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吃的“安全”?食品添加剂背后的真相与全球对比

我是徐显圣吖 2024-09-17 14:42:59

食品安全问题是所有人关注的问题。

要说现在我们吃的东西,真是花样百出,包装上五颜六色,广告上一个比一个能吹。

但吃进嘴里的这些食品,真的安全吗?

我最近查了不少资料,越看越心惊,原来很多我们天天吃的食品,里面都藏着大把大把的食品添加剂!

看到这,我不禁想问,咱们吃的是食物,还是一堆化学配方?

中国到底有多少食品添加剂?

你可能不知道,咱们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经超过2000种!2000种!这不是个小数目啊。

说白了,你随便买一袋零食、喝瓶饮料,里面多多少少都得含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添加剂。

我敢打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添加剂是啥,也没意识到它们可能对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

首先就是防腐剂。它的作用很简单,就是让食品放得更久。像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听名字就有点化学实验室的味道。

这类东西吃多了,可能对我们的肝脏、肾脏产生负担,长期积累下来,谁能保证身体不会出问题呢?

再说说人工色素。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食品颜色都特别鲜艳,甚至有些不自然。这背后大多都离不开人工色素的作用。

尤其是合成色素,像日落黄、柠檬黄这些,虽然让食物看起来更吸引人,但长期摄入,可能会引发过敏,甚至增加患癌的风险。

还有个大家可能更熟悉的,就是甜味剂,像阿斯巴甜、糖精钠。你以为喝无糖饮料就能避开糖分,但这些甜味剂可是无处不在。

它们的甜度远超普通糖,长期摄入会对人体的代谢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搞不好还会影响到体重和血糖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的食品里有这么多添加剂?

一方面是为了商业利益。

企业当然希望食品放得久、卖得远、看起来更好,添加剂就帮了大忙。

你想想,如果一袋薯片只能放三天,那商家得亏成什么样?所以,他们在食品中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延长保质期。

另一方面,食品加工的现代化离不开添加剂。工业化生产让很多传统手工制作变成了大规模流水线上的加工,这时为了保持口感、颜色和质地,添加剂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配方。

没有它们,你可能吃不到那些看起来完美无瑕的蛋糕和永远脆爽的薯片。

可是我们老百姓吃进嘴里的这些东西,真的安全吗?

企业为了赚钱,难道我们就要拿健康去换?

很多人可能觉得,食品添加剂是中国的特产,国外应该少得多吧?

我曾经也这么想。

直到我查了查国外的情况,才发现,其实外国食品里添加剂也不在少数。

比如,美国,大家可能以为美国食品标准高,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但其实,美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超过3000种!这比中国还多!

以美国的快餐为例,炸鸡、汉堡、薯条、饮料……你想象不到的添加剂几乎无处不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虽然有严格的监管,但添加剂的使用依然非常广泛。

尤其是在一些加工食品和快餐中,甜味剂、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的使用已经成为标准操作。

再说欧洲,欧洲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要更严格一些,欧盟有明确的食品添加剂法规,使用时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批。

即便如此,欧洲的超市里也能找到不少含有多种添加剂的食品。

像那些超市里摆放的五颜六色的糖果、口香糖,离开了色素和甜味剂,估计没人会买账。

这里,就不得不说日本。

很多中国人仇视日本,但人家对自己人那是真的好啊,不像我们专坑自己人。

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相对较高,对某些添加剂使用的限制非常严苛。

比如人工色素和防腐剂在日本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你会发现日本食品的包装常常标榜无添加。

那世界上哪个国家吃的食品添加剂最多呢?

巴西是食品添加剂使用大国,尤其是在饮料和零食上,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量居全球前列。

巴西的食品市场对添加剂的依赖极高,很多食品在出厂时都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剂和甜味剂来延长保质期和提升口感。

再回到咱们自己身边。

中国的食品添加剂问题,绝对不容忽视。

过量或不合规使用添加剂,可能带来许多健康隐患,比如诱发过敏、肝肾损伤、神经系统问题等。更可怕的是,有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添加剂,像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么看来,食品添加剂几乎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很难避开它们。

对于身体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儿童和孕妇来说,食品添加剂的潜在危害更大。

必须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控,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那些不合法的、超量的添加剂,应该直接从市场上清除出去,不能让不良商家钻空子。

我们也要学会看懂食品标签。

不要被五花八门的广告迷惑,要看清配料表里是不是有过多的添加剂,尽量选择那些天然、无添加的食品。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加工食品。

毕竟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营养,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吗?可以留言讨论一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