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往南吹》之六:桓玄不甘又无奈的强行下线

采蓝说历史 2024-11-07 17:08:59

这对知名恋人后来学得挺好

桓玄被刘裕赶出了建康,内心肯定是既愤怒又恐惧的。咱们桓家两代栽培的桃子就这样被刘裕这个狼子野心的人摘走了,以后自己的江湖名声和地位靠什么去维持呢?

桓玄气急败坏地赶到了寻阳,把晋安帝这张政治底牌给拽走了。然后留下何澹之、郭铨、郭昶之三将守湓口(今九江市西面古湓水入江口)。反正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然后,桓玄怎么才能从当前的政治颓势中走出来呢?这个从头到尾聪明过头的小伙子开始自己自己撰写新闻报道,从新闻舆论上去维护自己的权威。大致是败于刘裕跟自己关系不大,主要是下面的人不听话。也正是因为桓玄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小作文上面去了,导致他根本没有功夫跟同志们讨论更重要的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

玄于道自作《起居注》,叙讨刘裕事,自谓经略举无遗策,诸军违节度,以致奔败。专覃思著述,不暇与群下议时事

这就是年轻人掌权的死穴,永远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化身知名作家的桓玄,在写完自己的小作文后,便利用官方渠道到处发文维护自身形象。

《起居注》既成,宣示远近

桓玄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能维持红旗不倒,让暂时还没有归附刘裕的势力依然对他保有一定的幻想和信心,主要是他们家的大本营——荆州。

但桓玄这么做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你刻意去包装自己很容易让一些知情人士更加看不上你,比如那些被甩锅的官员,同志们会觉得你桓玄是一个毫无担当、死不悔改的领导。

三月庚寅,桓玄终于带着晋安帝来到了江陵城。重新站稳脚跟的他又犯了一个年轻人常犯的错误——遇事不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而是磨刀霍霍去搞武力震慑,桓玄担心自己的威名不振,便开始了严刑峻法的整风运动,结果把自己搞得更加众叛亲离。

自以奔败之后,恐威令不行,乃更增峻刑罚,众益离怨

宣太后对义渠王就很懂套路

杀人立威这种事情要建立在什么前提下呢?那就是你的团队和事业处于正增长的前提下,这种情况下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所以你抓典型去震慑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干什么事情不可以干,效果会非常的明显。如果你的气势严重受挫,你杀人给谁看呢?你自己都朝不保夕了,别人真的会因为怕你而心甘情愿地给你卖命吗?

桓玄当时最应该干的是什么?是对同志们进行正向激励,尽快安抚住人心;是把利用信息差把刘裕妖魔化,他们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建康的人民太惨了,所以咱们荆州的人民为了自己的安居乐业、妻儿老少,要誓死捍卫家园。

这是一种高级的统战思想——什么时候该追责,什么时候该止损,怎么才能团结人,怎么才能给敌人上套……这些是年轻的桓玄所不具备的能力和认知。

眼看桓玄越走越偏,心腹殷仲文赶紧各种苦口婆心地劝。但是已经进入偏激模式的桓玄根本听不进去,大怒道:“之前的败仗就是那些大臣不听我的安排所导致的,违背了天意,才逼得我们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现在还有一帮人在私议政事,咱必须要给他们长长记性,不能给他们脸。”

殷仲文谏,玄怒曰:今以诸将失律,天文不利,故还都旧楚;而群小纷纷,妄兴异议!方当纠之以猛,未可施之以宽也

随后,桓玄又赶紧派武卫将军庾稚祖、江夏太守桓道恭率数千人去帮何澹之等共守湓口。这没错,抓紧时间巩固第一道防线,可以争取更多的战略空间和战略时间嘛!

