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大局已定,但跟美国加征关税有本质区别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4-06-14 03:33:23

一艘满载新能源汽车的货船离开中国江苏太仓港驶往欧洲

2023年10月开始,欧盟正式开启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从欧盟开启调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个月的时间。从业界的反馈来看,欧盟此次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的终局,肯定是针对性的加征惩罚性关税,以保护欧盟内部的汽车产业。本周以内,是否加征关税将会水落石出,从当下的趋势来看,加征关税或许已成定局,当下的关键,是关税的税率会有多少的问题!

根据欧盟内部法律,这种类型的调查时间,最多会持续13个月的时间,而且可以在调查开始之后的九个月,加征临时性的关税。而距离九个月期限到期的时间,是2024年的7月4号。也就是说,不管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调查结果如何,在7月4号之后,都可以临时性的对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临时性关税。

针对这一问题,一直有欧洲媒体不断发出消息,表示欧盟即将公布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临时性关税政策,总见喊狼来了,但是政策却始终没有落地。最权威的消息是最近德国明镜周刊的报道,根据报道我们得知,欧盟对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关税已成定局,可能会在近期宣布具体税率。

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未来产业升级路上的支柱产业之一,被中国的产业界寄予厚望。而欧盟又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相对于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100%的关税政策相比,欧盟哪怕只在当前关税10%的基础上将关税提升到30%,所引发的关注,也必将超越美国对中国进口汽车100%的关税。原因是美国市场并非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中国车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不及欧盟市场的零头。也因此,这场中欧关税争端,在全球产业领域备受关注。

核心问题:税率会有多高?

专业关注气候和能源的咨询公司荣鼎集团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欧盟对华新能源汽车将在当前10%关税基础上加征更多的关税,具体预测大约是15%-30%。

当然,这只是个估计数字,按照当下10%的汽车进口关税,荣鼎集团表示,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可以在欧盟市场上获取非常高的收益。原因是中国汽车产业拥有对比欧盟汽车产业更低的成本优势。加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处于残酷的竞争之中,成本已经被压缩的非常低了,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具备跟中国拼成本的产业优势。相同品质的汽车,欧盟车企的生产成本,要远超过中国车企。

荣鼎表示,即便是将关税提升到预估值的最高水平,中国车企依然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在欧盟市场立足,并攫取属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具体车型上看,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宋PLUS的售价,大约折合2万欧元,而这辆车在欧盟市场的售价为4.2万欧元。这款车在中国国内,每辆车的利润大约1万人民币左右,而在欧盟市场上,利润则高达1.5万欧元。即便是将关税增加到30%,该车型依然可以获取很可观的利润。

荣鼎研究表示,只有将关税增加到50%以上,才能够保障中国车企在欧洲失去吸引力。不过50%的关税税率被视为一个门槛,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制裁性质的激进措施。一旦欧盟这么做了,意味着中国和欧盟的贸易争端将演变成为贸易摩擦,甚至中国会因此出台针对欧盟企业的报复性政策。

比亚迪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设的展示中心。

2024年5月14日,美国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税,从25%提升到了100%。很显然,欧盟当下并不会进行如此激进的关税措施。从欧盟和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做法来看,无论是所需求要达成的目标,还是使用的手段,都很不相同。

美国采取如此激进的关税政策,背后有很大的政治含义。美国甚至将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看作洪水猛兽,甚至将其往国家安全上延伸。而且采取的调查方法也不专业,近乎使用莫须有的罪名,短期内做出的决定,看上去更多的是一场政治决策。

而相对于美国来说,欧盟对华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则更加透明,而且没有政治内涵,仅仅是贸易工具。从调查时间长达13个月足以看出,调查的审慎态度和程序的完整。这说明,欧盟的目标,并不像美国那样,并不是想要维持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更多的是为了保持自身汽车市场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利用关税壁垒,吸引更多的车企前往欧洲建厂。

中国车企会成为加征关税后的受害者?或许特斯拉等外企受到的伤害更大!

比亚迪 Seal U 车型(即中国市场的宋PLUS)在中国的售价为 20500 欧元,在欧盟的售价为 42000 欧元。

随着欧盟展开对华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给人一种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欧洲泛滥,并占据欧洲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感觉。事实上,中国对欧洲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并不占据欧洲进口汽车的大头。比亚迪,上汽和吉利三家企业虽然对欧洲出口汽车很多,但是对欧洲出口最大的两家汽车企业,分别是法国和美国品牌。美国的特斯拉为独资企业,在上海生产后直接出口到欧洲,而法国的汽车企业跟中国东风成立了合资企业,生产基地位于湖北。

中国对欧盟出口汽车中,接近一半,是特斯拉,大众,宝马等美国和欧洲车企的汽车品牌。其中新能源汽车中,特斯拉一家独占40%的出口份额。国产品牌在欧洲市场占有率还仅仅只有个位数,年销量也不过才20万辆级别。

虽然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占率不高,但是得益于更高的性价比以及更低的售价,欧洲运输和环境联合会估计,中国品牌汽车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会逐步提升,到2027年将达到20%。或许正是出于这种担心,欧盟才会启动对华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吧?

