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唯一健在的日籍解放军中村京子:定居北京,95岁每天坚持散步

观今品古 2025-01-17 12:00:43

前言

1949年7月,天津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之所以称之为“别开生面”, 皆因这场婚礼的新人均非华夏儿女。

新郎名为汉斯•米勒,是一位德国人;新娘名为中村京子,是一位日本人。两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绽放了爱情之花。

1994年,米勒因病不幸逝世,而中村京子则始终守着丈夫的嘱托——“永远不要离开中国”一直定居北京。

“我喜欢中国,这里就是我的家乡......”

跟随八路军的日本护士

1945年5月,在“圣战”的狂热浪潮下,15岁的中村京子在中学毕业后,被送往了东北,就读于一所护士学校。

中村京子出生于福冈的一户普通农家,战争爆发后,深受其害的就是老百姓,中村京子也不例外。

她明白这场战斗,是一场非正义性质的战争,可作为一个底层人民,又如何能反抗呢?

为了满足前线对医护人员的需求,中村京子与同伴们在经过短暂的三个月速成培训后,便被迅速分配到医院实习。

结果没多久,就传来了日本战败的消息,医院及医护工作者均被八路军所接收。

起初,中村京子还担心,自己的国家作为战败国,自己会迎来何种命运?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当时,医院不断地有八路军的伤病员住进来,中村京子便尽心尽力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她发现,这些八路军战士们非但没有对她们露出鄙夷的神色,反而礼貌有佳,中村京子心中的忧虑瞬间消散。

不久,八路军战士们将大家召集在一起,表示大战(解放战争)在即,部队缺少医务工作者,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帮助。

当然这并不强求,倘若在日本有家室,想要回到日本的,均予以放行;如果愿意留下来的,欢迎成为八路军的一份子。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15岁的中村京子决定留在中国,跟着部队走。在部队的日子里,她深刻体会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

当时,中村京子所在的医疗队驻扎在林西的一个大营子,受伤较重的伤员被安置在教堂;受伤较轻者则被安置在老乡家。

中村京子在来到村里子给战士们换药时发现,这些战士们每天都会帮老乡们打扫、挑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还有一点,让她感到十分奇怪:一次,一位战士的衣物破了个洞,便向老乡家借来了针线缝补。

缝补好后,这名战士又将针线还了回去,中村京子不理解,明明那线只剩那么一点,可战士却坚持要还回去,便忍不住问道:

“你自己留着不行吗?为什么要还回去呢?”

后来她才得知这是解放军中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中村京子打心底里佩服解放军,对解放军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当时,中村京子的医疗队中,医生中既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但她们这些护士全都是日本人。

这会儿抗日战争刚结束后不久,老百姓对日本人十分痛恨,部队为了中村京子等人的安全,给他们找来了农村妇女的衣服,并特别叮嘱道:

“千万不要在老百姓面前开口,绝对不能说日语。”

每当中村京子等人去老乡家给战士们换药时,她们是一个字也不敢说,吃饭的时候也是,一味地埋头干饭。

除了照顾伤员外,中村京子等人还要清洗绷带、毛巾等,天寒地冻加之长时间处于冷水里,大家的手一个个儿地肿得像萝卜一般,可谁也没有退缩。

战火中的爱情

1947年,中村京子被派往了前线的手术队,在见到手术队的医生汉斯•米勒后,中村京子大吃一惊:

“嘿,怎么还是个‘大鼻子’!”

米勒生于德国,在瑞士学医取得了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他毅然决定奔赴中国加入到这场反法西斯斗争之中。

1939年9月,米勒来到了延安,见到了毛主席,在延安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米勒表示:

“作为医生,战场上更需要我,请让我上战场吧!”

就这样,米勒成为了一位八路军的战地医生,在枪林弹雨之中,背着伤员一趟趟地转移,救治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的生命。

有一次,一个村庄的孕妇遭遇了难产,家人因封建观念“男女有别”说什么也不肯接受米勒的帮助。

再加上对方还是个德国人,就更不敢让米勒接生了。眼看母子生命垂危,她丈夫只好找到了米勒求救。

最终,母子平安,成功拯救了一个家庭,村里人也纷纷对米勒竖起了大拇指。

四平战役打响后,伤员陆续被抬了进来,可老乡家除了一个土炕,别的什么也没有,没有手术台,如何能做手术呢?

米勒见状,立刻指挥大家将门板卸了下来,搭成了一个简易的手术台,手术队就是在这场手术台上,挽救了无数个战士的生命。

“每天都很忙,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有时困得不行了,就靠在手术台那小睡一会儿,一旦有伤员抬进来了,就立刻手术......”

