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明确,大佬们观点清晰,每个企业代表都高喊着“践行长期主义”的口号,但听完不免觉得空泛。而这次在哥德堡,通过Z10这款车,笔者对领克乃至吉利的长期主义都有了很具象化的认知。
领克纯电归来哥德堡是领克品牌的策源地,城市被汇入大西洋的约塔河一分为二,位于约塔河畔的林德汉姆科技园区内,有白、青、黑、赤、黄五栋楼,他们分别对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
这片区域有个统一的名字叫uni 3,吉利自己买地建楼,设计风格处处透露着西方审美和中国传统的结合。吉利中欧创新中心(CEVT)、吉利哥德堡设计中心、领克国际销售有限公司都在这里,也有一部分办公区对外出租。
领克Z10的全球首秀,就在那栋黑色的楼里举行。那儿是吉利哥德堡设计中心的办公地,领克的设计团队将近200人,来自20多个国家。在他们手里,领克Z10展现了极简的北欧风格审美,也带着浓厚中国味。当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跨越漫长周期的坚守和传承。
uni3园区设计示意图将时光倒回8年前,还是在林德汉姆科技园,那时候uni3还不存在,吉利的办公区散落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其中一片办公区内,吉利向媒体展示了领克01的概念车。次日领克01问世,领克品牌在德国正式发布。
8年过去,我们在采用了“The Next Day”第二代设计语言的领克Z10上,还是能看到当初那台领克01的很多设计元素。用林杰(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话来说:“浓厚的领克范儿,无论开到哪里,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造型和配置高度同质化,几乎每家都有新能源轿跑的市场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水准以上的设计水平,足够原创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积累。
领克诞生的那一年,中国自主车企正好迎来了向上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部分自主新品牌成功打破了合资的价格壁垒,比如领克、魏牌以及长安UNI系列。
到今天再来回望这三个品牌的发展,领克不仅仅形成了销量上的碾压,也成为了唯一还有鲜明标签和特点的品牌。
领克第100万辆整车下线长安UNI系列和母品牌一直都没有切割,不可能有自己的个性;长城魏牌成立的时候打着中国高端SUV的旗号,这是个没有人群和性格指向的口号,靠着蓝海市场有短暂的辉煌,后来几经调整,和最初的自己划清了界限,但依然没有清楚的回答,魏牌是谁,要卖给什么人?
而对领克来说,品牌如何定位,目标人群是什么,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很清晰。所以,基于清晰的品牌建设目标,领克的设计格调一直都有明确的方向,这是根。由于根一直没变,所以领克把最初设计理念坚持到了现在。
这至少证明了两件事情。第一,虽然审美是非常主观的事情,但好的设计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算上Z10,领克过去8年总共有推出了九款车型,用户总数超过115万,它们都有着相似的风格,又有各自的闪光点,没有看到明显的断层。领克的门店布置,每次车展的展台设计乃至各种宣传物料,都和造型设计一样,保持着潮流和个性的态度。
第二:设计的生命力来自于原创。类似“保时米”一样喜欢和别人心有灵犀的缝合怪,本来就传达了错误的导向,或许他们能在行业风口上做出一两个成功的产品。但想要依靠缝合,在很长的周期内,做出一个丰满、和谐的产品序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总而言之,过去这些年,领克通过对原创设计的坚持,不断强化了运动、个性、潮流的品牌精神和文化。这是领克品牌能立住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
领克是中国投入赛车运动最深的自主品牌,过去五年领克车队在世界级TCR赛事上拿到了6个冠军。虽然赛车和民用车不是一回事,但领克的坚持让高性能运动的标签深入人心。即便新能源转型之后,领克已经非常注重家用,但用户还是会认为领克比同类竞品更运动。
领克车队赛车这些品牌层面的工作不好评估效果,也难以用一个清晰的KPI来考核,所以在当前浮躁的竞争环境下,很多企业容易摇摆不定,或者直接躺平。品牌力的缺失,导致现在大多数的新能源品牌只能给用户带来功能价值、而无法提供情绪价值。
采访中,陈小飞(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对于品牌情绪价值的这段表述让人印象深刻。他认为一个品牌,只有长期坚持某种形象和价值观,才能被消费者记忆、认可,进而让一个特定的群体对品牌形成价值和身份认同,情绪价值也就因此产生。
今天的高端纯电市场上,有太多新品牌,他们未必都缺少好的品牌理念和原创精神,但还需要一些时间让公众认可他们。有一些燃油时代已经立住的高端品牌,在新能源产品的表现上过于拉跨,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领克有不错的品牌积淀,又能靠集团体系能力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样的条件,细细数来其实是凤毛麟角,这也是领克重拾纯电的信心所在。
至于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心有灵犀”的所谓聪明人,或许是暂时的生存所迫。但原创能力和长期主义这个坎,终究是绕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