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健全的指挥架构,对于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既能合理高效地对多个区域进行协同作战,又能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快速决策。
我们先看下1946年国军的指挥架构:
再来看下同期我军的指挥架构:
当时是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国军的指挥架构更具备前瞻性,为应对复杂的军事行动,设计上更为复杂一些,在合理性以及先进性方面,比我军的指挥架构更加优越。一是设置有陆海空三军和联合后勤四大司令部,而我军就没有。二是层次较为分明,具备一层一层的归属结构,有行营、方面军、绥靖公署等。
但理论终究是理论,理论上的前瞻性,还是不如实用性,我军的指挥架构有两个点,是国军指挥架构比不上的。
一、总政治部架构专抓思想政治教育本来国民党也是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主要来自于孙中山先生的惨痛经历。
在我党还弱小的时候,曾经寻求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当时,孙中山先生觉得我们党只有150人,国民党有20万人,对两党合作事宜不太热衷。后来陈炯明带领5000士兵叛变,孙中山先生发现叛变士兵超过一大半是国民党人,他黯然神伤,仰天长叹,觉得理想信念非常重要,这才奠定了和我党合作的决心,要与我党共同创立了黄埔军校。
思想政治问题非常重要,北伐军都是新兵,之所以能打败经验老到的军阀,就是因为黄埔军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战斗力爆棚。
后面不知道咋回事,国军不再抓思想政治工作了,老蒋叛变革命,部队的指挥架构也没有再设立政治部门,导致国军思想政治体系立即紊乱,战斗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严重下降。
我军指挥架构设立的总政治部,专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精神锤炼,把我军培养成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的队伍。
二、扁平化指挥更有利于战场应变前瞻性 、现代化的军事指挥架构,更讲究程序以及规范,层级过多,办事效率会相对降低。我军的军事指挥架构,准确来说,只有两层,一层是中央军委,另一层就是晋冀鲁豫,东北,晋绥陕甘宁,晋察冀等7大军区,其实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都是辅助作用,不参与军事指挥,我军指挥架构整体运行速度更快。
国军指挥架构由于面面俱到,运转起来比较复杂,又是总司令部,又是行营,还有绥靖公署,还有方面军,集团军等等,如果国军各个势力精诚合作,自然可以发挥力量,但多数情况下,国军都是各自为阵,遇事不出全力。最后,老蒋变成被人耻笑的“微操大师”,有时候迫不得已进行军事越级干涉,其实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对于几百万兵力规模的大决战,指挥能力反而是次要的,军事指挥的最高境界是能够顺畅指挥,调度千军如臂指使,在这一点上,国军的指挥架构运转起来,是不如我军的。
这是PPT做的好,打仗的时候跑肚拉稀
国军指挥架构再合理也没用啊,顶上坐着个喜欢越级指挥的,坐在总统府里还能操心前线阵地上一挺机枪的架设位置,薛岳要不是丑话说在前头说老蒋只要越级指挥他就撂挑子不干了的话长沙会战也只会打的一地鸡毛
常凯申:知己啊![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军有政委负责组织宣传地方后勤,司令可集中精力管打仗。国军司令主要精力是协调各种关系。
制度先进,不等于执行的人先进。
国军指挥架构更有前瞻性?小编是来搞笑的吗?
间谍太多了
明显是我们的先进 一目了然[得瑟]果军那么多平级单位,怎么协调[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