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汶川女警揭衣露乳哺育9婴,归来连升四级,如今怎样了?

粤城时刻 2024-11-07 08:57:24

2008年汶川地震,硝烟未散,废墟遍地,一位年轻的女警察蒋晓娟毅然冲向了救援第一线。

她刚刚结束产假,自己的孩子不过6个月大,但面对满目疮痍和急需帮助的幸存者,她决心暂别家人,投身前线。

然而,到了灾区,她不只是在执行救援任务,更成了婴儿们临时的母亲。

灾难中,许多新生儿失去了哺乳条件,蒋晓娟当机立断地解开警服,用乳汁喂养这些嗷嗷待哺的婴儿。她用一双手臂,抱起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她的这一行动感动了无数人。归来后,她破格连升四级,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如今,16年过去了,这位“警察妈妈”又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汶川大地震中的英雄警察妈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7.9级的强烈地震。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如猛兽般席卷了无数城镇和乡村,建筑物倒塌成废墟,道路中断,通讯受阻,无数家庭顷刻间被摧毁,惨烈的景象难以形容。

人员伤亡的数字迅速上升,求救声此起彼伏,整个汶川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与混乱中。

就在这时,蒋晓娟接到了前线救援的紧急通知。她是一名刚休完产假的女巡警,自己的孩子仅仅6个月大。

这个年幼的孩子正处在最需要母亲陪伴的阶段,家庭里也劝她留下,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可面对眼前的大灾难,蒋晓娟作出了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将幼小的孩子留在家中,义无反顾地加入抗震救灾的队伍,奔赴灾区一线。

来到灾区,蒋晓娟看到的场景让她感到震撼不已。

沿途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幸存者们神情惊慌,抱着伤口等待救援。

救援队的队员们也都争分夺秒地忙碌着,努力寻找废墟中的生命。

蒋晓娟很快便加入到搜救工作中,参与对幸存者的营救,同时还协助安抚受伤和失去亲人的群众。

抗震救援的温情时刻

蒋晓娟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救护站点,遇到了由于地震而与父母失散,急需照顾的新生儿群体。

这些孩子们大多数被安置在一个由志愿者运营的临时帐篷内,帐篷内部简陋,只有几张小床和一些医疗设备。

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新生儿面临着急剧变化的生活条件,常规的哺乳条件已经被地震破坏。

奶粉和清洁水源的短缺,使得这些孩子们的哭声几乎成了帐篷内持续的背景音。

蒋晓娟在查看了这些孩子的情况后,了解到许多婴儿因为吃不上奶而持续哭泣,面临脱水和营养不良的风险。

她没有任何犹豫,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介入,为这些孩子提供帮助。

在一个隐蔽的角落,蒋晓娟小心翼翼地解开了警服的上衣扣子,开始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这些新生儿。

周围的其他救援人员和志愿者见证了蒋晓娟的行为,她的行为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有人开始帮忙协调场地,确保蒋晓娟和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和隐私。

“警察妈妈”的无私奉献

在救援的那些日夜里,蒋晓娟几乎成了这些婴儿们的临时母亲,日复一日地守护在他们身边。

她总是抱着一个,喂着另一个,不知疲倦地照顾着这些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们。

每当婴儿开始哭闹,她都会温柔地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拍着他们的背,轻声说道:“别急,慢慢吃,宝宝要乖哦。”

帐篷里常常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由于需要喂养的孩子多,蒋晓娟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她从一个婴儿挪到另一个婴儿的身边,耐心地安抚每一个小生命。

当地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看着她不停地忙碌,不禁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她的奉献和爱心在救援队伍中传开了,许多人都被她的举动所感动,称她为“警察妈妈”。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蒋晓娟共喂养了9个婴儿,其中最小的仅2个月大。

她的怀抱对这些幼小的生命来说,仿佛是最安全的港湾。

她为每一个婴儿单独取了小名,方便呼唤,也便于区分。比如那个2个月大的孩子,她总是轻轻拍着他的后背,用温柔的声音对他说,“不要哭,妈妈在这里。”