但是,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桓玄之前各种针对北府军的行为开始暴露出报应来了。之前被桓玄逼得北逃的那帮北府军大佬一听说刘裕又把北府军的旗号立起来了,便开始想尽办法回归组织了。比如当初北上投奔南燕的刘轨等人。

刘轨等人投奔南燕时,其实是受到了南燕皇帝慕容德的热烈欢迎的。因为慕容德经历过前燕、前秦、后燕几个时代,知道北府军的战斗力。再加上当时的南燕也是武德不盛,拉拢几个北府好汉对自己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便安排刘轨当了南燕的司空,极受宠信。

备德以刘轨为司空,甚宠信之

但刘轨、刘敬宣这帮人又是什么好鸟吗?这帮人在南燕站稳脚跟之后,便想着致敬司马家的鸠占鹊巢,意欲颠覆收留他们的南燕。

率先挑事的是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他用天文专业知识做局,认为自己能复兴父业,便和北府元老高雅之勾结,暗中结交了青州大姓崔氏、封氏等汉人大族,再收买了有野心的鲜卑豪帅免逵,打算干掉慕容德之后,让司马休之当皇帝。

敬宣素晓天文,知必有兴复晋室者。寻梦丸土服之,既觉,喜曰:“丸者桓也。桓既吞矣,吾复本土乎!”乃结青州大姓诸崔、封,并要鲜卑大帅免逵,谋灭德,推休之为主,克日垂发

司马的混蛋们,出来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你们把华夏文明的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摧毁得干干净净之后,谁都是狼,但同时谁都是羊。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高雅之拿到刘敬宣这个项目意向书后,感觉己方阵营的实力还是不够,便想拉刘轨入伙。但作为项目发起人的刘敬宣却认为刘轨已经老了,干不动艰苦创业这种事了,所以千万要对他保密。

雅之欲邀轨同谋,敬宣曰:刘公衰老,有安齐之志,不可告也

刘敬宣这个人人品确实有大问题,但是把控人性其实还是很老辣的。桓玄弄死他爹,他当时都能瞬间躺平,后来是被桓玄逼得无路可走才和刘轨他们逃到南燕的。但结果南燕国君慕容德却把北府军这块金字招牌最大的红利分给了刘轨,他心里极度不平衡是他要谋反的主要原因。另外,刘轨本身也是有奶便是娘的人,又年高位重,所以绝对不会参与他们的冒险计划的。不政变他是南燕的司空,政变成功了他在新政权又真的能当上司空吗?

高雅之显然没有刘敬宣这么有城府,所以还是私底下去拉拢刘轨了,结果刘轨不出意外地拒绝他了。我都一把年纪了,放弃既有的荣华富贵跟你们去玩赌命游戏,图个啥呢?

雅之卒告之,轨不从

唉,哪有那么多同生共死呢,大多都是塑料交情。刘敬宣的阴谋最终还是泄密了,刘轨和高雅之被杀,刘敬宣(这货11年后还是在这个地方被人暗杀,堪称现世报)和司马休之逃跑成功。

刘敬宣、司马休之逃到了淮泗地区后,听说桓玄已败,于是来归刘裕。

刘裕安排刘敬宣这个老领导当了晋陵太守,又给司马家的皇室名片司马休之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让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看起来级别头衔挺高,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敌占区的官职有个毛用啊。

然后,南燕也收到了江南这边的国际新闻,于是慕容德赶紧率兵南下,看能不能拣点漏。但是,上天宣旨:你们慕容家的戏份已经接近尾声了,你就别出来抢戏了。慕容德在关键时刻去找慕容恪、慕容垂等家人团聚去了。

南燕主备德闻桓玄败,命北地王钟等将兵欲取江南,会备德有疾而止

而当时的关中后秦也卷入了西北方面的内卷、北魏拓跋珪正在进行系统升级清除内部木马,所以都无暇南顾——把舞台彻底交给了刘裕和桓玄,你们南人放心互相厮杀吧,咱们北人决不掺和。

当时的刘裕仅仅拥有扬州和豫州两州,既然北面的豫州没有任何军事压力,那就全力以赴去西取荆州呗!关二爷威震华夏的时候要是有这运气,那曹操估计就真的要迁都了。

四月,何无忌、刘道规率军赶至桑落洲,桓楚何澹之等引舟师逆战。

两军交战前,何无忌观察何澹之的旗舰上羽仪旗帜甚盛,心知那就是敌军的旗舰。

于是便开始玩套路了,他先是说那绝对不是敌军的旗舰,因为太明显,这是诈我们,咱们就先从打假开始。但诸将却不想一上来就搞攻坚战,所以说既然敌军主帅不在那里,打了也没什么意义。何无忌立马接过话茬,说咱们现在是弱势方,就是要避实击虚,敌军主将不在船上说这船更好打,咱就以它作为首攻目标了,搞个开门红给兄弟们提气。然后趁热打铁击溃敌军。

刘道规当即十分配合地表示,领导你说得对,咱们就这么干。逗哏和捧哏之间,讲究的就是一个默契嘛!

