。

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2月19日清晨6点40分,美军舰队缓缓逼近硫磺岛海岸,随即展开了舰炮轰击。

大约8点钟,120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腾空而起,对硫磺岛展开了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猛烈轰炸。

上午9点过后,硫磺岛南侧约3公里的海岸线上,约250艘美军登陆舟艇和500辆水陆两用装甲车如浪潮般涌来。

在后方火力的掩护下,第4和第5海军陆战队师团的9000名士兵开始登陆。

在塞班岛、天宁岛及关岛,日军都沿用了经典的水岸战术。

对于美军士兵而言,登陆时完全暴露于日军火力之下的那一刻是最危险的。

因此在硫磺岛登陆时,美军士兵已做好登陆即遭遇恶战的准备。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竟未遇任何抵抗,便轻松登陆。

美军认为,是之前三天连续不断的轰炸,让硫磺岛上的日军失去了战斗力。

在毫无反击的海岸线上,美军的初步登陆行动异常顺利。

随后,海军陆战队分南北两线,向内陆推进。

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登陆虽顺利,可上岸后就立刻遭到了迫击炮的攻击。

更为棘手的是,沙滩行进极为困难,士兵们难以自如移动。

这些由火山灰堆积而成的海滩斜坡极易坍塌,给美军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站立前行几乎就是送死,美军只能趴在地上。

一旦发现低洼凹地,便迅速匍匐,等待攻击结束。

美军对岛上数量众多的地下战壕完全没有防备。

士兵们在沙滩上行动受限,而硫磺岛上的日军则在他们视线之外开火。

为寻找掩护,美军士兵纷纷涌向沙滩上的低洼地带,却未料到那里布满了地雷。

日军的顽强抵抗远超预期,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也陷入了混乱。

当看到伤员不断被送回军舰,美军才意识到,这场战斗远比预想的更为艰巨。

每当海浪冲刷沙滩,就有众多美军士兵倒下。

夜幕降临,他们趁着夜色试图深入硫磺岛。

由于地面上美军尸体遍布,士兵们只能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行。

仅在登陆当天,美军就有501人阵亡、1755人受伤。

再加上抢救无效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共计2420人,相当于登陆兵力的8%。

此外,美军还损失了大约15辆战车、20辆水陆两用装甲车和超过100艘登陆舟艇。

一向以无敌自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此次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地顺利完成登陆作战,反而遭受了重创。

“5天内攻占硫磺岛”的预想,在第一天就宣告破灭。

日军充分利用地形优势

在塞班岛和关岛等地,日本士兵常在没有胜算时发起决死冲锋:

他们手持军刀或手榴弹,高呼着冲向敌军阵地。

美国士兵将这种抱定必死决心的攻击方式称为“万岁冲锋”。

但实际上,这种极易被击破的战术给美军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

登陆之夜,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都在等待日军的“万岁冲锋”,认为那将是他们的葬身之时。

然而,遗憾的是,日军并未按照他们预想得那样行动。

从海岸上那片让美军步履维艰的黑沙,到隐蔽的战壕地道,再到栗林忠道“毙敌十人再牺牲”的训诫……

这些都表明,日军早已打定主意要打一场持久战。

硫磺岛是一座尚未完全沉寂的火山岛,岛上的广阔区域铺满了厚重的黑色火山灰层。

这种灰烬异常轻盈,细腻超过沙砾,给徒步者带来不小的行进阻碍。

至于车辆想要同行,就必须铺设特殊道路。

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火山灰与水混合后,就能固化成坚固的混凝土防御工事。

面对美军无可匹敌的优势,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心里很清楚:

要运用传统战术,在海滩上阻止美军登陆,将极为艰难。

考虑到美军舰炮的猛烈轰击和空中力量的强大支援,海岸线防御势必将遭受严重摧毁。

因此他决定,将美军引至陆地进行作战,利用地形优势消耗美军力量。

为此,栗林忠道的主张是:

美军登陆时,日军在水边地带采取不进行直接抵抗的策略。

待美军顺利上岸,并在岸边约400米区域内集结后,日军再集中火炮等各类武器,发起突然的反击。

当时,日军已经建造了众多牢固的防御工事,并且通过地下通道,彼此相连。

日军的防御方针侧重于纵深防御,而将滩头防御作为辅助。

在硫磺群岛的防御体系中,折钵山被视为核心,两个机场也被列为重要的防御要点。

此外,日军还加强了东、西两处易于登陆的海滩的防御。

针对美军可能的行动路线,日军在海滩的纵深地带布下了大量的地雷。

日军充分利用硫磺岛复杂的地形,部署了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等火器,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火力网。

这些武器的配置及其攻击目标都经过了周密的安排,既能够隐蔽自身,又能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

此外,栗林还向守岛官兵下达了死命令:每名士兵在牺牲前必须击毙10名美国兵。

这足以看出日军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美军粗糙的作战评估

美军将硫磺岛看作是日军捍卫日本本土的“南部防线”。

因此,这座荒凉的小火山岛成为了日美两军激烈争夺的重要战略点。

早在1944年10月,太平洋舰队的参谋部就已经开始着手制定针对硫磺岛的登陆作战计划。

然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在战前所获得的情报,明显与硫磺岛的实际状况大相径庭。

这表明,美军在战略评估阶段就出现了失误。

1944年4月,美国太平洋联合情报机构开始收集硫磺岛的资料。

战役前夕,美军第7航空队等部门开始实施航空侦察,拍摄了大量照片。

战后的结果证明,岛上几乎所有爆发激烈战斗的区域,都在这些照片中出现了。

但遗憾的是,情报中心对这些照片的分析评估并不深入。

甚至错误地认为,第7航空队所拍摄的照片,在分析日军在硫磺岛的部署时,并无实用价值。

登陆日期不断临近,1945年1月10日,情报中心这才仓促出炉了一份评估报告。

报告中指出,硫磺岛上日军的数量大约为1.35万。

同时,目前尚未有任何迹象表明守岛的日军部队得到了新的支援。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日本人自从1944年失去马里亚纳群岛以来,就一直在加强硫磺岛的防守力量。