稍大一些的孩子她会抱在左边,右边再挨着抱另一个,把他们紧紧地护在怀里,确保他们不受外界干扰,能够安心进食。

蒋晓娟每天都在救援点和安置点之间往返,时间久了,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们都熟悉了她的身影。

每当她路过时,旁人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向她致敬或给予鼓励。

她却从不因此而停下手头的工作,依旧一心照顾着这些婴儿。

英雄模范的荣誉认证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江油市公安局的会议室中,气氛庄重而肃穆。

前线救援归来的蒋晓娟身穿警服,坐在台前,神情坚定。

在这次特别召开的表彰大会上,来自公安部的嘉奖文件被郑重宣读出来。

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签署了这份命令,正式授予蒋晓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表彰大会结束后,蒋晓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旧谦逊。

她轻声地表示,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在前线救援的人员,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面对镜头,她几次回忆起在灾区照顾婴儿的情景,言语间充满了对孩子们的关切与不舍。

在随后的岁月中,蒋晓娟的职业生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她在汶川地震中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她的晋升几乎是破格的,连升四级,成为江油市公安局副政委。

蒋晓娟的职务提升在社会上引发了一些讨论。有人认为她只是“命好”,认为她不过是喂了几个孩子奶,便得到了升职。

也有人质疑她的晋升是在“抗灾红利”的推动下实现的,更有甚者怀疑她是否通过“送礼”才得到的这份荣誉和职位。

网络上各种声音层出不穷,甚至开始以调侃和嘲讽的语气议论她的晋升。

在接受采访时,记者提到了这些议论。

蒋晓娟平静地回应:“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她的回答简单而坚定。

她始终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出于一位母亲和警察的责任。

作为副政委,蒋晓娟负责公安局的思想政治建设、警员培训等工作,经常与警员交流,鼓励他们将爱民、敬业的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在每一个重要的节假日、重要任务前,她总是第一时间到场,了解下属的需求,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她从不把自己摆在领导的高度,总是与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讨论,很多同事都感叹她“和蔼可亲,亲力亲为”。

她还注重组织警员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以确保队伍始终保持专业的服务水平。

她提出的“学习抗震救灾精神、服务人民”的口号在公安局广泛传达,成为一种新的工作文化。

直到2024年3月,蒋晓娟被江油市人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江油市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政治处、市看守所、市拘留所,以及城北、大堰和新安等多个派出所的管理工作。

“英雄妈妈”

除了蒋晓娟这样的“英雄妈妈”,还有十几万解放军、武警、消防战士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们,冒着余震不断、瓦砾松动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奔赴震区,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在这支庞大的救援队伍中,有一位年轻的消防战士叫荆俐杰。

他才19岁,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便随队赶赴汶川一线。在救援过程中,他和战友们日夜奋战,不顾自身安危,爬上危楼,钻入废墟,寻找幸存者的踪迹。

一天,他和同伴们在一所学校的废墟下发现了微弱的呼救声,几名学生被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情况十分危急。

荆俐杰立刻加入救援行动,和战友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搬开瓦砾,一点一点地清理废墟,手上早已磨出了血痕,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救出一名学生。

荆俐杰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放在担架上,废墟里还有其他学生等待救援。

他转身就要继续冲进废墟中救人,但他的动作被身边的战友制止了。

废墟经过余震变得极不稳定,每进入一次就增加一分危险,荆俐杰却不愿意停下。

见他坚持要再进去,战友们用力拉住了他。

就在这时,荆俐杰忽然跪在地上,眼中闪烁着泪水,冲着战友喊道:“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求求你们再让我进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双手紧握,满是恳求。

荆俐杰的坚持和执着感染了大家,周围的救援人员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默默地注视着他。

有些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并告诉他已经尽力了,而更多的战友则默默地继续协助救援,为那些仍在废墟中的生命争取时间。

几天后的5月20日,荆俐杰因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被授予三等功。

荆俐杰的名字通过媒体广泛传播,他的勇敢、执着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了汶川地震救援中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

灾难过后,人们没有忘记这些无名英雄。

他们舍生忘死,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灾区人民铺就了一条生命的通道。

荆俐杰和他的战友们,用行动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真正含义。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