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傅作义去世,百万家产消失,毛主席:给他家补助加到100元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6-27 06:47:48

1974年4月19日,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

作为原国民党高级军官、新中国第一位水利部长,傅作义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然而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以后,有关他的百万家产却成了一个迷一样的存在。

有人说,傅作义身居高官多年,早已累积下了百万家资,足够他的妻子儿女受用终生;但也有人说,傅作义去世以后,他的百万家产凭空消失,他的家人因穷困潦倒而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正所谓在真相面前,所有的谣言都会不攻自破,当有关部门将傅作义一家的生活实况汇报给毛主席时,他老人家先是一愣,继而默思良久,最后拍板说道:“给他家补助加到100元!”

那么,关于这场百万家产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一切还都要从傅作义将军那传奇的一生说起。

铁血抗日

1895年,傅作义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自小品学兼优的他从来都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和希望,而他自己也早就暗暗立下了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

1910年,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15岁的傅作义决心投身革命,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以后,身在太原的他跟随当地的起义军积极响应革命号召,亲赴娘子关抵御清兵。

1918年9月,傅作义以优异的成绩从保定军校毕业,这时的他选择回到老家山西,加入到阎锡山旗下,成为了晋军队伍中的一名少尉见习官。

经过几年时间的磨练和成长,傅作义进步神速,军事才能也得以展露,待到1927年,他已经晋升为师长,是晋军中一位颇负盛名的青年将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狂妄的日本侵略者接连攻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他们肆意地践踏着我们的土地、蹂躏着我们的人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当此危急时刻,驻扎在绥远的傅作义岂能熟视无睹?他同50余名北方将领联名通电,向全中国发出呼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同舟共济!

除了联名通电之外,傅作义更是主动请缨,上阵杀敌,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誓保国土、铁血抗日。

1933年1月3日,日军进一步侵占山海关,由此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25日,傅作义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官兵奋勇杀敌,谱写了一曲热血抵抗日军的赞歌。

然而正当酣战之时,傅作义却收到了上级下发的停战撤退命令,这让他感到无比愤慨,虽是据理力争,但也未能改变结局,最终无奈撤兵。

临走之时,傅作义特地派人将所有殉国官兵的遗骸随军一同运回,将烈士们安葬在大青山下,立碑以寄哀思。

尽管遭遇挫折,但傅作义的抗日之志始终未曾消减半分,从1933年至1945年,在这十余年间,他一直奋战在抗日最前线,参与指挥的大小战役战斗达数百次,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五原大捷。

1939年12月,为将日军兵力牵制于塞北,傅作义主动请战,率领部队长途奔袭至敌人的重要战略据点——包头,同日军主力正面硬刚,完成牵制任务后,他又连夜撤兵,往返近千里,累计歼灭了敌军两个团的兵力。

恼羞成怒的日军将傅作义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直接派兵进军绥西,迅速占领了五原地区,扬言要活捉傅作义。

当此困境,傅作义将计就计,趁敌军主力东撤之际,率部夜袭盘踞在五原地区的敌军,血战两昼夜,成功收复五原。

五原大捷开创了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为表嘉奖,蒋介石亲自授予授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

和平义举

由于在抗战期间立下了巨大功勋,这使得傅作义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一路攀升,他不仅在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中央委员,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12战区司令长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按照此前下发的东进受降命令,傅作义分兵绥远、察哈尔、热河,先后抢占了张家口等重要战略要地。

1947年,傅作义就任华北“剿总”后,采用了分区防御的方针,这样的战术在起初还是有些效果的,但是随着东北战场上国共两党局势的变化,傅作义的心中开始出现了不安。

1948年11月4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在这场会议上,蒋介石提议让傅作义担任东南行政长官职务,不料一向听话的傅作义却表示要坚守平津,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守住华北才是守住了全局。

对于傅作义的固执,蒋介石心中虽有不满,但对于他手中的数十万大军还是颇为忌惮的,故而未敢轻动,双方不欢而散。

此时的傅作义虽然心有忐忑,但还是坚定地认为解放军不可能那么快抵达华北,自己仍有周旋时间,为此他采取了将兵力集中驻扎在平津地区以观时局之变的战略方针。

可谁料,辽沈战役刚刚过去没多久,淮海战役随即打响,面对着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接连溃败,傅作义的心中开始发生了动摇,他开始扪心自问:自己过去所选择的这一条道路一定是正确的吗?

