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首破3万亿,宁波银行的“蛋糕经济学”

向善财 2024-09-07 17:12:52

文:向善财经

银行业是个很特别的行业,自身的业绩不仅关乎自身增长,也关乎很多企业的发展和兴衰,往大了说,一家经营有方的银行不仅能获得自身的业绩增长,也能带动社会经济的增长。

要响应宏观政策承担社会责任,又需要实现自身的业绩,经营一家银行其实就是在平衡中寻找一种金融效率的最优解。

宁波银行刚刚发布的半年报表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最优解”。

8月28日宁波银行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344.37亿元,净利润达到136.49亿元;总资产首次站上3万亿新台阶;不良贷款率0.76%。

扫一眼这个业绩,可以看出无论是资产规模,利润质量还是不良率控制,宁波银行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中期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可以归功于经营的层面的成功,也同样可以说是ESG金融的成功。从2008年到现在,每年宁波银行都会发布一份ESG报告,践行银行业的社会责任。

总之,一手服务实体一手带动绿色经济,宁波银行打造出了一个城商行可持续增长的新范式。

//资产规模迈进3万亿,半年净利润136.49亿

业绩是评判上市企业的一个基本依据,银行也是如此。从宁波银行半年报的业绩来看,上半年营收344.37亿,同比增长7.13%,营收增长十分稳健。

要知道,在整个行业面临息差压力的情况下,保持7%稳健增长显得很难得。

营收稳健的原因之一在于总资产规模的增长。

半年报显示,宁波银行资产总额成功迈上了3万亿新台阶,与年初相比同比增长11.88%。

总资产规模增长拉动业绩增长,表明宁波银行增长动能后劲足,扎实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策略很成功。

资产规模拉动营收,营收拉动利润。宁波银行的营收增长,是能带来利润贡献的增长。

利润方面,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49亿元,同比增长5.42%。贡献利润最多的业务是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非息收入也是一大亮点。

轻资本业务以及非息收入表现亮眼,表明宁波银行的业绩有很强的抗周期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关乎未来业绩的稳定性。

增长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76%,连续17年始终保持在1%以下。说明在经营中,一直以来,宁波银行的管理能力比较强,贷后管理措施有效地管控住了信贷业务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宁波银行的贷款及垫款总额14,093.28亿元,比年初增长12.50%。也就是说,在不良率控制得比较好的同时,宁波银行的贷款规模还在增长。

一方面,存款业务的增长,给贷款业务带来有力支撑。数据显示,宁波银行上半年存款总额18,424.01亿元,比年初增长17.63%。另一方面,出色的风险控制能力使得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也有更多的扩张空间。

实际上,对于经营能力强的银行来说,规模的扩张并不一定意味着风险扩张。

这份半年报里,还有一个指标值得关注: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很高,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420.55%。

这么高的拨备覆盖率说明风险抵补能力其实是非常强的。这正是这种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为未来贷款业务的增长提供了空间。

进入3万亿俱乐部,标志着宁波银行的经营能力和持续增长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的城商行并不多,宁波银行之外,也就只有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

如今的这个环境下,要取得规模化增长并不容易。所以,资产规模的增长本身其实就是一份成绩单。

好的业绩往往容易让人忽视宁波银行最有价值的一点:迈进3万亿俱乐部以及亮眼的利润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稳定增长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息差承压增速下滑的普遍现象会长期存在,也就是说,新的周期下,城商行们必须通过自身的经营能力去找到持续增长的能力。

显然,宁波银行有这样的能力。

也因此,第三方机构纷纷给出了肯定。平安证券08月29日发布研报称,给予强烈推荐评级。此外,近一个月3家券商研报给出的平均目标价为26元。截止8月30日收盘,宁波银行股价为20.25元。

对于宁波银行来说,半年报是个新起点,接下来的价值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

//高质量增长背后,宁波银行的“蛋糕经济学”

宁波银行中报表现出的高质量增长是有深层逻辑在的。

上市的银行企业有很多,但真正有追求的并且经营能力强的银行不多。不刻意追求利润,实实在在做事儿,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用科技赋能力赋能企业,才是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增长之道。

经营能力强好理解,相对容易被量化,比如管理策略,管理层的能力。

但是,什么叫“有追求”的银行?

