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除了要珍惜和平外,或许很多时候,历史并不掌握在大人物手中。
1962年10月,苏联B59常规潜艇在奉命运送核弹头到古巴的途中,不慎被美军舰队发现了行踪,后者立马派出了由11艘航母和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在相关海域内展开围追堵截。情急之下,B59潜艇只能紧急下潜,结果成了美军舰队眼皮底下的瓮中之鳖。美国人想得也很简单:潜艇是死的人是活的,苏联人的食物和饮水早晚要消耗完,到时他们就不得不上浮投降了。谁知战斗民族绝非浪得虚名,即便高达五六十度,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杯水,B59潜艇的官兵们竟硬是把美国人熬得先失去了耐心。
10月27日,美军一口气扔了5颗深水炸弹,这类炸弹破坏力比较感人,主要是动静挺大,多用于军事训练。然而,巨大的爆炸声令本来就草木皆兵的苏军官兵们误以为战争爆发了,他们内心一振,立马决定发动反击。别看潜艇是柴油发动机的,它却携带着核鱼雷。此时,潜艇已同莫斯科失去了联系,按照规定,接下来该做出怎样的决策,将由其中军衔最高的两位指挥官外加政委共同决定。
被美国人当成落水狗一样被追来赶去,官兵们心里早就憋坏了,于是,艇长和政委都坚决要求立马发射核鱼雷。这一决定得到了多数官兵的拥护,唯独潜艇参谋长瓦西里·阿尔希波夫中校仍旧秉持着理智,他很清楚,核鱼雷一旦发射可就收不回来了,它很有可能成为引爆核战争的导火索,令整个人类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于是,阿尔希波夫委婉地提议道:要打可以,但在做好战斗准备的同时,我们不妨先浮上去看看;假若上面真的打开了,咱们再开火也不迟。
此时的上浮不是为了投降,而是侦查战场状况以便更好地发起反击,这根本谈不上丢人。阿尔希波夫的提议得到了采纳,结果,人类就这样同可怕的热核战争擦肩而过了。
虽然如今学界公认当年这场对峙是“美国赢了面子,苏联赢了里子”,但笔者认为,在冷战这样的年代里,“面子”比“里子”更值钱。但有一个对比十分令人玩味:西方国家此前对待苏联可谓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把这个可怕的对手给惹恼了。然而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展现出的强硬与之前截然相反,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呢?从如今的许多资料来看,美国人的选择实在是令人后怕不已,因为他们的“勇敢”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盲目的自信与错误的判断之上。
彼时,美国内部就时局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一派是以肯尼迪总统为首的政客,与艾森豪威尔时代不同,政府首脑大多由人文担任,他们思前顾后斤斤计较,力图尽最大可能地趋利避害;另一派则是美国军队的元老,他们经过了世界大战的洗礼,打心眼里认为结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字——干。将军们讨厌政客们扭扭捏捏的姿态,想要一股脑地终结问题,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核武器将人类串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损皆损,一亡具亡。
美军的鹰派中,以擅长送温暖的柯蒂斯·李梅上将最具代表。对于这场危机,他的态度十分嚣张(原话粗鄙不已,在这儿咱们就不提了),意思是凭借美国的实力,足以吊打俄国人。从已经解密的资料来看,当时美军高层凭借抵达古巴的苏联舰艇的数量、运载量和甲板空间等参数,大概估摸了一个数值:苏联方面运送至古巴的军事人员总数不会超过1万,在6000~8000人之间较为合理。然而,这个数字跟事实竟相差了五六倍。
根据苏联方面的档案:截至1962年10月20日,抵达古巴的苏联军事人员总数已达到42822人。他们大多隶属于战略火箭军第43师,由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大将统一指挥。这部分苏军装备精良,配有至少40架米格-21战斗机、42架伊尔-28双发喷气轰炸机、33架武装直升机、124辆T-54坦克和百余门各类火炮。另外,在苏军的支援下,古巴军队也获得了快速升级,其总兵力逼近30万,配备数百辆T-54坦克、近千门火炮以及其他大量先进的苏式装备。
在诸多花里胡哨的武器装备中,苏联人还精心为美国准备了超过100件战术核武器,其中包括36枚100万吨TNT当量的R-12德维纳河导弹。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摧毁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美国重要城市——直到古巴导弹危机结束30年后,莫斯科才把这些秘密公诸于众。据说读过这些资料后,曾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当场就吓坏了,险些从椅子上瘫倒在地。
