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翻译的金箍

朱凡石课程 2024-08-29 12:51:16

摆脱翻译的金箍

(原创:朱凡石)

①眼睛看到字母文字,我们是无法从字母文字本身的形状或字母组合来看出猜出其意义的。因为字母文字本身就不是象形的,更不是用来表意的。

②字母文字是表音的。如果字母文字脱离了语音,就变成了一堆毫无秩序的乱码。字母文字本质就是音符,即记录标记语音的视觉符号,字母组合本质是语音组合。音乐家看到音符乐谱,第一本能反应是耳边仿佛响起动听的乐曲,不绝于耳。

③我们看到字母文字,首先激活(或第一本能反应)的是英语语音听觉形象(表征),而不是翻译出来的中文释义的词语。突破听力之后,大脑里已经刻录存储了英语语音与相对应匹配的意义本身(画面感受),此时英语语音直接激活了相匹配存储的意义本身(画面感受),至此,字母文字获得意义本身。

④可见,英语语音与意义本身的匹配存储是字母文字获得意义的前提条件。而音意匹配存储的路径是持续大量有效的可理解性英语语音流的输入,相当于同步录音录像,意义以画面感受等形式与相对应匹配的英语语音一起刻录存储在大脑里面。

⑤听力是音意同步输入、编码、存储的实践操作过程。千里之行,始于听力。耳熟能详,听不懂则说不出。听力是字母文字读写的前提条件,没有听力基础,字母文字读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⑥而我们往往是在没有建立巩固英语听力根据地,没有激活生成英语的音意神经连接(有生力量)或音意连接不牢固的情况下,冒然挺进字母文字读写阶段,此时不得不借助依赖汉语(中文)翻译,时间长了,形成了对文字和翻译的心理依赖强迫症。而大脑偏爱熟悉固定自动的处理模式,好逸恶劳,喜欢以最省力的方式来处理信息,怎么省劲怎么舒服怎么来,这就导致不自觉地边听英语边想文字边翻译,忙得晕头转向,听了这句,忘了那句,大脑根本反应不过来,听得模模糊糊,理解得残缺不全,甚至大脑直接罢工,连个大概意思也梳理不出来,听不清,更听不懂。

⑦输入决定输出,编码决定解码,存储决定检索。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输入编码有储的方式本末倒置。字母文字的读写依赖的是英语的音意匹配的输入、编码、存储,即听力,而不是英汉翻译对照等其它路径方式。

⑧正本清源,听力领先。大脑里根本就没有存储英语的音意,没有就没有,再怎么绞尽脑汁检索也没用。让带着情绪情感的英语语音与画面情境感的意义本身,像放电影一样,同步录音录像输入进大脑,而且同理共情,感同身受,感受体验,把音意匹配刻录存储在大脑里。唯有如此,才能摆脱听力过程中文字和翻译的干扰,听清语音,马上浮现出相对应的画面情境与感受体验(意义本身)。

⑨拔苗不能助长,音意匹配好比幼苗,需持续大量有效输入,才能刺激激活音意神经连接。当然文字阅读也代替不了语音听说。当音意之间形成条件反射时,翻译的金箍会自动解脱。听力不突破不过关,听不清听不懂,英语永无出头之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