在那段日子里,米勒与中村京子并肩作战,彼此间形成了无言的默契。米勒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中村京子便能心领神会,迅速递上所需的工具。

在战火中,两颗心悄然靠近,从相识到相知,再到彼此爱慕。

中村京子还记得,米勒对自己表白的那天:当时,两人即将分别,各自奔赴下一个战场。临行之际,米勒将她叫了出来:

“你愿意和我一起生活吗?”

中村京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告别弄懵了,对于婚姻一事,她并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只是想着战争结束了,能早日回家。

“我要回家,你不是也要回德国吗?请你理解......”

就这样,两人带着遗憾分别,投入到各自的战场,从这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联系彼此。

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后,一段奇妙的缘分再次将两人紧紧相连,还在中国结了婚。

米勒在天津的一个医管所工作时,通过朋友李资平夫妇的牵线搭桥,竟然意外地与中村京子重逢。

原来,李资平的妻子在与友人闲聊时提及了米勒的单身状况和他曾提到过的日本姑娘中村京子:

“米勒大夫现在还是单身一人,就听他提起过他之前认识的一位日本姑娘,好像叫中村京子,也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

“中村京子?我前两天在卫生所的时候,见到了一个日本护士,她也叫中村京子,你说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

两人眼神一亮,说不准还真是同一个人!接着,李夫人负责将此事告知米勒大夫,而友人则去好好调查了番。

果然不出两人所料,还真是同一个人,确认后,中村京子被调到了米勒所在的医管所工作。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有缘分的人,身边的人也会充当爱情之路的助手。

就这样,两人重新在一起了,于1949年7月28日在天津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战友笑称:

“一个西洋的‘德国佬’,一个东洋的‘小日本’,在中国土地上喜结连理!”

“永远不要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积极地投身于国家的建设洪流中,先后在长春、沈阳、北京等地工作,为我国的医疗事业添砖加瓦,立下了汗马功劳。

米勒的名字,虽不似白求恩那般家喻户晓,但其卓越贡献同样令人钦佩的医学家,正是他,亲手推动了我国乙肝疫苗的诞生。

1972年,中日建交后,中村京子带着丈夫、孩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此次除了探亲,米勒还去拜访了西冈久寿弥。

西冈久寿弥是日本有名的肝病学家,在米勒看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能总是依赖于进口,须得自己研制。

于是,他从日本带回了珍贵的乙型肝炎检测试剂,在仅6平米的小屋里,历经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乙肝疫苗。

一般情况而言,疫苗须得有临床试验,通常是用大猩猩作为试验对象,但资金短缺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得知此事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陶其敏给自己偷偷打了一针,以身试疫苗。

在米勒和陶其敏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肝病研究迅速崛起,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而最让米勒激动的,莫过于自己于1950年加入了中国国籍。

中村京子在回顾往事时感慨地说:“日本养育了我15年,但如果我选择留在那里,或许只能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是中国培养了我!”

1994年,米勒因病不幸离世,临终前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深情地嘱咐道:“永远不要离开中国。”

于两人来说,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两人在中国找到了人生的放心,找到了心中的信仰。

在这里生活、工作,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是中国共产党养育了两人,中国于他们而言,意义非凡。

中村京子与米勒婚后育有一子一女,两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女儿在瑞士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而儿子则在美国完成学业后,定居香港。

外孙女尤利亚每周都会给外祖母去电,讲述自己在学校里又学到了哪些知识等。

当年,尤利亚出生时,宋庆龄还送来了虎头帽、虎头鞋等作为礼物,中村京子一家与宋庆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时常前往宋家做客,共叙友情。

离休后的中村京子,她每天阅读报纸、观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闲暇之余,她会前往北海公园散步,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每当回忆起往昔的岁月,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上世纪80年代,汽车尚未普及的年代里,邻居们一旦生病,便会来敲米德华家的窗户求助。

米德华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都会开着公司的配车将邻居送往医院看病,并亲自送回家中。

谈到中国时,中村京子的脸上尽是笑意,她表示:“中国就是我的家乡,我喜欢留在中国。”

结语

年复一年,春去秋来,中村京子在北京的街头巷尾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把自己的心深深地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

参考资料

中村京子:跟随八路军的日本护士-李蔚峰.国际人才交流

八路军中的瑞士医学博士. 《环球人物》

中村京子:六十载中国岁月-何雁.国际人才交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