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135师误入敌军核心区,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文之光啥 2024-08-15 01:32:40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一开始的综合实力不如国民党军。但是,我军将士的战斗意志却要远超国民党军,这也是我军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135师一度进入白崇禧部的核心区域,处于被敌人重兵包围 的状态,当时形势十分不利。但是因为我军将士斗志昂扬,且得到了妥善的指挥,因此,局面很快得到了扭转,甚至战局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1、白崇禧的构思

1949年4月22日,解放军越过长江,解放南京。中华民国的南京总统府也被我军占领。其实此时国民党的当家派系是桂系。因为老蒋之前的主力在淮海战役中遭遇沉重打击,所以老蒋压不住国民党内部的局面,被桂系首领李宗仁赶下台。

李宗仁当了总统以后,幻想和我党划江而治。当然随着解放军越过长江,这一切成了泡影。

桂系军阀的主要首领有李宗仁和白崇禧。当时白崇禧面对解放军过江的局面以后,打算利用桂系的残余武装顶住解放军。而我军的二野和四野也决定联合作战,对白崇禧的部队采取毁灭性打击。

白崇禧早在红军时代就和我军有过深入接触。所以我军的战斗力白崇禧十分清楚。因此对于如何应对二野和四野,白崇禧其实也想不出太好的办法:因为一方面,白崇禧的军力不占优势,更何况国民党军队不断溃败,白崇禧的部队也处于士气低落的状态。甚至不少桂系官兵认为打内战没有前途,不如赶快退役回家种地。

于是白崇禧把主力撤退到湘南衡阳一带,打算在这一带和我军决战。

四野司令部很快弄清楚白崇禧的战略意图,于是让解放军陈兵在现在的岳阳一带,防止孤军深入被白崇禧利用兵力优势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就在四野高层准备设计具体的作战方案的时候,135师的师长丁盛发来一封电报,让四野的首长又惊又喜。

2、白崇禧计划泡汤

当时上级指令,四野的中路军停止进军,但是135师没有执行命令,而是继续南下,抵达衡宝线一带,并越过衡宝公路,抵达白崇禧主力处于的灵官殿地区。

这意味着,丁盛的135师很可能处于白崇禧主力部队的包围圈中。如果白崇禧指挥部队夹击135师,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即便是四野其他部队想去救援,也未必来得及。

丁盛之所以没有执行命令,是因为在行军过程中没来得及架设电台,所以关于指挥部的指令,丁盛还真不知道。等到部队完成行军以后,丁盛才想起和司令部联系。而此时,丁盛的部队已经在灵官殿一带了。

现在突围来不及了。所以四野首长决定通过电台直接指挥135师。于是,司令部指令135师进攻洪桥和大营市一带,摧毁这个区域的铁路。这样,白崇禧的部队即便是想撤退,也没了后路。

就在丁盛收到命令的同时,白崇禧也发现了这支解放军。同时白崇禧也惊讶:共军胆子这么大了?居然敢孤军深入?

白崇禧于是指派五个师的军力进攻135师,打算一鼓作气消灭135师。

白崇禧部队来势汹汹,丁盛知道现在没有其他的选择,于是命令部下修建防御工事,和白崇禧的部队交战。甚至还向三个方向对白崇禧的部队进行了反冲锋。

就在白崇禧五个师被135师牵制的同时,四野对白崇禧的部队发动总攻。白崇禧的部下于是军心处于崩溃状态。白崇禧的部队开始处于溃败状态。而撤退路径又被135师锁死,因此白崇禧只能先行逃离,白崇禧计划的在湘南决战计划,也陷入泡汤状态。

3、结语

其实战争讲究一个应变能力。战争的局势可谓瞬息万变。而且在作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意外或者突发事件。而如何应对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就需要看指挥官的能力以及部队的精神风貌了。

135师的这段历史就是典型的例子。135师能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是因为我军指挥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战斗方案,另一方面,则是我军战士斗志昂扬,没有被局面给吓到。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我军重创白崇禧部队的成就。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