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一直是“狐狸精”和红颜祸水的代名词,跟夏之妺喜、周之褒姒以及春秋之骊姬合称四大妖姬,被后人骂了数千年之久。
不过随着妲己墓在河南淇县发现,人们发现,这个被妖魔化的坏女人,可能背了3000年的黑锅。
那么,为何她被误解成祸国殃民的妖女,甚至被传说成“狐狸精”?
01
商纣王,“纣王”并不是他真正的帝号,是后人硬加给他的恶谥,谥法原文中说的,“杀戮无辜,贼仁多累,残义损善曰纣。”
谥号是用于总结帝王等人物的生平,并予以评定的一种称呼,始于西周。
一般来说,像“文”、“武”、“景”、“圣”等都是赞美型的,而“殇”、“怀”等就是同情型的,“纣”、“炀”就是批评型的,代表就是商纣王、隋炀帝了。
商纣王本来的名称应该是“帝辛”,从他一直被叫了几千年的纣王就知道了,后人是多卖力给他脸上抹灰。在以《封神演义》为代表的演义故事中,商纣王被描述为一个倒行逆施、弄得天怒人怨的暴君。他沉溺于酒色,荒废朝政,对妲己言听计从,导致国家政治腐败,忠良被害。小说里的纣王做了很多极度离谱和残忍的事——比如在祭祀活动中亵渎女娲,制造“炮烙”酷刑,剖开了忠臣比干的心脏,建造“酒池肉林”等等。
因为极度夸张的手法和强烈的神话色彩,纣王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也让他在“坏皇帝”队伍中稳坐头把交椅。“封神”里的苏妲己,同样是戏份充足,十分抢眼。她在小说中原本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后被九尾狐狸精附身,成为迷惑纣王、祸乱商朝的关键人物。总之纣王干的那些坏事,发明的那些酷刑都是妲己出的主意。
以至于后世的人,一说起“狐狸精”,第一个总能想到她。
02
商纣王真的这么昏庸无能吗?其实,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史记》中提到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他在位期间也有一些积极举措,例如积极拓展疆土,扩大商朝的领土范围,还有反对神权,改革旧俗等。总之,商纣王的统治虽然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如沉湎酒色、穷兵黩武、严刑峻法、刚愎自负,但不至于像小说里那样昏庸得完全被一个女人左右。只能说,商纣王未必是昏君里最昏庸的,但却是昏君里名气最大的。而苏妲己呢?可能更无辜了。
历史上的苏妲己,其实并不姓苏,而是姓“己”,字妲,苏氏部落女,有苏国人。
正史中对妲己的描述很少,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妲己墓在河南出土,挖掘出了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在龟甲和兽骨上有大量文字与“卜辞”,为我们揭开了妲己的真实面貌。
墓中的陪葬品并没有显示出她是一个奢侈享乐的妖女,而是与普通贵族的墓葬相似。
前1047年,商纣王发动大军攻打有苏氏部落。
有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间,有苏部落首领选择屈膝,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
那时,纣王61岁,而作为求和礼物的妲己只有16岁。
商朝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比纣王小了几十岁的妲己,更不大可能完全左右朝政,把商朝灭亡都怪到她头上,实在冤枉。
03
那为啥妲己被“黑”得这么惨?还传成了“狐狸精”附体?一方面,妲己长相美丽,所在的苏氏部落又恰好以九尾狐为图腾,这就为后人的各种杜撰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妲己确实在对抗周人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提出很多有效策略。
西周的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定要把前朝旧敌往死里黑,而后世为了维护周朝正统,也需要把商朝描绘成一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其实,早期文献如《尚书》中,商朝灭亡的主要责任在于纣王,并未有妲己的恶行记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史记》《列女传》等作品中,妲己的负面形象逐渐加深。《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活在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时代,儒家强调君臣、夫妻之间的道德规范,妲己作为女性干预政治、导致国破家亡的形象,符合儒家对“祸水”的描述。而《列女传》的编撰者刘向,目的性更强了,主要为了劝谏汉成帝和王太后,警戒赵飞燕等后妃与外戚,避免因宠信女性而引发国家灾难。为了劝皇帝“改邪归正”,刘向对妲己恶行的描述,是怎么夸张怎么来,纣王干的坏事也给一股脑算到妲己头上。到了明代,随着《封神演义》的出现,纣王和妲己彻底成了洗不白的昏君和祸水。
说来说去,不过是后人需要树立一个反派典型,而纣王和妲己不得已成了这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