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失配性疾病”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弥合裂痕”----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裂痕。
要应对“失配性疾病”--慢病的挑战,单靠CDC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发动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团队站在同一条战线,在同一战壕里并肩作战。要从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制度与模式,改变教育“失配”。要从人才录用和职称评定上解决制度“失配”。
要通过深化医药卫生改革,解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只治不防,仅会用生物医学技术,不重视、忽视心理社会因素,不懂、不学、不会非医疗手段干预,精英医学控制话语权,盲目夸大、过度使用获名获利的高成本技术,贬低和变态地淘汰低成本、无创伤、多年行之有效的适宜技术。技术至上,技术崇拜,医学人文缺位,把受疾病折磨的人当机器修。
要大力普及推广“双心医学”和“五个处方”,在实践中把心身医学,行为医学、运动医学和生物医学深度融合。为人的健康,为患病的人,做好全面(五大处方)、全程(全生命周期)的关爱、服务和管理,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折。
建立预防与康复/二级预防一体化的健康慢病管理服务中心是实现这一转折的模式与机制创新。
近五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站出来,转变理念,行动起来,重新学习原来不懂、现在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双心医学”日益深入人心;将运动是良医、良药的理念付诸行动,整合进入预防康复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慢病随访系统,实现医患双方主动和有效互动的专病俱乐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正在进入健康服务体系。
我们坚定地走在当下仍“人迹稀少的道路上”,但这是人民健康急需满足的巨大需求,一定是一条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康庄大道。为人类健康奋斗,有生能遇到“从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转折,我深信我们的人生从此有所不同,这是选择医生职业的价值、成就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