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或许是中国社会进入平稳发展期的预演,下次以这个角度去体会

志雄走 2024-04-06 08:14:44

「读者心中的“走读”Top3」

如果让你选出“志雄走读”系列你最喜爱的三本书,你会怎么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读者杨碧海心中的“走读”TOP3,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京都味道》《浪漫巴黎》《一个自游人的瑞士33天》

志雄最早的走读——《来去美国》,它的初稿是作为《价值智库》的附录部分而存在,我有幸成为最早的读者之一。我记得《来去美国》第一章写得非常精彩,一气读完,章尾是主编的朋友在美国发来邀请的电子邮件,非常温馨。

志雄很勤奋,写走读的速度非常快,每月一期的《价值智库》没等连载完,《来去美国》就已经出版,于是就开始连载志雄新写的《寻路英国》,以后也是如此。我知道走读系列是好东西,所以只要一出书,马上就买,很快就看完了,然后就等待下一部走读。

近几年有了微信,志雄出国旅行的时候,会在微信上实时分享当地的见闻,每天看这些分享,我觉得像吃新鲜食材一般,同时也学习志雄是如何观察这个世界的。志雄回国后,会马不停蹄地写相应的走读系列,那种干劲,我自愧不如,当然也很激励我。我也努力把走读系列推荐给亲戚、朋友、同学,很遗憾,认同的非常稀少,我开始觉得简直不可思议,现在也就一笑了之。

“志雄走读”系列我说不上最喜欢哪本,因为我都喜欢的,而且我的梦想之一就是带着这些书,到书上的这些国家去旅行。在没有看走读之前,我去过法国,虽然也看了一些书,但是到了那里,我觉得法国和我之间是隔着什么的,我无法去深入了解她,也没人能讲给我听或者让我信服。比如第一次到卢浮宫,真的是走马观花,另外我不想做个打卡游客,除了看风景之外,我想了解人文,想了解一个城市的本质,我希望对要去的地方至少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志雄走读”很好地满足了我这些需求,所以我是按走读系列来规划我的出国旅行的,走读系列会告诉我到一个地方,要去看什么,并会提供很多有用的技术细节,比如餐馆、火车票打卡信息、博物馆通票信息等等,走读没有的技术细节我再到《孤独星球》上去找。接下来,我将根据自己去过的两个城市和计划要去的地方,谈谈三本走读。

第一本是《京都味道》。我之前去过东京,印象很好,整洁干净,人也有礼貌。想去第二次,但是去哪里并没有方向。《京都味道》发行后,我一看就知道,日本的第二个目的地就是她了。为什么呢?《京都味道》展现了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里面提到的艺伎、美食、日本战国历史,这让我迅速地感觉到,好像对京都并不陌生;另外,书中提到的“五山送火”对我非常有吸引力;再加上京都是安全整洁干净的城市,我可以很放心地带着家人去了。

2018年我就带着《京都味道》去了京都,感觉非常好。《京都味道》里面提到的景点非常多,因为时间所限,我只能去到部分地区,有机会,还是要再去的。京都或许就是中国社会进入平稳发展期的预演,下次以这个角度去体会。

第二本,确切来说是第二部,《浪漫巴黎》系列,共5本。巴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本身又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沉淀,可去的地方太多,难以选择,因此导致深度游太难把握了。但是《浪漫巴黎》在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有方向了。比如《浪漫巴黎:七探卢浮宫》,卢浮宫那么多艺术品,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看完,或者看到的珍品少,但是《七探卢浮宫》把卢浮宫精品中的精品都梳理清楚了,所以我事先把这本书里提及的艺术品全部整理出来,记录下位置,到现场后按记录看就可以了,虽然不能全部看完,但是在单位时间里,我相信自己看的精品是远超一般人的。不过到了现场,我发现,更实用的策略是,多看几遍《七探卢浮宫》,脑子里对书里每件艺术品有点印象,带上书,这样到了现场马上就能反应过来,面对真品,对照走读看,对自己鉴赏力的提高,效果非常好。再比如,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无法参观,那应该看哪个教堂作为替代比较合适呢?《浪漫巴黎》中提到的沙特尔大教堂就非常好,她是法国最大的哥特式大教堂(巴黎圣母院也是哥特式的),并且有全欧洲最大的玻璃花窗,我和家人去看了,果然震撼,而且我们还发现沙特尔小镇本身也是非常漂亮的。

《浪漫巴黎》基本上把巴黎最好的博物馆一网打尽,还介绍了适合户外游的一些地方,这样,到巴黎游玩,如果天气好,户外游可以多点,天气不好,多跑博物馆,非常好安排行程。《浪漫巴黎》中还提到一些美食,我们去品尝了几家,还是非常不错的。另外,书里的艺术品图片,印刷质量非常高,与博物馆的真品对比,色差很小,比我手机拍的色差小。总之,《浪漫巴黎》让我对巴黎有了整体的把握,有了方向感,最高效率的体验和学习她的精华部分。

第三部是《一个自游人的瑞士33天》(以下简称瑞士)。瑞士去过一次,那里真美,很希望再去。这本书首先印刷纸张非常好,不会反光,看着舒服,另外,还有一些黄色导引小箭头,这让我们有了非常好的阅读体验。《瑞士》这本书里,志雄写作风格与以往走读不一样,语言形式更为轻松,很好读,当然内容并不肤浅。志雄在瑞士是以某个大城市为大本营,然后向周边辐射旅行,然后再换个大城市作为大本营继续,这样的旅行是模块化的。因为大多数人很难有这么长的假期,所以只要选取其中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块就行了,这极大地节约了做攻略的精力。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荣格、卓别林,让我看到人性、命运等等,这都是很真实的东西,受益匪浅。

书中也提到了一位在世的时候并不知名的艺术家,他的画很有特色,以儿童为画中主角,让人过目不忘,有机会一定要去看。还有,书中提到瑞士公交车的准时背后反映的是瑞士的民族特性,“悠闲而不懒散”等等。总之,《瑞士》给我的不仅仅是美,还给我一种很真实的感觉,以后会不断启发我,向瑞士人学习。

本来想边看书边写这篇小文,后来觉得可能会把时间拖的太长,反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写好,干脆凭记忆直接写完,这样可以克服懒惰,这或许是第一感受,但也是最真实的感受。

THE END

作者 | 杨碧海

编辑 | 赵婧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