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鲁迅笔下的经典形象——孔乙已,因央视评论而带上了热搜,不得不说,伟大的作品往往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躺平”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词汇,概括的一种新现象——多数是指现在的年轻人因为对未来感到压力过大,而选择不追求高薪高压的工作和社会地位,而是选择过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满足。
躺平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面对过度竞争和高压工作环境的反弹,也有可能是对未来发展和迷茫失望所导致的,这也等同于“孔乙己”话题的出现也绝非偶然,也是社会多重因素工作作用的体现。
躺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进一步影响国家和社会结构。但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人的个人选择和深刻反思,不是一棒子就打死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一定程度上的躺平,在有些时候也是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高压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我们背负着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躺平是追求一种内心简单的、愉快的、慢节奏的生活,通过这样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这未必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孔乙己”再次火了,还是被官媒带火的,所谓年轻人脱不下长衫,沉迷“孔乙己文学”。此论一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孔乙已”现象本质上体现的是一个教育内卷和就业矛盾的社会问题,我们学哲学都学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册建筑,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发展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沉重的社会现象,决不能像“躺平”一样,简单官媒评论一下而已,而是应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何深层次解决我们目前构筑很深的教育内卷和就业矛盾问题。2023年6月的毕业季马上就来了,希望我们逐步度过这个难关。
(以上纯属闲谈,仅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