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语人生》
读书是一种孤独的对话
作者:黄企生
周国平在《人与书之间》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待得太久也会腻味的。”
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
在这路途上,人与书之间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给人生添上了诸多情趣。
人生终究是孤独的,阅读时的孤独岂不恰恰印证了人生的孤独?
孤独是人生的底色,也是阅读的底色。
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声音有多么嘈杂。
在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中,我们经由文本与作者进行各种对话。
这种对话可能是平和的,也可能是激烈的;
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是疲惫的;
可能是深深地欣赏和信服,也可能是强烈的质疑和藐视。
正如心理咨询师毕淑敏在《阅读是一种孤独》中所写:
“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
我们极力想寻找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
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阅读中的对话不是随声附和,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双方知识和文化的碰撞,阅历和修养的交锋。
作者在努力塑造着读者的涵养和品位,而读者也试图给出自己的理解和阐释,甚至对其中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驳。
读者对于作者在书中所传达信息的接收、理解、吸收,本质上是自己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人独自探索和领悟的过程,没有孤独感很难有阅读的获得感。
如同,读到《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或是《宋中十首》“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莫名生出一种孤独感,因为自己有孤独的体验,才能入境了随心。
阅读作为一种孤独的对话,极大地拓展了个体在尘世有限的生命经验,让过去、现在和未来得以交会,让世界各民族的伟大思想得以交锋,让无数的历史片段、宇宙真理、人性善恶、世间百态,经由我们的双眼一一呈现,并提供了多种理解和阐释的可能。
阅读能够让人在孤独中求得一颗安定的心,特别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信息高度碎片化、注意力高度分散的时代,阅读能够填充生命的间隙,帮助我们打破思想的桎梏、欲望的枷锁、手机的诱惑,得到自由自在,充盈快乐。
当你爱上阅读,独处就成为一个人的狂欢。
有人问作家梁晓声:
“读书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梁晓声回答说:
“读书,可以使人具有长期抵抗孤独的能力。”
生活中,很多人沉迷于各种社交活动,打游戏,玩纸牌,刷视频,最后往往只感觉到空虚。
当你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书中壮阔瑰丽的风景,足以抵挡内心的匮乏。
莎士比亚说过:
“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办法。
书中必有黄金屋,书读多了,思考深了,学以致用,一定使你变得更辽阔,内心更强大,格局更高大,助你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本书,让你与故事为伴,直面孤独;
一本书,让你与人物共情,化解孤独;
一本书,让你与灵魂对话,享受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