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是党的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因此,政工干部发挥的是统筹性举旗定向作用,而军事干部更倾向于执行。要说我军最终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定程度上,不是说我军的军事将领指挥水平如何高超,其实,国民党也不乏优秀的军事将领,但相比我军,国民党最缺的素质过硬的政工人才。
我党军队比国民党军队强,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工干部的组织建设厉害,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和群众动员工作,能充分地实现劲儿往一处使的目标,从而最终取得胜利。
一、十大元帅能够称为政工人才的其实有8位提到政工元帅,可能网友首先就觉得是罗荣桓元帅,再对历史多了解一点,会觉得陈毅、聂荣臻也是政工元帅。但其实,十大元帅,除了林总(林总在名义上是东北的政工一把手,东北局书记)、刘帅对政治工作不专注主抓之外,其他8位元帅都是政工人才,比如:朱老总、彭老总、徐帅都是军政双优,其他几位在政工方面都是一把好手,只是因为有些元帅在军事方面过于优秀了,导致忽略了其在政工方面的能力。
二、政工干部始终处于更高层级的位置我党其实有很多很优秀的政工干部,最后都没有评为元帅,只是因为他们去从事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了。比如:周总理、邓政委、刘少奇。
即使在解放前,政工干部也是统筹型的角色。淮海战役“五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政委、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其中,刘伯承、陈毅、邓政委为常委,粟裕、谭震林是委员,邓政委牵头为书记。渡江战役的时候,总指挥也是邓政委,始终是政工人才总揽全局。
三、铁打的政工干部,流水的军事干部政工干部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军事干部则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替换。我党并不缺军事人才,优秀的军事将领对于我党来说,实在太多了。如果哪个军事将领不好,换一个就是了,这在解放战争当中,事例屡见不鲜,比如:四野八纵的黄永胜非常能打仗,也是说换就换,替换成段苏权;又比如许世友在打完济南战役以后,与粟裕发生一些争议,后面在更大的淮海战役再也没有登场。这些情况说明,实现军事目的,有很多军事将领可以替换,但要实现宏伟的战略政治目的,政工干部就不能随意替换了,我们能想一想没有罗帅的四野吗?其实,换另外一个军事名将去替代林总到四野,或许四野仍旧还是四野。
总的来说,政工是统筹作用,让所有人的力量凝成一股绳,好比五指成拳;而军事干部则是服务于政工干部,具体实施政工干部的想法,可以让拳头运用自如,击溃每一个对手;二者缺一不可,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