到1945年2月,硫磺岛上日军的守卫人数已经有2.3万多人了。

这个数字,几乎是美军预估的两倍。

对于硫磺岛的复杂地质地形,美军的评估报告也存在明显疏漏。

战前报告中,联合情报中心仅简要提及硫磺岛上存在39座堡垒、13处火炮藏匿点、4项地下防御工程以及140个步兵遮蔽所。

可实际上,硫磺岛上的战斗坑道长达1公里,交通壕超过3公里。

此外,深达10米的屯兵坑还有1000多条。

炮兵阵地大多采用半地下设计,生存能力极强。

特别是核心阵地折钵山,日军将其内部挖空,构筑了长达6公里、多达9层的蜂窝状坑道,并在外部建起了一座巨型堡垒。

美日双方硬实力的差距

尽管日军为持久战做了充分准备,但双方实力差距显著,不容忽视。

在士兵数量、装备及武器方面,日军明显处于劣势。

2月20日,美军登陆的第二天,既有舰炮和空中火力提供掩护,也有强大的坦克部队充当开路先锋。

美军的主力坦克“M4谢尔曼中坦”是他们最优秀的铁甲先锋。

硫磺岛上的日军虽然也配备了坦克,但与美军坦克相比,日军的一式中坦简直就是小甲克虫。

不要说面对美军的坦克部队了,它甚至可能连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穿甲弹都无法抵挡。

日美双方不仅在武器装备的性能上存在差距,其攻击力更是天壤之别。

日军在使用机枪时,必须精打细算,而美军的子弹却可以像倾盆大雨一样倾泻而来。

尽管日军能利用阵地战壕的狭小缝隙进行射击,但美军却能不断向这些缝隙投掷闪光弹。

致使日军难以抬头,更无法准确瞄准目标。

面对闪光弹的袭击,日军只能依靠木棒调整枪口,通过拉动绑在扳机上的绳子进行射击。

在美军猛烈的攻势下,他们的阵地也逐渐扩大。

当天中午12点左右,硫磺岛内的重要据点千鸟机场就被美军攻占。

不过,美军的伤亡人数也与他们的战果成正比,仅在两天内就伤亡了4574人。

2月21日上午8时,由32架飞机组成的日军攻击队从千叶县的香取机场起飞。

这就是他们在两天内迅速组建的“神风特攻队”。

这支特攻队在下午4点之后抵达硫磺岛附近上空,随后分为五波向美军舰艇发起突袭。

这次奇袭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军的护卫航母“俾斯麦”号被击沉,导致217人阵亡。

此外,大型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也遭受重创。

当时就有123人战死、129人负伤不治身亡,舰上燃起熊熊大火,36架飞机被摧毁。

其他多艘舰艇,也有不同程度受损。

这支从本土赶来的特攻队取得的战果,极大地鼓舞了硫磺岛守备队士兵的士气。

可实际上,组建特工队的命令,是第3航空舰队司令官寺冈谨平擅自决定的。

而彼时大本营,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硫磺岛。

1945年2月6日,在日本陆军和海军共同商定的《陆海军中央协定研究》中,关于硫磺岛支援问题有这样的记载:

补给困难,我们无法阻止硫磺岛落入敌手。

这时的硫磺岛,已经是一枚“弃卒”了。

大本营在美军登陆前,就已决定把重点转移到集中兵力防卫冲绳和日本本土。

然而硫磺岛上没有粮食和武器补给的日军士兵们,对此一无所知。

此外,日军还精心制作了欺骗、误导国民的影片。

这段影片并非战场真实记录,而是提前拍摄的士兵在岛上训练的情景。

配合着激昂的解说词,大本营借此大肆宣扬硫磺岛守备队的英勇无畏。

报纸上充斥着鼓舞人心的标题,大本营将硫磺岛守备队塑造成英勇抗争的典范,以此激发国民的战意。

而日本国民对于硫磺岛上真实的残酷战况一无所知。

同时,岛上的士兵们对自己已被放弃的命运也浑然不觉。

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役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参考文献

[1]赵海军,应飞虎.血战硫磺岛,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惨胜[J].军事文摘,2017,(07):65-69.

[2]钱锋.绝对的优势错误的评估惨痛的胜利——美军硫磺岛登陆战役浅析[J].军事史林,2019,(09):67-72.

0 阅读:509
评论列表
  • 2024-10-18 00:48

    几个太平洋小岛让美军付出整个朝鲜战争的代价

  • 2024-10-20 08:41

    后来志愿军打了美国人为日本人报仇了

  • 2024-10-21 17:25

    双方参战二万多人左右,日军死亡二万多,美国佬阵亡五千人。死亡4:1,对日军就是大胜,你细品?这还是伏击战,抢滩战,坑道战的综合作战。日军受伤就等于死亡。而美国佬的大型医疗船就停在外海,随时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