说罢,刘道规便带头冲锋,并顺利拿下了敌军旗舰,然后人人自带高音喇叭地大喊:何澹之已被抓!

遂往攻而得之,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

这一招的效果保证咱们以前已经分析过了,就不赘述了,反正桓楚大军因此而惊扰,而刘裕的将士也以为真的抓到对方主将所以个个斗志昂扬,刘裕这方一举获胜,并顺势攻克湓口,进据寻阳。

寻阳失守后,桓玄迅速在江陵聚集兵力。

桓玄收集荆州兵,曾未三旬,有众二万,楼船、器械甚盛

四月底,桓玄带着自己家的全部积蓄,并带上了晋安帝这张政治底牌,亲自去增援江州战场了。但是很遗憾,江州战场没挺住。桓玄既丢失建康之后再丢失江州,声望再遭疯降。

与此同时,刘毅、何无忌、刘道规、孟怀玉也率众继续西上,于五月癸酉在峥嵘洲(武汉新洲双柳)遇上了。

这个时候刘裕的西征军总共多少人呢?不到一万。所以一看桓玄那阵势,就有点怂了,打算退守刚刚拿下的寻阳。

毅等兵不满万人,而玄战士数万,众惮之,欲退还寻阳

其实这场战争是关键的信心之战,你刘裕这边要是不战而逃了,那么你们之前战胜桓楚所扩散出去的信心优势转眼就会烟消云散,而桓玄之前自己写的小作文也会立马激发出功效,进而士气大涨、局面恢复稳定。战局会瞬间回到桓玄逼宫之前的状态,桓家在荆州根深蒂固,又占据上有优势,现在手里还有晋安帝这仗政治王牌,刘裕要想再消灭他就会变得格外艰难了。

又是天助刘裕的时候到了。刘裕的弟弟刘道规主动站出来了,各种理由力争不能退,而且还在表完态之后不给其他人反应时间,直接点兵就冲出去了。搞得刘毅等人也只好跟着往前冲。要知道刘道规虽然是刘裕的亲弟弟,但他并不是这支西征军的主帅,所以正常情况下他是无法扭转何无忌、刘毅等大佬的决定的。他只能“以要死我先死”的态度和行为去“裹挟”大家一起参与战斗,毕竟其他人也怕刘裕事后追责呀!如果刘裕没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好弟弟,他的事业进程又会大打折扣。

道规曰:不可·····因麾众先进。毅等从之

当时的实力毕竟还是桓玄占优的,而且他们家的军事老底子也是靠水战发展起来的,水站算是他们的特长领域了。但信不信命由你桓玄,反正老天就是要让你下线给刘裕让舞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东风来了,赤壁之战的熟悉画面也来了。一把大火把桓玄变成了曹操被烧的灰头土脸的模样了。

毅等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溃,烧辎重夜遁

两场大火,覆舟山一把,再加上峥嵘洲这一把,把桓家五十年攒下来的家底子烧得干干净净,也把桓玄的所有希望烧得灰飞烟灭。

战后,桓玄的大将郭铨向刘毅投降、姐夫殷仲文以去别船收集散卒的名义离开了桓玄也叛逃回了建康投降刘裕,桓玄本人逃回江陵后,说话已经不好使了。他知道大势已去想去汉中投靠桓希,但手下却力主他死挺着——因为同志们的根在荆州,谁愿意跟你去汉中?