反观美国,美军高层对这些事实全然不知,在他们看来,古巴军队依旧是一群“泥腿子”,几千名苏联军事人员并不能在短期内扭转局势。美军准备了大概12万人的进攻部队,打算一举端掉苏联人在古巴建设的导弹基地——事实上,这才是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人最初的、也是当时呼声较大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美军依旧奉行由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制定的“大规模报复性战略”,号称“用美国选择的武器,在美国选择的地方,打一场美国选择的战争”,因此大规模削减了美军的常规力量,大力发展核武器和战略空军。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倘若当时美军贸然进攻,面对数十万古、苏联军,这区区12万常规部队怕不是要全军覆没,变成超级惨烈版的“猪湾事件”。
或许苏联不具备横跨大洋攻打美国的实力,但他们完全可以在欧洲大陆上报复,一夜间摧毁西柏林。当局者迷,肯尼迪总统深知其中的利害,曾不止一次地劝告将军们保持理智。然而美军的鹰派们是如何回应的?擅长送温暖的李梅上将阴阳怪气地说:在此事上的退让只会助长苏联人进攻柏林的信心,这无异于当年英法对纳粹的绥靖政策;至于要让美国撤走在土耳其的相关军事部署,鹰派们更是直言那简直就是扯淡。将军们并不知道,这些傲慢、狂妄与挖苦,都被肯尼迪偷偷用录音记录了下来。
变故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这些“大家伙”直接让古巴人挺直了腰杆,面对美国人的步步紧逼,古巴领袖们反而愈发强硬,切·格瓦拉高呼:“要么革命胜利,要么舍生取义!”1962年10月26日,在苏军防空部队最高指挥官普利耶夫大将外出的情况下,副司令斯捷潘·格列奇科中将自作主张地下令击落了一架前来刺探情报的美军U-2侦察机。美军高层对此怒不可遏,认定这是苏联人宣战的信号,向总统提出要发动战争。
将军们提出,至少也要针对苏联部署在古巴的防空系统展开打击以作为报复,毕竟西方的小老弟们都在看着呢,这点面子还是要的;美军官兵也是做好了战斗准备,距离战争当真就差一步了。关键时刻,还是肯尼迪力挽狂澜,此前态度强硬的他反而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如果我们犯错,输掉的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未来、希望和国家,而是全人类。”
连总统都在关键时刻认怂,那么美国人又是如何在几天后拿出了逼退俄国人的勇气的呢?他们掌握了对方的命门——美国方面确认苏联的导弹不具备横跨大洋直接打击美国的能力。
原来,美国情报部门手中一直都握有一张“王牌”。1960年,有位名叫奥格列·潘科夫斯基的苏军上校不满自己的晋升请求遭到驳回,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悲愤之下转投美国,当起了“卖国贼”。他不图回报,只是想单纯地报复祖国。据统计,从投诚到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此君至少向美国方面提交了5000份军事机密,价值连城。CIA也是如获至宝,派出大量高级情报人员,精心为潘科夫斯基上校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甚至连美国总统和绝大多数五角大楼高官都不知道有这号人存在。可以说,只要潘科夫斯基自己不去找不痛快,是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叛国行为的。
正是根据上校提供的情报,美国军方判定苏联军队不具备横跨大洋攻击美国的实力。即便部署在古巴的苏联战术核武器全部发射,美国损失若干重要城市,那么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依旧掌握在美国手中。正是凭借这一点,肯尼迪政府牢牢地拿捏住了赫鲁晓夫,敢于大谈条件并最终逼走苏联人。
值得一提的是,危机化解后,克格勃立马意识到恐怕是内部出了问题。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不但“内鬼”潘科夫斯基被抓了出来,CIA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整条情报通道都被一举摧毁了,多名高级特工身份暴露,可谓损失惨重。1962年10月22日,潘科夫斯基以叛国罪被处决,直至今日,CIA也琢磨不明白克格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假如彼时开战会不省却如今的许多麻烦。
美国就是一个混球,马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