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保肛后,平稳迈过第一个五年,他是如何做到的?

张明徽的手记 2024-02-21 05:22:32

马先生于2016年11月发现便中带血,但是未在意,过了半年发现次数较前增多。于是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在距肛门约1cm处发现大小约2.5cm*3cm溃疡隆起型肿物,查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2017年8月行CT检查提示直肠下段右侧壁可见溃疡型病变,病变局部穿透肌层,肠周系膜内及直肠上动脉走行区旁可见淋巴结,较大约7mm,数量约2枚。考虑直肠下段癌(分期cT3N1b)。

马先生当时已是69岁高龄,而距离肛门仅仅1cm左右的低位直肠癌是无法保留肛门的,手术治疗不仅会使马先生生活质量永久性变差,同时高龄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也是一大风险。

马先生自2017年8月13日至9月13日行22次放射治疗,放疗期间服用卡培他滨片化疗。后复查盆腔磁共振示:下段右侧壁溃疡型病变较前好转,肠周系膜内及直肠上动脉走行区旁可见淋巴结,<4mm。

最容易被误诊的癌症——直肠癌

直肠癌是胃肠外科很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直肠癌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太典型,容易被误诊为痔疮、慢性结肠炎等,所以很多患者没有引起重视,导致了很多就诊的患者发现时已发展到了中晚期。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生存时间。

那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便血

便血是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但经常被患者自我诊断为痔疮导致误诊或不被重视,从而延误了治疗时间,使病情加重。直肠癌便血呈持续性,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缓和,血液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混有粪便粘液的血便,或脓血便,有时还伴有血块;而痔疮便血呈周期性,随时间推移症状会有所恢复,血液为鲜红色,血液以多以喷射、流出的方式出现,血液中并无其它粘液。

大便习惯的改变

肿瘤产生的分泌物会刺激肠道,导致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长期腹泻等症状。

肠道狭窄梗阻的现象

直肠癌还会引起肠道狭窄梗阻的现象,大便成型变细、排便困难、 便秘、胀气疼痛等症状。由于粪便的堆积,有时能在左下腹部位置摸 到条状肿块。

来源:人民网 - 人民健康网

马先生在发现直肠癌癌后未行根治手术,进行了放疗和化疗。为防止肿瘤复发,经过多方了解,马先生和家人经朋友推荐了解到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明徽教授的vNKT技术,并详细查阅vNKT细胞治疗的展示案例,特别希望尝试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延迟复发、转移出现的时间。

张明徽教授在看完马先生的病历后,做出了如下的分析和判断:

1. 患者为直肠癌放化疗术后,肿瘤穿透肌层。

2. 患者由于诸多原因并未行根治性手术,放化疗很难像手术一样彻底清除病灶,这种情况下日后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更大。

3.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同时又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vNKT细胞是很好的选择。vNKT细胞治疗是利用强大的免疫细胞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且基本没有副作用,对于马先生这种高龄患者十分友好。

马先生于2018年11月19日始行vNKT细胞免疫治疗,截止2023年4月已完成43个疗程,已平稳度过5年。

CA19-9:2018年11月至2023年7月复查均处于正常水平;

CA72-4:2021年11月及2021年12月略高于正常范围,余时间段均在正常范围;

CEA: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复查处于正常水平,2022年4月至2022年7月复查略高于正常范围,2022年11月降至正常范围并逐渐下降。

马先生在采用vNKT细胞治疗的方法后达到了预期效果,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患者通过43个疗程的连续系统治疗,10次随访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征象。正常生活,发生皮肤过敏或其他症状频次减少或程度减缓。

手术加上放化疗治疗在杀灭肿瘤组织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其他器官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1],因此术后对患者采取生物免疫治疗很有必要。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已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治疗手段之一[2]。

马先生由于当时已是69岁高龄,且低位直肠癌是无法保留肛门的,手术治疗不仅会使马先生生活质量永久性变差,同时高龄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也是一大风险。患者没有进行根治手术,在完成放化疗后跟进vNKT细胞治疗,清除残余癌细胞,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欢.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2):104-106.

[2] 王高翔,张敏,赫鹏.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及ERRα 和 ERRβ 蛋白水平变化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5): 836-83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