七天后的夜晚,江陵城已经开始暴乱了,啥意思你桓玄应该是的懂的。桓玄带着百余亲信走西门仓皇出逃,但刚到城门口,身边人就想下黑手砍了他。因为你桓玄的脑袋能在刘裕那里卖个好价钱。

庚辰,夜中,处分欲发,城内已乱,乃与亲近腹心百馀人乘马出城西走。至城门,左右于暗中斫玄

但是暗杀行动没有做到一击必中,桓玄那百余人开始疯狂互砍,桓玄和卞范之这个逃难二人组趁乱跑了出去。

不中,其徒更相杀害,前后交横。玄仅得至船,左右分散,惟卞范之在侧

收集自己的逃难小分队后,桓玄原本是想直奔汉中,但这个时候益州刺史毛璩的人又来诈骗他了,希望他到蜀地去。因为毛璩他爹是毛虎生是自己老爹桓温的铁杆部将,所以桓玄也就没在意,同意了。

那么,毛璩的人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荆州呢?因为前些日子毛璩之弟宁州刺史毛璠刚好过世,毛璩派他哥哥的孙子毛祐之与参军费恬率数百人送丧归江陵,恰好在枚回洲遇到了桓玄。

也就是说,邀请桓玄入蜀其实并不是毛璩本人的意思,而是毛祐之和费恬的自作主张。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趁机弄死桓玄这个大佬,以后便于提升自己的江湖名声。

最终益州督护冯迁拔刀站在了桓玄面前,桓玄说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汝何人,敢杀天子!”

冯迁表示,我是奉命来杀你的,而不是来听你吹牛逼的,便一刀砍死了桓玄。并斩桓石康、桓浚、庾责之,抓了桓玄之子桓昇送江陵斩于闹市,刘毅等人收到桓玄人头后挂在船头快递送往建康。

至此,曾经撑起东晋半边天的桓温先生,被人彻底除根了。

最后,必须要客观地给桓家父子说几句公道话。

刘裕的后代后来组织编写了《世说新语》,把桓温写成了梗王、背景帝,什么给谢安赔笑,什么自己说自己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总之怎么埋汰怎么来……

但这其实是相当不厚道的。桓温被黑化如此严重,主要是因为他儿子桓玄篡晋让人难以接受,更为关键的是,刘宋的江山是从桓楚手里夺来的,必须像李唐黑杨广一样,把桓家打倒批臭。但事实上呢?你们刘裕家的天下不是抢来的吗?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对人家进行道德批判?尤其是桓温。

大家可能忘记了,在东晋普遍活在醉生梦死、靡靡之音之中,在华夏民族的安危和尊严被蹂躏碎成一地的危急关头,是桓温跟前秦和前燕都几乎打到了最后,慢慢恢复了华夏民族的信心和底气。东晋自桓温掌权之后,沿江千里的国防体系、保家护国的实干精神、死战不退的军队风骨,全是在桓温的流量红利。即便是在自知命不久矣的情况下,面对自己一直心心念的皇位,桓温终究还是克制住了。

桓温或许并不道德高尚,但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真的比大多数人要更值得自尊。他走到哪就建设到哪;搞行政搞军事搞经济,只要有需要,他都能干出成绩来;他一辈子如履薄冰地盯着一个又一个艰难目标,从来不走一着废棋也不走一着错棋……他不应该沦为后世人的笑柄,尤其不应该被刘宋的后人来埋汰,有一个算一个,你们刘宋还真没有比得上桓温的人物。

至于桓玄,这是一个让人惋惜的失败人物。但其实他是一个相当天资聪颖的人,能够在父亲和叔叔都去世的情况下,一步一步突破司马家的政治封锁,空手套白狼地做局、步步紧逼,最终拿下荆州,并一举拿下建康……他其实比大多数同龄人都做得更好了。

但他终究还是输给了年轻,输给了基础。他出生得太晚,他爹没有办法对他进行任何栽培,没有办法给他提供任何资本,所有的路要他自己去闯,所有的道理要他自己去悟,所有的错要他自己去试……年轻人,想一想,你爹当年是真当不了皇帝吗?你爹为什么要让你五叔桓冲接班?那才功力深厚的顺势而为,你太急躁了,所以你不可能镇得住周围无数的野心家、潜伏者,在一个人人都是潘金莲的时代,你太过年轻就只能迎接武大郎的命运。

江山如画,残阳如血,继关二爷在荆州的挽歌渐渐远去,江陵城头再次撕下桓家的篇章。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