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日腊月初二,“腊月初二不见雪,寡妇要发愁”,有啥预兆?
今天是2025年1月1日,农历腊月初二,是传统节日“元旦”。那么,2025是个什么年呢?
从农历上看来,2025是乙巳蛇年,闰六月,还是“双春年”,共384天。其中,2025年1月29日的大年初一是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首个中国年,要好好珍惜一下。
今天是元旦,是2025年第1天,恰逢腊月初二,按中国人的习惯进入腊月后,时间都转换为腊月日期了,一天一天的数,很快就过年了!
腊月是指农历十二月,这个月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癸”的位置时,就进入小寒节气了,届时,我国北方地区将迎来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而我国南方地区则是到了大寒的时候才会最冷。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每月的初一二和十五六都是判断天气走势的重要时间点,在民间有“上看初一二,下看十五六”和“初一没有初二灵”等农谚。
今天是腊月初二,是判断接下来天气走势的好时机,在民间有“腊月初二不见雪,寡妇要发愁”的说法。那么,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呢?腊月初二这天不下雪,是个晴天有啥预兆呢?下面来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
“腊月初二不见雪,寡妇要发愁。”这句农谚从字面上来看,比较容易理解,大意是说,如果腊月初二这天是个大晴天,不下雪的话,寡妇看到了就要发愁了。
这是因为,腊月初二这天是个晴天的话,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可能会出现暖冬的情况。同时,也预示着冷天会推迟到春节以后到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春寒”天气。
这种情况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暖冬会造成越冬的小麦等作物出现旺长,一但在年前出现小麦拔节的情况,会严重制约小麦的产量,并且,年后突遇低温还会造成小麦出现冻害,给农民带来损失!
古代是农耕社会,并且,由于人身依附关系,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摆脱种田的命运。但是,种地要靠天吃饭,旱了涝了都会影响产量,严重的会造成绝产。
因此,一但出现不好的天气,就会造成作物出现歉收。本来人们就没有什么余粮,又出现减产或绝产,这样一来人们的生活就出现困境了。
在正常年份,寡妇家里如果遇到困难,相邻还能帮扶一下。但是,一但出现粮食减产,普通人家都要为生计发愁,何况家里失去顶梁柱的寡妇人家了,就更要发愁了。因此,有了“腊月初二不见雪,寡妇要发愁”的讲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这几句农谚里有答案:
一、腊月初二晴,立春冻不开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劳作中,通过细微的观察和记录,总结出,如果腊月初二这天是个晴天或者暖洋洋、不下雪的话,那么就预示冷天可能会推迟到春节之后到来,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到了立春之后还会比较寒冷,说明来了倒春寒的天气。
倒春寒也冷,但冷得不是时候,会使冬小麦以及开花的果树等出现冻害。因此,人们更希望冬天的时候冷一些,降雪多一些。因为,低温天气可以抑制土壤中害虫的生长,或冻死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病虫害的发生,这样来年才会有好的收成。
二、最怕腊月初二暖,来年开春到春寒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腊月初二这天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那么就预示来年春天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这两种情况对农业生产来说都不是好事。
首先冬天偏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大蒜等越冬作物,往往会出现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薹等情况,会导致抗寒抗冻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
再有,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会造成来年春天返青或拔节的冬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甚至全部被冻死。并且,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还会导致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以及还会造成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和开花的果树坐果率降低。
总得来说,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很大的。一但出现暖冬或者倒春寒的天气,以现在的农业技术水平现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去预防,更别说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了。因此,有了“腊月初二不见雪,寡妇要发愁。”的讲法。
今天是元旦,腊月初二,我们这边是个晴天,您那边的天气是个什么情况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2025是个什么年##今日元旦#
麦苗已经割了一茬了 这天这温度2茬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