在我看来,这项调查的目的,并非像美国那样,让中国品牌无法进入欧盟市场。相反,通过适当的关税,欧盟最终的目的,是期望更多的汽车企业去欧洲建厂生产。这样做,将会给欧盟带去投资和就业,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至于到欧洲建厂的是中国品牌,还是欧盟的品牌,亦或者是美国的特斯拉,则没那么重要。

我们上面提到过关于比亚迪汽车在欧洲的利润远超过中国市场的数据,事实上,30%的关税,并不能让中国品牌从欧洲市场上撤退。相反的,却可以让那些在中国生产,在欧洲销售的欧盟或者美国汽车品牌的业务一落千丈,比如特斯拉,宝马这些品牌,或将会重新考虑在哪里生产的问题。

既然政策层面存在风险,关税将会让这些企业在欧盟内的业务一落千丈,那么接下来,车企规避政策风险的办法,自然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欧盟。当下,我们的国产品牌比亚迪,蔚来已经在匈牙利建立了汽车工厂,长城,上汽集团在欧洲的工厂建设也进入到实施阶段了,特斯拉的德国工厂也开始运转了。

越多的汽车企业去欧洲建立工厂,欧盟国家越是高兴。或许,欧洲会借助这一波新能源汽车关税政策的影响,来一波对在华汽车企业的招商引资也说不定。

中国会如何应对欧盟的惩罚性关税?促进企业出海?还是发动政策反击?

欧洲议会大厅

从国产汽车的发展角度看,在中国生产和在欧洲生产实际上影响并不大。在全球各地建厂,事实上有利于国产品牌参与世界竞争,如果我们的汽车品牌总是蜗居在国内内卷,最终很难产生世界品牌。日韩汽车品牌能够后来居上,不都是拜出海生产所赐吗?从这一角度上说,对企业来讲,去欧洲建厂并非是坏事儿。

但是对国内整体经济大环境来说,制造业出海就不是什么好的事情了。就像富士康将一部分苹果手机的产能转移到印度生产一个道理。富士康的出走,带走了一部分的产业链,带走了一部分的就业机会,印度生产规模提升多少,我们就会出现多大规模的失业,多少产业链的丢失,多大的经济规模等等。

欧盟如果将关税定在20%,意味着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向欧盟出口会减少40亿美元。虽然欧盟的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购车费用,来填上征收的关税,但是对于国内来说,意味着原本在国内生产所创造的就业,税收,产业链少了一部分。某种程度上说,对我们的整体经济环境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伤害的。那么,我们是否会反击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我们当下有没有在政策层面准备反击的手段就一目了然了。比如今年一月份,我们对来自欧盟的白兰地以及猪肉进行反补贴调查,我们还表示将会对来自欧美进口的大排量汽车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等等。前者影响欧盟尤其是法国的农业收益,后者则影响到欧美一些高端豪华汽车品牌,尤其是德国品牌的在华销售业务。

从国家层面上讲,我们的反击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说欧盟相对温和的关税,是用阳谋的方式,分化我国的汽车产业的话,我们则是在利用我们手里的资源,对其进行反制。这符合国家层面竞争的常态。作为一个大国,如果对于欧盟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反应,他们就会看我们好欺负,以后更多的,从我们手里抢走产业的政策还会持续不断的出台。这本质上,是一场零和博弈。

中国手里的牌很多,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概率不会对中国形成激进的政策趋势

根据欧洲的报道,德国可能会是这场调查的最大阻力。原因是中国是德国出口型经济的重要市场,尤其是德国的宝马奔驰等汽车,中国更是其最大的市场。

而白兰地干邑这种葡萄酒,则是法国主要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国展开对葡萄酒的调查,更多的是拉拢德国,分化法国。

对中国来说,对欧盟只需要区别对待就行了,毕竟欧盟也是由一个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欧盟各国在中国问题上,因为利益不一致,所以一定会产生不一致的意见,所以很难通过协调这种复杂的矛盾,而找到一条统一的路线。相对于欧洲各国对中国来说,中国应付欧洲则要简单的多。

2023年6月20日,中德经济磋商在柏林落下帷幕

此外,关税本身看似在保护欧盟的汽车产业,关税本身也是一柄双刃剑,很有可能让欧洲自身受伤。原因是需要保护的产业,本身就意味着其在完全公平的市场上竞争力在下降。这意味着,全球运营的成本优势,已经成为了中国车企的定海神针。而以往,这种优势掌握在欧盟汽车品牌手中。征收关税看似保护了欧洲的车企,减少了来自中国品牌汽车的进口,同时也在弱化欧洲车企的全球竞争优势。在欧盟之外的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品牌必然会形成对欧洲汽车品牌的驱逐态势。

从分化欧洲的层面上看,德国汽车的第二大市场是中国,尤其是豪华汽车,更是占据了德国宝马奔驰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中国生产的宝马新能源汽车,又再次出口到了欧洲。在终端产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方面,欧洲的车企,都存在对中国车企一定程度的依赖。这种依赖意味着,对来自中国生产的汽车加征关税,很有可能伤及欧洲车企本身。

加之政策层面,欧盟将在2025年实施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更高的标准意味着市场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汽车。而征收关税,很显然会导致欧盟的减排计划更加难以完成。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欧洲各国对中国的态度非常耐人寻味。比如当下中国汽车品牌纷纷选择建厂的目的地匈牙利,就不希望欧盟在政策上伤及中国的利益。原因很简单,匈牙利期望获得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而站队中国一边,则更有利于跟中国搞好关系。在政策制定层面,欧洲国家只要不形成统一意见,很难形成对中国贸易领域的政策法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