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新作《那个夜晚,那个一生》:从此岸到彼岸,从火焰到灰烬

白马侃 2024-06-27 07:33:55

《那个夜晚,那个一生》

  诗 / 余秀华

甚至我应该哀伤一点,像我在无数黑夜的独处

那一幕留下了:燃烧的诗题

那么长,从此岸到彼岸,从火焰到灰烬

年轻的摄影师送给我一个没有星月打扰的夜晚

他想过燃烧我的裙边

如果还能遇上,我将穿上最好的裙子

让他点燃

如何让我不着迷:火焰,升腾的灰烬

无际的黑夜

甚至,那样一个女人

他喜欢在黑夜里一个人长久地行走

那时候我可能在酗酒,在空气里抓握他的手

不久后,我认识了一个女人

癌症晚期,她要在活着的时候完成100个心愿

啊,100个心愿足够幸福

常常看她的视频,她在笑。我总是忍不住哭

我总是把信息发错对象

你回家了吗,我想你

她切除了两个乳房

我想我应该把那个该死的男人切除

不会比她疼

火焰一直在升腾

灰烬也是

2024年06月09日

  下午闲坐扒拉手机,看见余秀华更新了作品,就是上面这一首诗。这是在余秀华出了新书《后山开花》后发布的的第一首作品。

  有感而发,是真正的好诗歌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纵观余秀华的许多作品都符合这个特征。细读余秀华这首新作,写的也是真情实感。

  题目《那个夜晚,那个一生》以两组并列的名词构成,其意蕴似乎呈现出一种相映互补的关系。这也是很多现代诗歌拟定题目的方式之一。通读全篇后我们可以感觉到这首诗是余秀华对她曾经度过的一个难忘的夜晚,以及对她的一位女性朋友的感动和咏叹。

  余秀华这首新作比较长,一共有七节。从第一节至第七节的行数依次为三行、四行、三行、二行、三行、五行、三行。

  第一节头一行衔接题目中的“那个夜晚”而写:“甚至我应该哀伤一点,像我在无数黑夜的独处”。

  生活常常是这样子的。当觉得悲伤的时候因有人在场,只能把哀伤藏在心中一个针鼻大小的位置,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摄出来让它变大,直到泣不成声——在黑夜里独处时尤其有这感觉。形成这样状态的原因有很多。假如总觉得女诗人有一种苦大仇深的模样的话,她就不叫余秀华了。接着读下来才会明白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产生的那特别的感觉:“那一幕留下了:燃烧的诗题 / 那么长,从此岸到彼岸,从火焰到灰烬”。

  原来有朋友把女诗人新书《后山开花》目录里的诗歌题目全部用毛笔抄写在了一张长长宣纸上,字迹干了后又在某一个夜晚把它烧掉。正是那天晚上这样面对燃烧全书诗歌题目的情景,让女诗人感慨不已,从而写出了这首新作。

  她新书收录的153首作品名字被写到一张宣纸上,应该有二十几米长吧。这个长度让女诗人浮想翩翩,让她感动于友人那赤诚情谊的同时,也心恸于自己在过去数年间写出的作品里自己的灵魂记录。

  这幅字所象征的此岸与彼岸,是梦与醒的两岸,是女诗人和友人的两颗心,是她告别过去和活在当下的心迹漂移。

  从火焰到灰烬的过程可以象征一段人生,一段心情,一段情意,一段思绪……无论如何它都会引起感性的女诗人的思潮澎湃起伏。那么多诗歌的名字,应该像一个个人的名字,记载着她从此岸到彼岸的心迹,活灵活现的。正如她的个性签名:“诗歌是一场法事,一个人请神,一个人跳舞”。从火焰到灰烬,从而完成了渡己的过程。

  这一幕,是一个叫陈宇的大高个摄影师帮她拍摄下来的。白纸上的字是他找一个朋友写的。这场景其实给人一种行为艺术的感觉。这些诗歌的名字化为火焰又化成灰烬,宛如一个人在百年后的境遇。但是,余秀华的诗与名一定会在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第二节开头出现的摄影师即是让女诗人感动的陈宇:“年轻的摄影师送给我一个没有星月打扰的夜晚 / 他想过燃烧我的裙边”。

  从这两行诗里可以读出女诗人对年轻的摄影师的感激之意。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里,心思会更静谧、更纯净。更符合女诗人心境的是她也喜欢点燃自己的心和灵魂来照亮自己的生活、人生以及爱情。摄影师所想的恰恰与她的心思相贴合。这就是灵魂的默契:“如果还能遇上,我将穿上最好的裙子 / 让他点燃”。

  两个灵魂的默契是指他们能同频共情,能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个黑夜里,女诗人心醉了。我们可以无理由地相信,这一个火烈鸟一般的诗人,真的会为了知己和友情全力以赴的。许多诗友特别感慨的就是余秀华的这一点至情至性的品格。

  迷恋于知音的欣赏,迷恋于生命的辉煌,迷恋于自己花儿一般的芬芳。女诗人赞美并歌颂着火焰、灰烬:“如何让我不着迷:火焰,升腾的灰烬”。

  在黑夜的眼睛里,在一个女人的生命里,始终居住着那一大朵炽焰,以及炽焰下的一大堆灰烬。由此,也让女诗人迷恋上那一个黑夜,那样一个有着内心燃烧的女人。

  虽然同样在人间生活,但人们往往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仿佛两个平行的世界,纵然各有相闻却又不得再遇:“他喜欢在黑夜里一个人长久地行走 / 那时候我可能在酗酒,在空气里抓握他的手”。

  一个习惯于在黑夜里行走的人往往自带能量,把自己化为点亮自己前程的火焰。第四节第一行充满了象征的意味。第二行则是对第三节头一句“如何让我不着迷”的想象中的无绪生活的诠释。

  前四节抒发了女诗人对年轻的摄影师感激之情,感谢他给予的一个美好夜晚,呈现出那么一段动人的时光,让她铭记于心。

  接下来的三节写的是女诗人对一位叫邓静的女士的感叹、佩服之意。邓静是一位抗癌斗士,曾在她的视频里说要在她生前完成一百个心愿。女诗人显然对她满怀钦佩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曾经的遭遇。但,无论生命是如何的疼,都挡不住一个不折不挠的灵魂生生不息如火焰一般升起,这样同时升腾的还有灰烬,即使没有光,也要放尽最后一丝热。

  通读全篇,我们终于明白:不论是那一夜,还是那一生,虽然写的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却被女诗人皆以火焰和灰烬联系了起来,从而带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感动于生命之歌的热烈与辉煌。

  关于余秀华这首新作,诸位诗友怎么看?欢迎一起交流评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