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霸先比杨坚的历史作用更重要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6-17 07:56:47

文 / 子玉

萧梁灭亡后,南朝的历史事实上已经终结,历史之所以安排陈霸先出场并让其建立的南陈作为南朝历史的收尾,其实就是让南陈在江南延续汉文明然后坐等北方胡汉矛盾的消弭,最终由汉人建立的隋朝完成混一南北的历史使命。

南梁末年,侯景之乱、江陵之难,随着世族群体大面积死于战乱,江南长期存在的世庶矛盾被战争消弭。再加上巴蜀、江陵、合肥等战略重镇的丢失,南朝的末日已经到来。

但由于北朝此时还是胡化的北齐和北周分裂北方的格局,所以,一统的时机还尚未成熟,如果此时南朝被北朝兼并,那么很可能会被胡风浸染,在世庶矛盾消弭之后又被胡汉矛盾作用。

地理的混一,汉文化对天下的全覆盖将会遥遥无期。

而南陈的作用就是等待北朝从分裂到统一再到完成汉化的进化过程,然后南北再完成地理和文化的混一,实现天下的大一统。

这样看的话,作为开创南陈王朝并抗住北方胡风侵袭的陈霸先的历史作用绝对不可低估。

552年2月,王僧辩的荆州军团和陈霸先的岭南军团成功会师,在扬州军团遭受重创的情况下,地方军队完成了对侯景势力的剿灭。

但陈霸先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行动中也只是参与,因为,灭侯景的主导毕竟是萧绎,由于其整合了长江流域的南梁势力,梁军灭掉在江南没有根基且倒行逆施的侯景只是时间问题。

也就是说,终结侯景之乱,陈霸先只是锦上添花。可之后的历史如果没有陈霸先的参与,江南很可能会再次跌入被世族主导的围城,也很有可能会被完全鲜卑化的北齐所兼并。

侯景被灭后,陈霸先因功拿到了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的头衔,坐镇京口,以军功成为一方诸侯。在江陵的梁元帝萧绎被西魏灭掉之后,长江下游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被建康的王僧辩和京口的陈霸先所共同主导的局面。

其实按照南朝的政治传统,地方军在平定建康的叛乱之后就已经拥有了扬州片区的主导权,操控朝政。此时的南梁已经分裂为萧绎控制的荆州和陈霸先、王僧辩控制的扬州。萧绎为什么不敢移镇建康,就是忌惮陈霸先和王僧辩。

如果不是萧绎被西魏所灭,南梁势必还会因为削藩再次引发内战。到时,南朝的命运还真未可知。

当梁元帝的江陵政权被西魏所灭之后,南朝的矛盾就转化为陈霸先和王僧辩为了夺取建康政府的控制权之争。

王僧辩当时控制着建康政府 图源/剧照

虽然王僧辩和陈霸先拥立了萧绎的九子萧方智为帝,但这两人的本质毕竟是藩镇,互相兼并是迟早的事,而北齐的高洋正是那个让两虎相争的剧情在南朝提前上演的幕后推手。

高洋的方案是,将在寒山之战中俘虏的萧渊明送回南朝,以北齐的军事优势开道将萧渊明扶上皇位,然后让其作为北齐在江南的代理人。而王僧辩的妥协也必然会引起陈霸先的不满,因为路线问题两虎必然相争,到时候,北齐就可以抢抓南梁的内乱入局江东。

可见,南朝虽然遭受重创,但北齐还是没有将其吞并的信心,还要以制造内乱的方式在乱局中进行开拓。

这进一步验证了团结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冷兵器时代,一个王朝只要不自乱阵脚,能最大程度团结,是不容易被外力所攻破的。

结果是,王僧辩在北齐上党王高涣的打击下接受了高洋的方案,拥立萧渊明为皇帝。接下来就是,北齐的势力一步步渗透直到将南梁彻底变为北齐的傀儡,就像萧詧的后梁政权于西魏一样。

