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走,相当于救命

论史近现代 2025-01-03 00:25:17

《增广贤文》有句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

比不了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有人说:中年,是人生的荒年。

随着年龄增长,工作遇到瓶颈,事业陷入危机,甚至难以为继。

焦虑抑郁随之而来,身体机能慢慢下降,小病小痛层出不穷。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走,是最好的药。”

对于中年人而言,行走,是一种治愈。

舒展四肢,放松身心,迈开步向前走,直至微微出汗。

能够通畅气血,舒缓情绪,调理身心,让人生焕然一新。

01 走,疏通气血

常言道:“走为百练之祖。”

走路,是管理健康、焕发生机的最佳方式之一。

久坐不动的中年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

气血不畅,筋骨不强,稍有风吹草动,病痛就会找上门。

而经常散步、时常快走的中年人,体内生态系统则像一汪清泉。

不仅气顺血通,身强体壮,免疫力也远超同龄人,足以对抗疾病衰老。

走路,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辈子的热爱。

年轻时在巴黎求学,他每天上午都会到卢森堡散步。

中年以后,哪怕下煤矿采风,他也要找机会外出步行。

在巴金看来:散步能够滋养肝肾,促进气血循环,长期坚持定能身体健康。

正因为常年保持走路的习惯,巴金饱经战乱,受尽折磨,始终安然无恙,活到了101岁高龄。

《老老恒言》中讲:“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

走路多了,筋骨强了,气血通了,疾病自然就少了。

免去疾病侵扰的同时,还能让人体力充沛,精神饱满。

中年以后,当你开始喜欢走路,有事无事出门走一走,健康就如影随形。

02 走,舒缓情绪

杜牧诗云:“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年少时忙忙碌碌,原以为年龄渐长以后便能轻松自在。

谁知到了中年,拼事业,顾家庭,诸事缠身,一地鸡毛。

日日愁钱少,时时有人扰,神经紧绷,焦虑内耗。

但是你要记住:生活原本沉闷,走起来就有风。

无需郁结于心,何不积极自救,到外面去走一走,把烦恼抛诸脑后。

散步就是散心,让负面情绪一扫而空,满怀愉悦开启新征程。

杨绛和钱钟书在牛津留学时,不仅经济上捉襟见肘,生活上也难以适应。

换作旁人,恐怕早已忧心忡忡,但他们二人每天都要出门走一走。

走得慢,玩得多,总挑不认识的地方去,还称之为“探险”。

他们走访大街小巷,观看闹市人流,光顾周遭店铺,发现生活的小确幸。

他们就用这种方式,从日常的烦恼困扰中出逃,读书求学,怀孕生女,有如神仙眷侣。

白居易说:“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

下班以后的闲暇时光,何不迎着风走走,望霞光,看灯火。

当你的脚步动起来,情绪自会静下来,拥有治愈的良方和向前的力量。

哪怕再多烦恼,也会烟消云散,让你重新找回掌控力和幸福感。

03 走,安顿生命

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词云:“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

人到中年,最是踌躇,进退看不清楚,取舍想不明白。

唯有运动,能除去百种焦虑、千般杂念。

假如正在经历晦暗的时光,不妨出门走走,呼吸新鲜空气。

不知不觉中,或许便能走出某种困境,走到别有洞天。

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苏轼依旧仕途黯淡,四顾茫然。

一日,难以安眠的他去山坡上饮酒消愁,醉了又醒,醒了又醉。

归家时,已是三更半夜。守门小童沉沉睡去,鼾声如雷,苏轼敲门许久,都无人应答。

他想着,回不了家,就走去江边,听一听浪潮声。

他边走边想,回顾半生:所追求的,所遭遇的,所失去的,过去,现在,将来,该往何处去?

最后,苏轼顿悟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虚名浮利一场空,唯有眼前的清风明月、大海小舟,才是生命的真谛。

与其自寻烦恼,不如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自此才有了愈发旷达豪迈的苏东坡。

人到中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工作再忙,烦恼再多,也千万别停下丈量世界的脚步。

总有那么一刻,你会领悟生命的美好,知晓灵魂的辽阔。

1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