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和王熙凤,到底谁是不“阴骘积儿孙”,留下千古笑柄的人?

君晓吖侃红楼 2024-11-17 21:02:49

《晚韶华》曲子,讲述李纨在贾府抄家后,教养儿子贾兰功成名就,母凭子贵得封诰命的结局。

而李纨她的辉煌,不仅是获得诰命夫人那么简单。她在逆境中教养儿子成才的经历,成为被朝廷嘉奖并宣传的贤母典范,是有原型借鉴的。

所以,《晚韶华》中,“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几句,实际是讲李纨对富贵荣华的平常心。认为与年轻守寡相比,晚年的富贵,换不来逝去的丈夫和自己的人生。而想要不受晚年贫穷,就要像她一样广积阴骘,福荫子孙,子孙成才自然也就能晚韶华。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只可惜这两句话容易误解,理解成对李纨的讽刺,说她不积阴骘,才导致获得殊荣的同时就黄泉路近。

这个说法显然值得商榷。皆因没能明白“阴骘积儿孙”背后实际涉及到的真实典故,也没有明白曹雪芹塑造李纨、贾兰母子,是有人物原型借鉴的。

什么叫“阴骘”?就是指阴德。古人认为阴德与福报、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张道士提醒王熙凤“多积阴骘,迟了要短命”。可凤姐不以为然,还曾对馒头庵的净虚狂言“你是知道我的,一向不信阴司报应的”,“阴司报应”就是指阴骘。

“积阴骘”受古人重视,还有一个重点是对子孙功名的福荫。这就要说到李纨母子和《晚韶华》的原型,典出于“画荻教子”的故事。说的是欧阳修母亲郑氏,在丈夫早逝后含辛茹苦教养欧阳修成才,晚年母凭子贵被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并成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

欧阳修好友梅尧臣,曾在祭奠欧母的《欧阳郡太君挽歌》之二中写道:“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就是《晚韶华》之意。欧阳修母亲教养儿子成才积阴骘,获得晚年韶华。世人都要学习其榜样,积阴骘福荫子孙得晚年福报!

显然,曹雪芹写李纨教子,就源于“画荻教子”的欧阳修母子。而“人生莫受老来贫,也要阴骘积儿孙”,也就典出与梅尧臣的这句“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颂扬“欧母画荻教子”的功德和福报。

不仅如此,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中写道:“吾辛苦积得小阴骘,当有一孙登第”,也是说他“阴骘积儿孙”,才有一个孙子成才金榜题名。

教养子孙成才,被古人认为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功德,需要自身广积阴骘,才能够福荫子孙。

一个“画荻教子”让欧阳修的母亲与欧阳修一起,成为欧阳家族永不褪色的光辉,这就像梅花原本“竹篱茅舍自甘心”,却“只因误识林和靖”,被林逋一首《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名传千古,被后世歌颂和传扬,是为“无心插柳柳成荫”。曹雪芹借此写李纨和贾兰母子,以李纨比较欧阳修的母亲积阴骘福荫子孙,可见评价之高,哪有讽刺!

至于“晚韶华”黄泉路近,对于眼见着子孙成才的母亲而言,只会含笑九泉,而不可能心生不足和遗憾。

“也要阴骘积儿孙”,最关键是得有儿子可教。民间常有形容没有儿子或遭报应的人家叫“做损”,就是指做坏事损阴德之意。这就不得不又提到王熙凤。作为李纨守寡的最大受益人,管家的王熙凤,作为嫡长孙媳妇却就是没有儿子。原因就像张道士暗示她的那样“不积阴骘”。她因为没儿子而敛财无度、坏事做尽,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曹雪芹显然在以“得失”,比较李纨与王熙凤那些贪心不足的世人。借“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的“画荻教子”得晚韶华的典故,劝世人多学李纨,莫学王熙凤。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