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服老江湖不耍滑头?谋略家的语言艺术,总是这么直击要害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2024-03-29 04:30:42

骑墙观望的中间力量,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够决定胜利天平的倒向。如何争取那些中间力量支持自己,而不是倒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呢?这是每一个在职场和商界打拼的人所要正视的问题。这个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通过研读下面的案例,咱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清晰一些。

【案例原文】以平卢大将王敬武为留后。时诸道兵皆会关中讨黄巢,独平卢不至,王鐸遣都统判官、谏议大夫张濬往说之。敬武已受黄巢官爵,不出迎,濬见敬武,责之曰:“公为天子籓臣,侮慢诏使,不能事上,何以使下!”敬武愕然,谢之。既宣诏,将士皆不应,濬徐谕之曰:“人生当先晓逆顺,次知利害。黄巢,前日贩盐虏耳,公等舍累叶天子而臣之,果何利哉!今天下勤王之师皆集京畿,而淄青独不至。一旦贼平,天子返正,公等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不亟往分功名、取富贵,后悔无及矣!”将士皆改容引咎,顾谓敬武曰:“谏议之言是也。”敬武即发兵从濬而西。

【案例剖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敌我双方进行激烈较量之时,第三方势力如果能够置身事外,往往能够取得“渔翁之利”。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出现,敌我双方都会竭力对其进行争取工作,而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其彻底说服。本案例中,谏议大夫张濬就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动平卢大将王敬武,使其下定决心出兵平叛。那么他是怎么通过三言两语,就让骑墙观望的“老滑头”乖乖就范的呢?我们总结了一下,认为他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1.揭短对手

暴露竞争对手的弱点,在争夺盟友的过程中,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案例中,谏议大夫张濬为了将平卢大将王敬武从黄巢的阵营中分化出来,首先采取的策略就是“曝光”黄巢的劣迹,特别强调黄巢的出身卑微,是私盐贩子出身,缺乏光鲜的社会背景和牢靠的政治根基,不值得各方诸侯在其身上“投资”和“押宝”。而与黄巢相比,大唐王朝的皇位已经传承了十几代人,因此按照“惯性”规律,其继续传承下去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张濬强调聪明人在做人生选择应当坚持这么一条原则——“先晓逆顺,次知利害”,即主要盯住“大盘”,不要因为一时的“波动”而投错资。

2.展示实力

有句话说得好:“温言在口,大棒在手。”再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总难以打动某些冥顽不灵的人。要让顽固不化的人改变立场,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其“展示实力”。谏议大夫张濬点明“今天下勤王之师皆集京畿,而淄青独不至。”这句话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勤王之师人多势众,且兵力集中;二是,淄青方面缺席,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通过陈述这两个事实,可以让王敬武心里产生巨大的压迫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当前行为的正确性。

3.预测前途

前面的两个铺垫,是为了最后的“临门一脚”。怎么才能够让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江湖”最终不耍滑头,老老实实地出力干活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看到不这样做的后果。于是,张濬非常清晰地给对方描绘了“骑墙观望”必然带来的后果,即“一旦贼平,天子返正,公等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就是说,一旦反贼黄巢被朝廷消灭,那么现在的“骑墙派”必然会成为下一个打击对象,而无法生存下去。

总而言之,想要说服别人,关键其实就在于洞悉对方的所思所想,以对方的喜好来吸引他,以对方的恐惧来胁迫他,最终让其为自己的情绪所驱使,按照我方的意图而行动。

(欢迎想系统学习兵法的朋友搜索并关注今日头条号:“谋略与兵法”,欢迎大家私信留言。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