南梁末年,北齐和西魏都在抢抓南梁的乱局将势力范围向长江一带延伸,西魏的发力点在长江中游的荆州,在灭掉梁元帝的江陵政权之后,已经将势力范围延伸至长江南岸。

北齐的发力点在长江下游,将合肥打造成经略江南的战略重镇,并逐步将势力范围向江东延伸,直至完全控制建康。北齐之所以重点经营合肥又是因为,合肥能通过巢湖进入长江,具备水路优势。

双方都在和南朝抢长江水域的制水权,同时将势力范围向南岸延伸。如果能在江南攫取更大的利益,将会反推其对于北方势力的整合,进而完成混一的历史使命。

而当时的北齐已经完全驶入胡化的逆流,如果南朝的主导权被北齐拿去,北齐的胡化逆流也必然会向南朝强势渗透,北齐在势力范围扩大的同时只会使乱世的周期无限延长。

因为,胡化是逆势,汉化才是顺势。

事情的发展也一步步验证着高洋的预判,陈霸先果然和王僧辩翻脸,只是在北齐势力还没有渗透进来之前,陈霸先就已经凭借强悍的个人能力完成了对建康王僧辩势力的吞并,控制了建康政府。

这是扬州片区建康势力和京口势力之争,陈霸先的京口势力获胜。

陈霸先继续以萧方智为帝维持之前的独立格局。

因为陈霸先,南朝避免了成为北齐傀儡的命运,避免了遭受胡风的蹂躏。等于说,身处历史的拐点,王僧辩选择了跪着,而陈霸先却选择了硬气地站着。

但高洋并不会就此放手,两虎相争的大戏自己没吃到红利,那么就以武力强势撕开建康城的大门。

此时的陈霸先真的是内外交困,王僧辩死后陈霸先不仅要平定王僧辩三吴之地的旧党吴兴太守杜龛、吴郡太守王僧智和义兴太守韦载等势力,同时还要和长江中游的王琳争夺南梁的主导权,而北齐的高洋随时都会打过长江来。当然,西魏势力也是陈霸先的压力之一。

高洋也在布局开拓江东 图源/剧照

读史的人总会云淡风轻地将这一幕翻过去,没有任何共情,可历史中的陈霸先当时绝对是被绝望和煎熬等各种情绪所同时折磨。未来,无比模糊。

大家都想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但这种角色在大多数时候却只有痛苦。北齐的皇帝为什么都是神经病,原因就是他们的智力和心力扛不起现实的重压。

所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坐标,这样才能收获幸福。

侯景之乱不仅闹得南梁四分五裂,使梁武帝四十年的经济积累一朝化为泡影,更是丢掉了巴蜀、江陵和淮南之地使北军随时可以饮马长江兵临建康城下,陈霸先创业简直不要太难。

就在陈霸先东征韦载的同时,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联合南豫州刺史任约叛乱一举就占领了石头城并献出了谯、秦二州之地,向北齐纳上了投名状。梁末的谯、秦二州在建康对面的江北,南豫州的治所在长江东南岸的姑孰(今马鞍山与芜湖之间)。徐嗣徽和任约的倒戈不仅使北齐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渡江据点,还获得了南方水军的助力,使北齐军队打过长江成为可能。高洋以柳达摩为将率领一万五千人、一千匹战马和三万石粮食渡江与叛军会师,攻打建康城。

瞧,猛人拓跋焘当年都不能跨过的长江在侯景之乱后已经不是所谓的天险。

但因为陈霸先、侯安都这些江南本土豪族和庶族的崛起,南朝的武力已经完成了更新,极具朝气,陈霸先利用长江水域的制水权切断了齐军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建康的齐军瞬间就成为一支孤军。再加上北齐军不是主场作战,粮道又被截断,所以自然就没有如愿拿下建康城,最后只能和陈霸先议和。

