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套格套分享:内蒙古博物院文物巡礼1青铜器篇

杨乐艺 2024-12-25 03:24:31

内蒙古博物院展陈文物

巡礼1青铜器篇

孟和套格套分享

内蒙古博物院的前身是内蒙古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2008年改称内蒙古博物院。现在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本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突出草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考古发掘成果与文物藏品优势的原则,设定了11个陈列展览,构成了内蒙古博物院展览陈列的基本架构。其中设定了“远古世界”、“文明曙光”、“边关岁月”、“大辽契丹”、“交融汇聚”、“解放之路”等基本陈列,着重反映蒙古高原从远古时期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升华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南融北汇的先民在内蒙古地区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形成了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考古学文化。长期以来,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史前人类的演化、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再现北方青铜时代的萌发,都是中国考古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文明曙光)

中国最迟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出现了黄金制品,独立使用的黄金器皿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此同时,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偏爱金器。在北方草原,神兽也成为金器的主角。虎和大角怪是匈奴金器的惯用纹样,而鲜卑人则崇拜鹿。鲜卑民族留下了很多鹿的艺术形象,也是一种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的体现。(边关岁月)

辽代文物一直是内蒙古博物院和全区各馆馆藏文物的重点。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自治区的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陈国公主墓、宝山辽墓、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辽墓、多伦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相继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辽代文物。如何将这些文物展示出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王朝,《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应运而生。(大辽契丹)

西周“许季姜”青铜簋

通高25.5厘米 口径21.4厘米

小黑石沟墓葬出土,侈口方唇,兽首双耳附象鼻形珥,方座下有缺口,通体饰直纹。器底铭文3行16字。“许季姜作尊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许为国名,姜为姓。许国,春秋二十国之一,基本活动区域在许州即今许昌境内。

春秋 人、兽纹铺首衔环青铜壶

高26.8厘米 口径9.8厘米 底径12.2厘米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载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