事实上,早在国共共同抗日期间,傅作义就曾与中国共产党有过短暂合作,他同我党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都进行过多次交谈,彼此之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如此,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密切接触中,傅作义对共产党人发动群众的一些做法深感钦佩,他不仅主动请教学习,甚至还恳请中共派干部和进步青年来帮助开展抗日工作。

在国共两军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不止是将领们相处融洽,连战士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是因为这份合作,傅作义的部队甚至被其他国民党将领称之为“七路半”。

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党在解放北平的问题上,经慎重考虑,决定对傅作义展开工作,希望能成功说服他起义,和平交出北平政权。

在包括其长女、中共地下共产党员傅冬菊在内的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推动和劝说之下,本就对国民党失望至极的傅作义最终下定决心,他毅然放弃了对于国民党的最后一丝希望,迈出了和平起义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1949年1月,傅作义正式接受了中共所提出的八项条件,率领驻守在华北的50余万国民党官兵起义,千年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不久以后,在他的大力协助之下,绥远也宣布起义。

对于傅作义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上所做出的这一和平义举,毛主席予以了高度赞扬,并亲自授予他一级解放勋章。

躬身水利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并没有奢望可以重新得到重用,能够平安度过余生或许已经是他的最大心愿了,但让他意料不到的是,党中央早已为他安排好了一切。

当傅作义得知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让他出任国家第一任水利部长之时,他顿感喜出望外,不仅欣然接受这一任命,更是在接下来的二十三年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躬身水利,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奠基和开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虽然在上任之初,傅作义总是谦虚地说自己是个门外汉,但事实上早在绥远主政期间,他便多次提出“治军治水并重”的口号,大兴水利的政策得以广泛实施,一时间绥远地区赢得了“塞上江南”的美誉。

自从担任了国家水利部长,傅作义更是不辞辛苦,经常深入水利第一线视察工作,他总是对身边的人说:“要做好水利工作,光待在办公室里可不行,要多下去了解情况!”

1957年,傅作义在参加完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工典礼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本该好好休息的他因放不下工作,又匆匆赶赴晋南地区考察,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心脏病突发,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遣心脏病专家从北京赶往太原参加抢救,经过多方努力,傅作义的病情总算控制住了,可是当他病情稍有好转,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之中。

傅作义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同样是严格要求自己,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来不搞特殊,所有衣食住行均按照标准来执行,据他的女儿傅冬菊回忆,她从小到大穿着的都是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傅作义从来不给他们零花钱,也从不让他们乘坐自己的公用专车。

1972年10月,傅作义因病不得已辞去了部长职务,在家养病期间,他依然惦记着国家水利事业,密切关注着各地的水涝旱情。

1974年4月,傅作义的生命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面对前来探望他的周总理,他念念不忘的依旧是北方的旱情。

傅作义去世以后,党中央派干部来到他家里慰问,却被眼前一贫如洗的状况震惊到了,要知道傅作义身居水利部长多年,建国前又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家境如此贫寒。

再三询问之下,傅作义的妻子刘芸才含泪道出了原委。

原来傅作义在任职期间,多次亲临一线调查,深知国家正是缺钱的时候,于是他便把自己此前的百万家资都拿出来捐献给了国家建设,而自己一家人却只靠着每月48元的政府补助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生前就曾说过不给孩子留一分钱,钱多事多,都捐献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刘芸接着说道:“就连我们住的这房子也早就交给国家了!”

当毛主席得知刘芸一家生活现状时,不禁心生感慨,他命令有关部门对于傅作义的个人资产再度进行核实,为了彻底改善刘芸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他提议将政府给予他们家的生活补助由48元加到100元。

就这样,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刘芸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傅作义将军的“人生三部曲”》

中国新闻网:《抗日初期傅作义积极同共产党人合作会商》

0 阅读: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