而陈霸先之所以选择和北齐议和又是因为,他还没有拿下三吴之地,没能整合江南的势力,还不足以与北齐决一死战,只能先稳住北齐。

虽然南朝安全度过了这次危机,但北齐毕竟得到了长江下游的江北地区,由于徐嗣徽和任约的投诚,北齐的水军建设更是提升了一个层次,提升了其渡江作战的能力。

随后,陈霸先紧抓北齐撤军的窗口期继续向三吴之地用兵,不久,陈蒨斩杀了杜龛,侯安都拿下了吴郡,周文育消灭了东扬州刺史张彪,三吴之地彻底被陈霸先整合进了建康政府的势力范围。

556年,不甘心的高洋以萧轨为大都督,提兵十万再次南下。三月,十万齐军乘船从巢湖出栅江口,循长江向东北而下,进抵当涂县的梁山。六月十一日,双方正式决战,结果是,陈霸先又复制了上次的方案,利用长江水域的制水权切断齐军南北之间的联系,并借助主场和后勤优势大败在江南已经成为孤军的齐军,俘虏了包括萧轨在内的北齐四十六名将领,北齐十万大军逃到长江北岸的也只有两三万人。

毫无疑问,这是南陈的立国之战。只能赢。

这次战斗充分验证了南朝军队在更新迭代之后的战斗力,同时也再次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掌握长江水域制水权的北朝很难灭掉南朝。

此战,陈霸先以胜利维持了南朝以汉人为主体的独立地位,而北齐因为唯一的一支汉人部队在此次战斗中被歼灭,从此在胡化的道路上更是狂飙猛进直到无药可救。那个曾经英武雄断的高洋也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彻底疯了。

南北朝的历史,天下局势的发展完全决于陈霸先一人之手。

战后,陈霸先进阶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义兴公的头衔。这是汉人、庶族的胜利,同时也是南朝能够继续延续的重要支撑。

王夫之就一针见血地对陈霸先的历史功绩进行了总结:“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保全汉文明,等待北朝完成汉化的历史进程,然后被整合进以汉人力量和文化为主体的隋朝版图,才是陈霸先对历史的最大贡献。

接着,江州的侯瑱投降了陈霸先,岭南也在陈霸先的纵横术加上武力优势下再次被纳入建康的管理体系。此时,江南就只剩下了长江中游的王琳势力了。

王琳当时控制着中游的湘州 图源/剧照

但在和王琳争夺南梁正统的过程中陈霸先却于557年10月6日接受了梁敬帝的禅让,登基称帝,让自己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中。因为,当陈霸先称帝之后,王琳拥立的萧庄才是正统。陈霸先不得不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在“忠臣”和“叛贼”的身份之间被世俗反复定义。

而且,陈霸先在完成陈公、陈王到陈武帝的进阶只用了短短的一个月,陈王和陈武帝之间的间隔期更是只有短短的三天。

按说,以陈霸先的智商不应该会干出如此离谱的事?

那么,除了帝位的诱惑之外,陈霸先一定还有其它考虑,最大的可能就是,陈霸先以庶族和岭南地方势力的身份坐镇建康城,一时无法驾驭南朝的世族旧势力,此前,他和北齐议和并将侄子陈昙朗送往北齐作为人质就是出于这帮人的压力。

随着萧方智的逐渐成人,陈霸先的危机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世族肯定会以支持萧方智亲政为借口向陈霸先全面开炮。

陈霸先本来年岁已高,身体也不好,根本不可能凭借个人威势来慢慢完成南朝的阶级过渡,最好的办法只能是迅速称帝,以皇权来震慑江南世族,控驭南朝局势。

如果陈霸先称帝真的是如此考虑,那么他在保全汉文明的同时也避免了南朝再次陷入世族主导的泥坑,这也是功劳之一。

当然,这一点也仅仅只是猜测。

永定三年(559),陈霸先驾崩,享年57岁。

虽然,他没有杨坚身上那样的耀眼光环,但陈霸先对于历史的作用却绝对比杨坚更重要。

你觉得呢?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2 阅读:79