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读书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种切身感悟:如果在人生分叉路口,遇到一个好老师指点一二,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甚至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但毛主席似乎更加幸运,他遇到的所有老师,都对毛主席非常好,概莫例外。
一、孩童时代,毛主席打好良好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大程度可以决定孩子的未来。斯诺的《西行漫记》记载了毛泽东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一段话:“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可以说从小,毛主席的父亲就对他比较严格,锤炼出毛主席过人的计算能力,为以后毛主席在军事斗争中过人的数学计算天赋打下基础。
值得指出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追求舒服的日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有时候,如果父母不逼一逼孩子,狠心严格一把,而是“仁父慈母”般教育,可能孩子就真的会沉醉于“蜜罐”之中。毛主席的父亲作为毛主席的第一任老师,从严要求毛主席,坚持让毛主席算账,这无形中给毛主席积累了潜在竞争资本。
在孩童时代,除了毛主席的父亲外,主席的八舅父文正莹也对毛主席非常好,承担了启蒙老师的职责,除了在课堂上教他读书识字外,还教毛泽东《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六言杂字》等等,给毛主席打下了良好的国文基础。
二、少年时代,毛主席不断锤炼功候毛主席少年时代入读湖南全省公立中等学校,遇到了一位“很是喜爱和关心他”的柳潜老师。
当年,毛主席写了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习作,全篇只有413字的文章,但柳潜老师在批阅时做了141字的批注,我想,这种被老师高度重视的经历,恐怕很少有人享受过,足见柳潜老师对毛主席才华的认可。
看完这篇文后,柳潜这么评价毛主席:“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建国后,毛主席也说过:“柳先生对我帮助鼓励很大”,“他是位教育家”,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三、青年时代,毛主席渐成“伟大之器”这一阶段,毛主席的好老师更多了。
袁吉六,外号袁大胡子,毛主席说:“袁大胡子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袁吉六帮助毛主席打下良好的古文功底,这是毛主席成为文学大家的必备基础。
如果说毛主席国文基础好,国文老师喜欢他很正常。但毛主席数学不好,数学老师王正枢也非常喜欢毛主席,王正枢的女儿王人美回忆她父亲,说王正枢经常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毛主席,认为毛主席刻苦、勤奋、有才华、有见识,是个不寻常的学生,让孩子们向这个数学学渣学习。此外,王正枢对学生非常严格,但对毛主席却异常的迁就,循循善诱地劝说毛主席学好数学。
此外,方维夏老师投资铜元七千八百元给毛主席办书社,当时教员的工资大概200元左右,等于一个老师愿意拿4年工资给一个学生,去追求理想,这种爱真的太博爱了。还有孙俍工老师给毛主席练好书法,杨昌济老师甚至把自己的女儿都托付给了毛主席。
总的来说,毛主席遇到的所有老师都是好老师,都是发乎内心地对毛主席好,但我想,这不是随随便便的幸运,这是毛主席对自身命运努力的结果,他认真尊重每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没有让任何一个老师失望,最终成为“伟大之器”。
哪个老师👩🏫不喜欢学霸呢?何况是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学霸呢!冥冥中如有神助,让主席一生涉猎众多领域,几无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