结合当下这个时代的背景看,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增长焦虑”,大家都在“卷”,要么“卷产品”要么“卷价格”。“卷”的本质其实就是缺乏增量。

所谓“有追求”的银行其实就是“能把蛋糕”做大的银行。

金融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调节资源的能力。能用好金融能力,做大整个社会增长的蛋糕,不仅是银行自身业绩持续增长之道,也同样是赋能实体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道。

亚历克斯·爱德蒙斯在其所著的《蛋糕经济学》中有这么个观点:企业如果只盯着利润目标,往往达不到利润最大化;企业如果重视社会责任,把利润看作服务社会的副产品,反而能做大蛋糕。

银行也是如此。

宁波银行的经营之道,就在于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渗透融入实体,从而把蛋糕做大。透过这份中报,可以看出宁波银行的可持续增长之道有这么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普惠”。

践行普惠、服务实体一直都是宁波银行所坚持的理念。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1958.30亿元,较年初增加99.9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客户数达到27.49万户,较年初增加4.17万户。

光看数据可能没什么实感,但每个小微企业客户背后,其实承载的就是县城本就不多的就业岗位,一家小微企业,可能就意味着几十、上百个家庭的稳定收入。

这些小微企业是真正需要金融支持的企业,一笔低成本的周转贷,可能就会挽救整个公司的困境。所以,普惠金融对银行来说不仅是新业务增量,也可能意味着背后社会就业的稳定。

稳就业,就是稳购买力,这对于促进消费行业增长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关键词是“科技赋能”。

金融科技赋能听起来高高在上,不食坊间烟火,但所谓“科技赋能”也能够很质朴,很接地气。

比如,宁波银行为宁海县一家主要经营茶叶、香榧以及笋等农产品的果蔬公司安装了企业APP,大幅提升了企业负责人收款、转账的便利性。再比如,宁波银行还推出各类特色产品,形成专利贷、科技贷等多项专属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金融需求。

科技赋能,带来的是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上的更多可能性。在服务小微客群,做强小微企业产品上,宁波银行业在不断探索新的方式。

这些新的尝试,往小了说是用科技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往大了说也是在金融科技落地上进一步创新,很有价值。

第三个关键词是“绿色金融”。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发源地的湖州安吉,宁波银行湖州分行探索“绿色金融”服务,向承建企业发放2.88亿元矿山修复项目贷款,用于矿区建设改造项目和矿区生态环境修复。

在绍兴,宁波银行投放1亿元绿色贷款,支持餐厨环保能源公司扩大生产。

在湖州,宁波银行投放贷款7000万元,支持建设5G智慧停车系统项目,其中,40个充电桩预计每月可提供1200车次的充电服务……

这些项目说明一件事儿:“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治理架构,推动绿色金融落地增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个落地的执行项目,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落地的方案。

把绿色金融嵌入在业务中,宁波银行的增长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有质量”的增长,是绿色金融下的可持续增长。这种“绿色金融”的范本,值得每个上市银行来“抄作业”。

第四个关键词是“社会责任”。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可以很模糊,也可以很具体。

宁波银行对社会责任的诠释就很具体。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上线商业养老金系统,上线商养产品两款,累计上线个养产品123款;为32万个人客户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亿元。

此外,宁波银行丽水分行持续拓展山区网点建设、建起支农、惠农、便农的“融资绿色通道”,为乡村市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宁波银行丽水分行还扩大信用贷款和弱担保贷款覆盖范围,金融服务覆盖丽水全市406个村,为1万多农户提供信用授信,累计授信金额超13.96亿。

社会责任可以是沉甸甸的,不计回报的投入。比如,之前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拿出千亿资金回馈社会。再比如,一些企业每年也都会给红十字会捐款,做慈善。除此之外,承担社会责任也可以是做好本业的基础上,用自己能调动的资源对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就像宁波银行做的那样,把承担社会责任真正融入业务中。

也许相比前者的“耿直”,后者所承担的责任才真正能“做大蛋糕”,能促进这个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总结:

从估值的角度看,过去的银行业的估值逻辑是净利润、股息率,分红比例等等,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这没什么错,也应当这样去估值。

不过新时代下,银行的估值中也应当有ESG的可持续发展的成长估值。

宁波银行的这份半年报成绩单,其实还原了一个真正有持续成长性银行应有的要素: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真正有成长性的银行应是兼顾“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增长。

未来,这种ESG成长价值将如何兑现,如何进一步反映到上市银行企业的估值中,颇为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