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渣小学低年级阶段,就体现出明显的思维能力差距,即使家长送去各种培训班,但这些孩子学不会就是学不会。这类完全没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很少,一个班级可能也就一两个。还有一类学生,即使进入高中也学有余力,也能快乐学习,并能成为学霸,这些纯正的学霸,同样比例也极低。
以南京为例,最好的高中之一南师附中,其授课强度很小,老师多是引导式教学,而不是大量刷题灌输,但每年高考成绩都特别出色,这种真正的快乐教育和引导式教学,换一个学校就很难行得通。一般情况下,同样是中考高分考生,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倾向于南师附中,而依靠学习投入度的学生,则会选择其他高中。
大多数孩子思维能力都处于中间态,初中努力就能学的好,高中不努力肯定学不好,而努力的方向不对,也同样学不好。初中阶段筛除学习意愿不强的孩子,一些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本质就是学习意愿的不足。
学习意愿不足的孩子,和成长环境有较强的关系,很容易集中于头尾家庭,尾部家庭父母当年也不愿意学习,孩子有很大的基因遗传可能。而头部家庭的孩子,父母可以安排较好的出路,也就没有努力的动力,可以通过留学,体育生和艺术生等方式弯道超车,超越成绩更为优异的普通家庭学生。
但学习意愿只是基础,思维意愿才是更高层次的比拼,初中阶段学习意愿体现在成绩上,而思维意愿则是未来学习持续力的保障。而初中的提分神器培训,恰恰是牺牲思维意愿换取成绩的行为,长期被动的做题技巧灌输,只能赢在初中。
初中学霸变成高中学渣,就在于其思维意愿的不足,高中比拼思维,最头部的是比拼思维能力,其他都是思维意愿,五五分流后,已经没有很笨的学生,但很多孩子进入高中所体现的思维力不足,在于没有自主思维的习惯,长期的被动刷题提分,已经使他们失去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