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自查属于乳糖不耐受体质,90%成年人把牛奶戒了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1-18 02:50:33

网上搜“中国人乳糖不耐受”,结果吓人一跳。好多词条都说亚洲人乳糖不耐受人群超90%,甚至说多数中国人天生就这样,不少文章还提到我国乳糖酶缺乏流行率约90%。这“90%”的数据从哪里得出?今天,咱就一起揭开这背后的秘密。

乳糖不耐受的概念从何而来

上网查看了很多“中国人90%乳糖不耐受”的文章,都没找到权威文献引用,比较可靠的信息来自于2021年春雨医生App发起的《全国乳糖不耐受大调研》显示,中国大约有3.1亿人口为乳糖不耐受人群,近3.5亿人为疑似乳糖不耐受患者。

此外大部分网络上的文章引起了小编的注意,它们都引用了一张英文标题图,通过识图搜索,这张图来自一篇外国营销号文章,内容主要是一个国外爱牛人士批评乳品行业的。

继续深挖,原来这张图来自一个名为FIN的国外NGO组织的文章,文章结尾数据源于1988年的一篇文献。这么古老的数据在当今社会还适用吗?

乳糖吸收与不耐受概念区分

从1988年这篇文献里得知,除欧洲血统人群外,其他人群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较高,北美成年人中,约79%的原住民,75%黑人、5%西班牙裔和21%的白种人存在乳糖消化不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患病率在15%-100%。注意,文献说的是“乳糖吸收不良”,NGO文章却写成“乳糖不耐受”。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乳糖吸收不良是指因乳糖酶缺乏,乳糖在小肠无法分解,到大肠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废物。而乳糖不耐受是乳糖吸收不良的一部分,当肠道有益菌群不起作用时,就会出现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症状。不过不过多数情况下,正常人肠道有益菌群能防止气体变成有害物、吸水,不会出现以上的后续症状。

大多数乳糖吸收不良的人实际能耐受12-18克乳糖,差不多300-450毫升牛奶,当吃饭时喝牛奶,耐受量会更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回想下是不是喝多了或者空腹喝的。

长期不喝牛奶,抵抗乳糖不耐受的菌群会减少,腹泻等症状就容易出现。如果慢慢增加牛奶饮用量,就能增加肠道菌群活性,缓解症状。

国外NGO组织把乳糖吸收不良错当成乳糖不耐受,这种错误科普传到国内再从各种自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导致很多人从此不敢喝牛奶,错过补充蛋白质的好机会。错误认知传播与商业因素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错误的认知被大肆宣传?搜关键词发现,整理出一些蛛丝马迹。1990-1999年几乎没乳糖不耐受的文章。2000年百度建立,搜到第一篇,说的是通过和食物同服、少量多次喝牛奶缓解症状,2002年几乎没有;2003年一篇指出是小儿疾病,没涉及成人。2004年文章提到年龄增长乳糖酶会减少。

真相大白与呼吁

时间来到2005年情况略有不同,有4篇相关文章报道说乳糖不耐受者喝牛奶没营养还危害健康。文章内容依旧没有科学根据和权威文献。实际上,喝牛奶主要是为了获取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乳糖消化与否和营养关系并不大。

2006年5月28日一篇文章称75%以上世界人口对乳糖过敏,这个数据目前看来也很离谱。要知道,过敏和乳糖吸收不良完全不同,症状也不一样,真这么高比例过敏,牛奶早成“毒药”了。

从2007年开始,乳糖不耐受的文章铺天盖地,可以称之为“乳糖不耐受元年”。大量文章宣称全国80%-90%的人乳糖不耐受,并且引导大家喝去乳糖牛奶。还是这一年,去乳糖的健康概念席卷全国,去乳糖的牛奶产品相继推出,可见当时国人对日常健康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部分商家为销售产品全力推广去乳糖牛奶,夸大乳糖吸收不良的严重性,用伪科普、口口相传的方式推销,也许是当年的广告词太过深入人心,大家真的觉得自己乳糖不耐受。

“90%成年人不适合喝牛奶”的真相终于清楚了。再次强调,乳糖吸收不良不等于乳糖不耐受,多数人不用太怕牛奶。生活中还有不少健康谣言不少,商家为利益夸大宣传,也会误导大家的认知影响健康选择。去伪存真,大家不要随便给自己扣“乳糖不耐受”的帽子。牛奶作为一种相对平价的蛋白质来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钾、钠、镁、铁、锌、硒等,这些矿物质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调节新陈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别害怕牛奶,另外要保持作息健康、营养均衡的生活方式。理性看待健康传言,用科学思维辨别,让生活更健康美好。

文字来源自兔叭咯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